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為與性、愛緊密相關的形象,化作美女,淫魅惑眾。《聊齋志異》中的狐狸卻多是正直善良、和藹可親,讓人幾乎忘了他們是異類。《聊齋》中的人狐戀往往講述窮困潦倒、屢試不中的書生得到狐女的愛慕和無私幫助這樣的故事。書生得到的結局是好的,狐女卻常要委屈甚至犧牲自己。

為什麼狐狸總愛上一無所有的書生呢?

一是用狐狸精之真愛至上諷刺社會之嫌貧愛富。

一個一貧如洗的書生竟能得到美女的親睞和慷慨相助,這樣美好的故事,在當時現實生活中不切實際。狐狸精不在乎書生有沒有錢,反觀當時社會確是嫌貧愛富、媚上欺下。蒲松齡只能通過虛構的人狐之戀批判社會,寄託人類的美好願望。

二是用狐狸精之慷慨批判社會之黑暗

《聊齋志異》中的故事主人公多是社會底層人民。蒲松齡生活的時代社會黑暗腐敗,官吏無能,底層人民生活困苦。蒲松齡清貧幾十年,對黑暗社會現實有切身體會。蒲松齡筆下的鬼怪妖精都樂於幫助清貧的書生,救他們於水火之中。官不為民做主,鬼妖卻成了底層人民的救世主,真是諷刺啊。

三是蒲松齡內心的寫照和情感的寄託。

蒲松齡熱衷寫這些單純的愛情故事,與他本人的人生境遇密切相關。蒲松齡科舉考了四十年,70歲才中了貢生。漫長科舉之旅,蒲松齡遠離妻兒,只能憑教書的微薄薪水勉強度日。屢試不中鬱郁不得志的憂憤只能通過筆頭子發泄。現實中得不到的愛情也只能在虛構的故事中實現。蒲松齡盡情書寫狐精和書生的情愛,寄以滿足自身的欲求。

郭沫若讚美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狐精愛上窮書生,這樣的美好故事既是對現實的鞭撻,又是本人內心情慾的寄託。


小時候很喜歡讀《聊齋志異》,那時在親戚家裡看了《白話聊齋》,如肌似渴的閱讀,沉浸在聊齋故事奇幻的世界裡不能自拔,名著就是名著,蒲松齡的語言還是很犀利的,寫的也很引人入勝。

美麗善良,擁有超人力量的狐狸仙女,就是蒲松齡通過浪漫主義情懷勾勒,虛構的世外桃花源地,虛幻的鬼狐世界裡,超能力的鬼狐仙女就是窮苦讀書人心靈希望的寄託,狐仙都是絕世美女,翩翩喜歡屢試不中,一盆如洗的窮書生,這是作者以善良,美德的窮書生,藉助狐仙超能力的接濟,幫助,最終考上舉人,秀才,狀元等,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福及後人。

一個窮書生,沒有經濟實力,沒有人支持,是很難出頭的,窮困潦倒,病痛折磨,在古代都可能讓你讀不下去書,《聊齋志異》裡面的書生大多勇於擔當,不懼流言蜚語,有很強的個人性格,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勇於追求與美人談情說愛,都是性情中人,有些主角在很深的逆境中,狐仙女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重獲健康快樂,幸福美滿的生活。

《聊齋志異》裡面的狐仙美女都是一盆如洗,屢試不中的窮書生的福星,窮書生遇上狐仙,有的是報恩的,有的是窮書生看上了狐仙美女而勇敢的勾引一起風流快活的,報恩的是窮書生以前幫助過落難的小狐狸,窮書生常常不顧生死,捨己為人相助,後得狐仙的青睞,幫助報恩,蒲松齡用浪漫主義色彩的筆法,鞭撻黑暗,讚揚真善美,懲惡揚善。

裡面有友情,親情,男女之間純真美好的愛情,蒲松齡的傳世之作《聊齋志異》雖然在現代看來有部分是當時時代的現實寫照,比如一夫多妻制,給現代環境,條件有所不同,但他的書在現在看來還是有現實意義的。


就像古代的很多民間故事,譬如,織女和牛郎,就像柳毅傳,才子佳人。

蒲松齡本質上是一個傳統的失意文人,如同現在很多流行的網路小說一樣,內容多半充斥著社會上幻想的那種紙醉金迷,什麼大小姐愛上我,什麼校花愛上我,都是自己的一種精神寄託。人們喜歡什麼,小說家就寫什麼。

明清之際,資本主義萌芽,隨著社會發展,小說成了當時人們打發空閑生活的利器。蒲松齡是一介失意文人,他撰寫《聊齋志異》多是自社會上取材,加以潤色,成自家之言。生活上缺什麼就想得到什麼。窮了就想有錢,胖了就想瘦。

古代宗法禮教嚴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就是仙女嫁給了牛郎,彷彿天帝的女兒嫁給凡夫俗子才能足夠精神滿足,以天帝之女類比皇上女兒,自是代入其事。

以鬼狐嫁給落魄求生,成露水夫妻,以白蛇報恩成就一段杭州雷峰塔姻緣,自是大行其道。

蒲松齡是大文學家也不免受時代影響,他寫的即是以鬼神之書暗喻,故多是寫嫵媚女鬼,性感狐媚嫁於書生。


如果用兩個字來說明的話就是:『』意淫『』對就是意淫。沒有比這兩個字更貼切的了。說白了,就是自己所渴望得到的,恰恰是自己得不到的。也有在書里『』爽快『』一把。和現在電視劇里霸道總裁看上普通小姑娘。白富美愛上窮小子一個意思。

蒲松齡一代鬼才,但此人被紀曉嵐恨之入骨。原因就是紀曉嵐的兒子就是看《聊齋志異》入魔以後嚇死了。應該說,蒲松齡與法國小說家莫泊桑是同一時代的人,二人並稱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一輩子僅僅是個秀才。到七十歲才緩為貢生(舉人)。不能說蒲松齡沒有才華,只能說是蒲松齡懷才不遇。時運不濟。

而一生窮困蒲松齡對和他一樣,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的秀才重滿了同情和憐憫。所以才在書里有刻骨攻讀的窮秀才,就遇見風華絕代善解人意(人衣也可以)狐狸精。只有這個狐狸精才支持和認識到窮秀才的才華。在狐狸精的幫助下(狐狸精甚至把考試題都算出來告訴秀才)而高中。但這個時候,狐狸精卻飄然而去。給秀才留下無限遐想與懷念。

而蒲松齡對狐狸精最大的隱喻在於是朝廷,是皇帝。是渴望朝廷與皇帝發現人才,不希望懷才不遇的和他一樣的人從此流落民間。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蒲松齡這種懷才不遇,『』嫉妒『』心理已經達到了變態的地步。所以才有狐狸精幫助窮書生的情結。

在書里蒲松齡對封建理教大加撻伐。但卻極度渴望得到其的認可,這其實是及其矛盾的,狐狸精也是譏諷朝廷瞎了眼。連畜牲都不如,不能發現人才,也藉此發泄自己不滿。也就是說,自己得不到的或者對他嗤之以鼻。或者極度渴望。蒲松齡大概兩者兼而有之吧。還有一點就是,狐狸精面對窮書生沒有『』食慾『』而有母愛泛濫的意思。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有很多人問:為什麼在蒲松齡筆下那些鬼怪、狐狸精美女等等都是非常可愛的「好人?」,我想這裡邊肯定是寄託了作者善良願望的。因為他所描寫的人物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底層的窮苦人,那些狐狸精等等都是同情窮人的,這是因為作者看透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意識到統治階級絕對不是窮苦人的拯救者!他只好借用鬼神、妖怪來同情、幫助他們。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聊齋的故事裡也有作者的影子,因為蒲松齡自己本身就是一介窮困潦倒的書生,一生苦讀滿腹學問卻終生未能得志,很明顯,他其實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

正是:

畫鬼畫仙力透紙背

寫人寫妖入木三分

謝謝邀請。


一貧如洗、屢試不中的書生是當時知識份子的主要群體,《聊齋志異》中的男主角大多數都是這樣的窮書生可以引起廣大讀書人的共鳴;進而給他們一些心理安慰與活下去、奮鬥下去的勇氣,說不定他們也能遇到美貌多金還賢惠的狐狸精呢!另一方面窮書生與狐狸精的感情會更加真摯而純潔,引人入勝;如果狐狸精與有錢人相戀,那麼會給人一種買賣的感覺,讓人渾身不舒服。最後蒲松齡寫《聊齋志異》也從側面反應了他的生活狀態與人生追求,蒲松齡本人就是一個屢試不中的窮秀才,他也希望能得到如花美眷,那怕是狐狸精或者女鬼!

普通老百姓最喜歡什麼故事?筆者認為有兩種,一是保家衛國的軍事征戰故事,二是具有傳奇色彩的男女愛情故事。我們看《白蛇傳》、《牛郎織女》等故事深受大眾喜歡,就知道富有傳奇色彩的男女愛情故事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喜歡談資!蒲松齡寫《聊齋志異》的目的就是為了寫書賺錢以補貼家用,他自然要寫大家喜歡看而且官府允許出版的書。另外《聊齋志異》中的故事也並不全是蒲松齡自己構思的,而是他從百姓們那裡聽說後,然後加工成文的。《畫皮》、《聶小倩》等故事現在為大眾所熟知,特別是王祖賢、張國榮版的《倩女幽魂》更成了銀屏經典,可見大眾還是喜歡蒲松齡寫的故事。

不得不說蒲松齡抓住了大眾的心思,如果男主角都是官二代、富二代,然後又與這些女鬼、狐狸精發生了不可描述的愛情故事,那麼受眾面一定小;《聊齋志異》就會從一本鬼怪之書變成《金瓶梅》一樣的邪書,大家必然不會喜歡。最後從邏輯上講,只有窮書生才會多次上京趕考,才會穿州過縣,住宿孤寺破廟,才會有可能遇到女鬼或者狐狸精,然後才會有精彩的故事發生。有錢人上京考試,都是車馬隨行,女婢、僕人前呼後擁,住在豪華的客棧里,去賣春場所飲酒作樂,一般都難跟女鬼或者狐狸精有交集。只有窮書生才會因為囊中羞澀而露宿荒野,然後受到女鬼的誘惑!


因為只有貧窮才能產生臆想!

因為狐狸沒有機會看到風流多金的富家少爺!

因為窮,所以那些書生自然住不起140平米的房子,只能是找鄉間野店的陋室蝸居。而狐狸做為妖怪,哪裡敢去世人密集之處,自然更不是敢對140平米房子的主人下手,被道士活捉的幾率大到嚇人!

所以,狐狸和窮書生都只能在荒山野外中生存,自然相遇的幾率要大一些。想想也是,高衙內哪有心情跑到又破又髒的蘭若寺里?

由此得出一個更慘的結論,其實那些狐狸精未必有多美,只是」窮不擇妻「,那些泥巴臭老九哪裡見過什麼真正的美女,看到稍顯清秀的就驚為天人了!

蒲松齡不是壕哥,更沒有像曹雪芹那樣經歷過人間的頂級富貴。所以,在他筆下,如何寫得出雕樑畫棟的迷人生活呢?張愛玲說她自己喜歡看聊齋,但只是喜歡看那些富艷的辭彙,這恰好也反映出一個事實,

蒲松齡真的很窮,窮到只能發揮想像!

他自己也是屢試不第,所以難免有寄託之意,那些書生都是窮,都是苦,都是考不上公務員的泥巴腿子。於是為了公平起見,或者是自我安慰,便安排一番風月姻緣,聊以解懷。

聊齋的本意不在於狐狸精和書生,而在於以妖比人。我記得好有一句特別彪悍,一個女鬼懟一個狐狸精:」你說我不是人,你就算得人么?「

什麼是人?怎樣才配得上是人?

所以用狐狸精,用書生,用各種市井人物來寫」人「,

而諷刺的是,對於狐狸精而言,她喜歡或看中的並不是書生的貧苦,更不是什麼屢試不第,僅僅是因為他是一個人而已。

如果水水滸傳里的高衙內酒後迷路跑到蘭若寺,一番軟語溫存之下,你說聶小倩會如何?


雖然《聊齋志異》是本小說,對於狐狸精總是喜歡一貧如洗的書生,有些想像的成分,但是它能流傳這麼廣,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才能經受住時光歲月的考驗。為什麼這麼說呢?合理在哪裡?別急,聽我慢慢解釋:

1.狐狸精和書生具有相遇的合理性。書生大多比較貧窮,他們十年寒窗,總在刻苦讀書,努力考慮功名利祿,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題名,走上人生巔峰。狐狸精因為不如意,往往總呆在偏僻陰冷的地方,不為外人所知。但是,書生在趕考過程中,往往因為缺少盤纏,只能去走那些偏僻的小路,再加上書生自小苦讀,不相信這些鬼神之事,所以,他們也會無所畏懼。這樣,狐狸精和書生就有了相遇的合理性。

2.狐狸精和書生具有相愛的合理性。在《聊齋志異》裡面,書生往往屢試不中,受到精神打擊,於是心灰意冷,這個時候,他們遠離家人,出門在外,最需要有人安慰,排解憂慮。而狐狸精的出現,正好彌補了書生的這個心理。另外,狐狸精的內心也非常孤獨,她也渴望有人相聚相知,知冷暖,問苦寒。所以,書生和狐狸精會相聚相知,產生一段美好的愛情。

3.狐狸精和書生具有相守的合理性。狐狸精和書生相遇,相知,相愛後,他們會經歷種種坎坷曲折,最終走到一起。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更加理解對方。書生理解狐狸精的不易,有著悲慘的身世,卻被人當做妖魔鬼怪,另眼看待。而狐狸精也理解書生的不易,雖然身體柔弱,不經風雨,但是有顆強大的內心,敢於為愛人獻出一切,挑戰封建禮教。所以,他們會最終走到一起。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對於為什麼狐狸精會喜歡書生的詳細分析。因為他們具有相遇,相知,相愛,相守的合理性。個人見解,不當之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發表你們的意見建議。


為什麼《聊齋志異》里的狐狸精總是喜歡一貧如洗、屢試不中的書生?

記錄、潤色「人鬼愛情」「人妖愛情」的,都是書生

因為《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創作、統計、修改、潤色的民間傳說。譬如《小棺》一文,在明朝時期就有很多類似的傳聞,在蒲松齡這裡對死神背著棺材到民間散播瘟疫的故事進行了記錄和潤色。這些傳說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一是靠民間百姓的口口相傳,二就是靠書生筆墨記錄。以前普通百姓多半不會寫字,會寫字的又忙於生計,唯有窮酸秀才是既有能力,又有空閑對掌故進行記錄。所以,那些經典的鬼故事裡,男主往往就是個書生。

蒲松齡本身就是個窮酸秀才,故而《聊齋志異》中原本身份不明的男主,多潤色以秀才身份

還有一點,蒲松齡最高學歷就是個秀才。蒲松齡19歲考童生試(獲得秀才資格的考試,考試者為童生),在縣、府、道都拿了第一名,考中了秀才,可謂神童。

但是清初的上層主考似乎並不喜歡蒲松齡的文筆和見識,蒲松齡鄉試(省試)里考舉人,屢試不第。順治十七年、康熙二年、康熙十四年、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四十一年,幾次都沒中舉,一年比一年蹉跎。

你看,民間流傳的妖魔鬼怪與人類的愛情故事,多半是由書生、會寫字的人記載下來的。蒲松齡本身也是個落魄秀才,《聊齋志異》寫出來以後,一度印不出來(他家裡沒錢印),手稿一直藏在家裡。直到蒲松齡去世五十多年以後,才有人把它給印出來。所以我們會看到,在蒲松齡抄錄、修改、潤色,抑或是原創的文章中,思想傾嚮往往是這樣的:

  • 猛烈抨擊科舉制度
  • 非常同情書生,給書生以美好的愛情
  • 抨擊貪腐(蒲松齡在衙門當幕賓,曾代民眾勇敢揭發淄川漕糧經承康利貞妄增田賦銀兩)

總之,作品必然摻雜作者的經歷和見識,《聊齋志異》是屢試不第的書生蒲松齡搜集、潤色以及自創的,所以,《聊齋志異》里的鬼和妖,總是喜歡一貧如洗、屢試不中的書生。


聊齋里的狐,能修鍊成仙,化為人形,與人來往。但是在小說中,狐仙(妖)往往是美女,往往所心儀的全是心懷正義卻一貧如洗、擁有所有人性閃光點和才華卻屢試不中的窮書生。其中緣由其實很簡單。

一是這種搭配符合市場需求,屌絲逆襲是最適合大眾口味的一種劇本,或者說是男版灰姑娘。

我們這麼看《聊齋》的套路,是不是和灰姑娘的套路如出一轍?

一位仕途上不順,一腔抱負沒用武之地,還經常被欺負或者看不起。

突然間機緣巧合,遇見一個美貌賢惠、善解人意、甚至還有法力能變化的美女做伴侶,簡直就是仙女教母和王子的結合體。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作為「古代爽文」,我們老祖宗的智慧還是比西方作家略高一籌的。

這種常見的劇本搭配最能抓住讀者的心理,《聊齋志異》是話本,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小說,而這種常見的先抑後揚的套路不僅非常適合劇情的展開,先把主角一通打壓要多悲慘有多悲慘,然後突然來一個神奇的伴侶用魔幻的力量改變他的生活。這簡直不要太適合大眾口味,再搭配借小說諷現實,那就是絕對能抓住所有普羅大眾的心。

同樣的套路直到現在都沒有過時,現在的網路爽文,哪一個不是使用這個套路先虐一下男主女主,然後再用個奇遇讓他們逆襲從頭到腳把仇報回來。最好的例子就是最近火爆的吳磊的「莫欺少年窮」。好像是武動乾坤還是啥來的記不清了。

二是蒲松齡自身抱負的一種映射,或者說是他對現實社會失望之後在幻想世界裡尋求的一種短暫麻痹的「解脫」。我改變不了現實,還不能讓我在小說里爽一爽了?

歷史上的蒲松齡可不像《名偵探蒲松齡》過得那麼舒服,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這是重點),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

所以在他小說里這些屢試不第的窮書生,絕對少不了他自身的影子,屢試不第的他是通過這種方式,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像每一個普通人一樣,在現實中失意,便會幻想著在某個平行空間自己如果能成功該有多好。

只不過蒲松齡比普通人強的一點在於,他文筆好。他能把自己的這種幻想寫下來,還能寫得驚心動魄,驚世駭俗。

所以換句話說,並不是狐狸都好窮酸書生這一口,而是蒲松齡自己的某種意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