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六神磊磊有篇文章:「人生有一種牛逼,叫做『我能背下來』」。

「我能背下來」,看著是很基礎的能力,但卻不是誰都能做到的。特別是,現在都「大智移雲」時代了,聰明人誰還花工夫去背東西啊?

聰明人分兩種。一種是小聰明,天天抖機靈,每天上三門課,去六個飯局,投資十二個項目,順便撩N個妹子。但幹什麼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

另一種是大智慧,看著不算機靈,甚至有些笨拙,只干一兩件事,練武就練武,寫字就寫字。郭靖

是如此,李昌鎬是如此,曾國藩也是如此。

郭靖的岳父黃藥師是一等一的聰明人,但以他的聰明,始終達不到絕頂之境,以前不如王重陽,後來不如周伯通,甚至後來也不如郭靖。郭靖把《九陰真經》最後一篇梵文音譯硬生生背下來,任何一個「聰明人」也做不到。

李昌鎬第一次來北京,從機場到住地幾十公里車程,他一眼窗外也不看,只沉浸在自己棋的世界裡。

錢穆先生在「談詩」中說:若讀詩只照著如《唐詩別裁》之類去讀,又愛看人家批語,這字好,這句好,這樣最多領略了些作詩的技巧,但永遠讀不到詩的最高境界去。曾文正的《十八家詩鈔》,正因他一家一家整集鈔下,不加挑選,能這樣去讀詩,趣味才大,意境才高。這是學詩一大訣竅。

曾國藩的笨工夫就是一頁未通,不讀下頁,一書未畢,不開新書。與其花時間去選擇挑選,不如自始至終如一而下。

從表面看,這些人「笨」得可以,不懂變通,不懂選擇。但其實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的捷徑。有用的知識很多時候看起來無用。等我們發現有用時,已來不及學習了;我們今天用到的知識,往往是若干年前不經意間習得的「無用之用」。

武俠作家李亮曾說,當了這麼多年語文老師,慚愧沒掌握什麼專門的知識技能。哪怕能把「唐詩三百首」背下來也好啊!

「唐詩三百首」是入門書,就算從當老師那天算起,一周背一首,六年就差不多背下來了。但這就是笨工夫了。絕大多數人能背最熟知的幾十首就不錯了,頂多再背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都背下來要多付出幾倍的精力,而現實中的功用並沒有增加多少。

所以,「我能背下來」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種態度。

一周以來,翟天臨

的事很火了,也很清楚了。

明星不是不能有高學歷,而是該怎麼獲得學歷。也是約一周前,翟天臨出事前後,在湖南台「聲臨其境」節目中,喻恩泰(「武林外傳」里的呂秀才)令人驚艷,全程英語配「亨利五世」,倒背莎翁「生存還是毀滅」那一段。

喻恩泰也是明星,也是博士,而他的學位是花了四年讀出來的。

他大段背英文,不是能力,而是態度。翟天臨、以及大量的各種「天臨」,論文造假、學歷造假,也不是能力問題,還是態度問題,因為他們太「聰明」了。

世上「聰明人」太多,而有「背下來」態度的人太少。但恰恰是翟天臨這樣的「聰明人」多了,才能看出喻恩泰這樣的「老實人」可貴。

這也是物極必返吧。

(微信公號:孔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