簡單介紹一下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痴庵、痴仙道人。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詩文書畫皆有成就,書法尤其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這評價可是相當高了,我們只聽說過「神筆馬良」的故事,莫非書法家王鐸也有一支神筆,那麼王鐸的書法有哪些特色呢?

王鐸擅長行草,主要得力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真可謂「集百家之所長」啊,學米芾有亂真之譽,筆法大氣、勁健洒脫,淋漓痛快,跌宕出奇,表現了撼人心魄的雄渾氣勢,一掃明末清初盛行的以董其昌為代表的纖秀書風,獨出新意,

曾有名人這樣評價「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王鐸)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王鐸在明代遺民眼中是行徑可鄙的貳臣,故許多人對他的人品常有微詞,但這不能抹殺他在書法上取得的創新性成就,

在欣賞王鐸的草書《唐詩卷》時,很容易被其浩浩蕩蕩、奔騰不已的氣勢所感染。其書字形忽大忽小,左右欹側,富有動感,點畫沉著堅實而又氣息酣暢,每行數字或一字不等,其墨色枯潤相間,形成白疏黑密的藝術效果,有鮮明的節奏感,精美與野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雖為亂頭粗服的大寫意,卻渾然一體,不失法度,整體連綿不絕,氣貫長虹。清代姚鼐所評「王鐸草書如長風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王鐸的書風以較為淵深的內涵和新奇的形式美在近當代書法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王鐸是明清時期的重要書家,歷來影響巨大,學習者眾多,但是王鐸的書法很難學。對於學習其書法的朋友來說,掌握了他書法風格特色,就等於抓住了要害,牽住了牛鼻子,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概括來說,王鐸書法最鮮明的特色就是以下四點:

1、筆畫線條粗細對比強烈,增強了作品的疏密感,如下圖,下筆時用筆很重,隨著書寫的前進,線條越來越細,形成反差:

2、漲墨的發明與應用,從線條到塊面,增強了作品的節奏感,如下圖有幾處典型的漲墨效果,相比之中非常打眼:

3、墨色濃淡對比突出,猶如五彩,增強了作品的色彩感,如下圖,左邊濃、右邊淡,墨色形成黑、白、灰多種色彩:

4、線條幹枯與濕潤對比(干處幾乎看不出墨色,濕潤處水墨淋漓),增強了作品的虛實感和強烈反差,如下圖,左邊虛,右邊實,反差強烈:

學書法就是要切中要領,掌握了王鐸書法的這些特點,對於初學者無疑具有很大的幫助。

更多書法技巧,敬請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每天乾貨分享


 王鐸是中國明代末期的書法大家,他善書行草,用筆自如,出神入化,大氣淋淋,不拘一格中歸於大法,張弛有度中自成一體。人稱「神筆」。

王鐸於「二王」尤勤,亦融二張(張芝,張旭),又雜糅米氏,繼承創新,獨劈溪徑,師古不泥,從共性中尋找個性,於融合中以求大化,手隨心走,筆隨意走,法中求意,情中求理,力中取勢,在結體,藏露,顧盼,照應中融古鑄今,形成自我的寫意書風。

王繹在藝術追求中取法其上,力求創新,遍臨諸帖,雜糅從長,兼融並蓄,集大所成,自然大化,使其書風骨力通神,神彩多姿,變幻無窮,雅逸靈動,其筆力造勢,空前絕後,堪稱妙品。

王鐸在謀篇布局上十分講究上下的承接,左右的顧盼,前後的照應,筆鋒的藏露,大小的錯落,墨色的枯潤,行筆的徐疾,整體書品氣韻貫通,一氣呵成,視角端妍,靈動大氣,實乃逸妙之品,稱其「神筆」,名副其實矣。


中國的書法傳統歷來以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為代表的帖學為正統

從唐宋元明。歷代的書法家們都以二王的書法體系為學習的對象,並在此基礎之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創造。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貌。

如宋代人的尚意的書風,其沉著痛快,帶有個人的強烈藝術體驗和情感發揮。元代,以趙孟俯為代表的,以復古為創新的藝術理念的引導下。書法進一步再二王的體系中去挖掘資源。

進入明代以後,隨著明代的宣紙和毛筆的製作工藝進步,明代的書法,尺幅也比前代的更大。

之前以二王為代表的書風傳統的都是以小字尺牘為主。但進入明代以後,書寫巨幅的作品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特點。

那麼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以王鐸為代表的一批書法家,如王鐸,傅山,祝枝山,文徵明,他們把二王的書風,給大化了。創作出了異於前代尺牘小品的大幅作品。

而王鐸的書法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歷史背景之下。

其一方面繼承了二王書風的筆法,章法和對書法的理解。另一方面,結合了很多唐代和宋代的書風。

並且在用墨方面更為大膽,有他獨到的書寫方法。

可以說,正是由王鐸這一代書法家開創了中國書法的新的局面,將二王書風加入了雄強的藝術審美特質。


王鐸河南孟津人,明天啟二年中進士,崇禎十一年任禮部右侍郎。降清次年(順治三年)以原官禮部尚書,入清六年後病逝。

王鐸天賦極高。詩書畫皆有成就,書法諸體樣樣精通,特別是草書成就更高,他一生吃著二王的帖,又摻入唐人狂草之筆法,吸取黃、米的精華。王鐸草書大氣磅礴,有張有馳,結構緊密,連綿飛動,造險詭變,功深拔扈,行筆千鈞之力,筆法非常豐富。特別是把繪畫與書融為一體,善於用墨,大膽開創了「漲墨"法。濃潤猶如「春雨",淡枯似以"幹裂秋風"。

在章法布局有極其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他的書法完全體現了高古雄強的藝術特徵,把草書又推向新的高度。難怪有後王勝先王的提法,影響了中國書壇四百年,不可逾越的高峰。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擬山園帖》,《瑯華館帖》。

王鐸的書法是古今中外,今人創作的楷模。也被譽為神筆王鐸。


王鐸書法中楷書是我最喜歡的!王鐸善於臨摹,王鐸用墨可以用大膽來形容,所以節奏明顯。字體上嚴肅中卻不失典雅的氣質。王鐸的楷書之中,讓人感覺酣暢淋漓,筆觸線條流暢又充滿了跳躍感。比起他的大氣飛揚的行草書 我最喜歡他的楷書了


王鐸是中國書法史上開門立派的宗師 是書法界的泰山北斗 王鐸一生神追古人 遍學先賢 終生一日臨帖 一日創作 殫精竭慮 精思傅會 他一生跌宕起伏的艱辛心路造就了他獨步天下的書風 雄峻開揚 大氣奔放 縱橫捭闔 淋漓酣暢 出入規矩 隨心所欲 浩蕩連綿 萬變不窮 集人類智美與一體 融天地風神於筆端 海外學者也盛讚他後王勝先王 現今更有推崇與學習王鐸的熱潮 這正給了這位曾經的冷寂書家身後以莫大的慰藉


我比較喜歡王鐸的書法,特別是他的草書,猶如雷鳴閃電,狂風暴雨,讓人陶醉其中!


王鐸精於各種書體,尤以行草書成就最大,時人將之與董其昌相提並論,有「南董北王」之說,也有人將其與王羲之相比較,特別是在日本有後王勝先王說。他的書風恣肆任性,跌宕起伏,沉著痛快,雄強厚朴,有力掃千軍之勢。特別是在墨法上漲墨的應用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誠可謂空前絕後也。


王鐸的書寫是在寫心境是在寫文化,故作品千姿百態,已脫卻結體的束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