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山小虎第271條回答。

小虎認為:「激光炮就算再發展,也不會取代空空導彈。但機載航炮被激光炮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小虎當然不是航空武器專家,但這是基於常識的判斷,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大輕拍指正。

小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激光炮是基於直線瞄準的武器。

像步槍、狙擊槍、甚至連平射的加農炮都可以算在內,射擊基本上都是「三點一線」的,是基於直線彈道理論上的射擊(雖然有一些拋物線,但忽略不計)。

但激光炮就不同了,是絕對的直線攻擊武器。絕對的點對點式得攻擊。雖然激光束威力、激光束能量直徑可能有所不同,但這個光延直線傳統的特性是絕對不會變得。

二、激光武器受雲層、煙霧、雨水等影響巨大。

這點好多軍迷都是大學文化水平,比小虎這個高中生明白多了。

激光武器實施攻擊時,對氣象、雲量、水汽,甚至目標的照度的勒克斯都有一定的要求。

但打仗時,戰場上經常濃煙滾滾,甚至有低雲、降水等,激光武器對地面攻擊肯定是沒辦法了(伊拉克戰爭中為了防止美軍激光制導炸彈的攻擊,經常燃燒輪胎、油氣、煤田等製造煙霧)。

但對空空攻擊呢?我們經常坐飛機的朋友都注意觀察過,高空中有雲的天數居多,那我們打仗時總不能專門找個好天再打仗吧?

三、空空導彈在目前依然具有優勢。

無論是紅外製導、還是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依靠機載雷達的搜索指令進行目標的識別定位。

好吧,上面一段話有點繞口,白話就是,雷達掃描的是立體的「喇叭口」,也就是錐形體。激光是線形(連平面都算不上)。

一旦機載雷達確定目標在「喇叭口」中位置後,就會把指令傳送給導彈導引頭,導彈導引頭在收到制導指令後,就會發射,朝那個大概的目標位置發射。

在解釋一段人話:導彈不一定是直瞄,也以越肩、後射、甚至先飛出去再說。然後依靠機載指令制導,通過做機動去尋找目標。完全不走直線啊!

直到導彈完成末制導,然後飛到目標附近,爆炸!對,是在目標附近爆炸,而不是命中目標爆炸。依靠的是爆炸碎片殺傷飛機。而激光武器呢,你照不到飛機的機體上就「然並卵」了。

所以,小虎認為,激光武器取代空空導彈就目前來說不可能實現,未來也僅僅能取代航炮。

題外話:以上是小虎的淺薄之間,還望各位大神指教。歡迎大家關注小虎哦。


激光武器最重要的優勢是速度快(光速),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在介質中傳播時會衰減極快!高能激光在大氣中傳播時會隨著距離的增加快速衰減,如果遇到厚雲層、下雨、沙塵暴等惡劣天氣,衰減速度會更快!因此,基於目前的技術水平,未來一段時期內機載激光武器還無法大規模裝備,就別說取代空空導彈了。

美國研發的大型機載激光武器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效果圖!類似這樣的激光武器是短時間內無法應用到戰鬥機上的!機載激光器使用的大型透鏡,只能用大型客機做為載體!

當前,三代、四代戰鬥機普遍具有發射中遠程空空導彈的能力,隨著技術的發展,空空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目前主流的中程空空導彈的射程已達100公里以上,以美國AIM-120系列空空導彈為例,其最新型號AIM-120D的最大射程達了180公里左右,而前段時間在珠海航展上殲-20戰鬥機展示的PL-15空空導彈最大射程也超過150公里。

美國F-22戰鬥機發射AIM-120系列空空導彈殲-20戰鬥機展示「4中2近」掛彈方式,中間彈倉中即為PL-15空空導彈

除目前已經大批量裝備的中程空空導彈以外,為了打擊敵方遊離在戰場以外的預警機、加油機等大型目標,各主要軍事大國也在大力研發超遠程空空導彈,俄羅斯曾報道正在研發射程達500公里的超遠程空空導彈,之前網上也有報道說我國也在研發射程達400公里以上的遠程空空導彈。

俄羅斯研發的超遠程空空導彈據說機翼下掛載的是國產遠程空空導彈

隨著四代戰鬥機的不斷成熟,以高隱身性、遠程打擊為特點的現代空戰模式將越來越突出,未來空中戰場將主要發生在超視距以外,雙發在相隔上百公里甚至數百公里以外就已分出勝負!由此可以看出,遠程、超遠程空空導彈是目前空戰武器發展的主要方向。對於機載激光武器,美國等軍事技術強國也都進行了研發,並進行了相關試驗,但是也只能在有限的距離上具有殺傷力,要想用激光擊毀幾十公里至幾百公里外的目標,還遠未達到這樣的層次!

激光武器進行打擊無人機(上)和地面車輛(下)試驗

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激光武器的發展速度也在加快,目前已有成型的近程激光防禦系統投入應用,但是個人認為只要交戰範圍還在大氣層以內,那麼激光武器就無法取代空空導彈的位置,如果未來作戰範圍擴展到了大氣層以外,那麼激光武器的優勢將會大放異彩!

正在投入應用的車載近程激光防禦系統未來大氣層外採用激光武器對戰的效果圖

歡迎關注「威吶解析」、討論交流。


遲早的事,因為現在的固態光纖激光技術是採用陣列形式,不在乎單個的能量大小,數量多就可以解決問題,關鍵是如何把激光照射到足夠小的面積內,美國最新武器級激光輸出功率已達70千瓦,正在研究150千瓦的激光武器,按計劃兩年後推出。按計算,100千瓦的激光才能稱為武器,能在1秒鐘內把無反射折射的物體加熱到2000度,這個溫度足以將很多種物質破壞,氣化。激光對空空導彈的損傷最大的是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只需要很小功率就可以損傷導彈的導引頭。激光對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是以燒穿破壞導引頭,戰鬥部,燃料倉等地方。要知道空空導彈不是自轉很高的,100千瓦就可以破壞,只是現在有個現實的問題,大功率激光還沒有體積重量足夠小到整個系統能裝到戰鬥機上,大型飛機已經有裝的了。但是美國空軍已有上戰鬥機計劃,也就是10年內預計實現。我國也差不多吧。然而只能對付沒有採用激光防護措施的空空導彈,採取防護也很容易,就需要更大功率的激光才能有效破壞。到時又是一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競賽。


短時間內激光對導彈影響不大。現在的導彈還沒有採取應對激光的措施,一旦激光威脅到導彈,導彈就會採取措施,抵消激光的能量。

第一個措施,採用鏡面反射殼,反射掉激光能量,一般反射90%激光能量是很容易實現的。

第二個措施,是導彈彈體旋轉,彈體在飛行中旋轉,可以讓激光能量損失80.%以上。

第三個措施,干擾激光定位。激光必須持續照射關鍵點才能摧毀導彈,定位的方法最可能的是根據外形輪廓和熱點定位,最可能是照射導彈引導頭部位。方法很多,根據情況,針對性採用。

採取以上措施,要擊落反激光導彈相比普通導彈,至少要提高十倍的功率。


當然不會,因為導彈和激光炮這樣的直接瞄準武器只會各司其職。激光本身是不能拐彎的,因此如果部署在地面的話,會受到地形地物阻礙產生「通視」的問題。通常地面裝備的直瞄上限是5~8千米,再遠了就必須讓非瞄準線武器進行間瞄射擊。

當然天上類似的問題似乎比較小,但激光的射程總是比較有限的。激光在大氣中傳播,除了會受到吸收衰減的影響外,大氣散射會讓激光束向周圍散射,造成損失,這就是所謂大氣後向散射。因此想要提升激光武器的射程,就必須優化激光光束的穩定性和光斑形狀。在能見度不足1千米的情況下,激光武器的射程和威力將大幅度降低,甚至無法使用,從這個角度上說,「霧霾防激光」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導彈就沒有這種問題,多模製導可以通過多種制導方式協同的方式,保證在各種條件下使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循環而已。


任何武器並不會完全被取代,只有主次之分。目前,導彈發展方向還是在射程、精度、速度、抗干擾能力上下功夫,激光武器目前還在實驗階段,未來激光武器會成為主要武器,但導彈也會不斷改進。就像現在雖然槍成為主要武器,刺刀和匕首就成為最後的手段。


航空激光武器不可能完全取代導彈。


隨著高能激光技術和探測技術的發展和小型化,空空導彈肯定要被淘汰,被激光和大功率粒子武器所替代,就像弓箭被步槍取代一樣,但是傳統化學炸彈還會存在,用於對地和工事破壞


激光因為其特性,是不可能的代替導彈的。嚴格的說應該是定向能武器,定向能武器現在是研製發展方向,今後可以取代導彈和航炮的方法之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