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疾病,就和長壽無緣嗎?

未必!

中國工程院院士、燒傷外科專家 盛志勇:

現如今他已是99歲高齡。

然而在50多歲的時候,他就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並且還做過疝氣修補手術、膽囊切除手術,心臟裏還放了5個支架。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麻醉科教授 金士翱:

現如今他已是94歲高齡。

然而在五六十歲時發現自己患了高血壓,70歲出現了氣管炎、哮喘。

和大多數老年人一樣,他患有多種老年病,每天吃藥上十種。

從中年發現疾病,到如今90多歲高齡,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帶病如何長命百歲?

1. 關於疾病:帶病也可以長命百歲!

面對疾病,他們都是怎麼做的呢?

0 1

高血壓:每天量血壓,一定按時服藥

金士翱:我五六十歲時知道自己血壓高,自此遵醫囑量血壓、吃藥控制。

我除了每天量血壓,還會量血氧飽和度。氣管、支氣管是氧耗作用的主要通路,血氧飽和度在95以上都算正常,如果在95以下,就要懷疑是否氣管、呼吸有問題,以及肺部是否有異常。

血壓高不是突然高的,是慢慢高的,很多高血壓病人漸漸能耐受了,就感覺不到血壓高,於是疏忽大意。

我一個96歲的鄰居突然中風,此前他說自己什麼病都沒有,沒吃任何藥,每天大清早下樓散步1小時。他大概以爲他身體沒什麼問題,於是疏忽了。

老年人每天要量血壓,控制血壓,使其保持在正常水平,並謹遵醫囑服藥,還需要控制飲食,不要大魚大肉,以素爲主,加點葷菜,能延緩動脈硬化。酒少喝,絕不要抽菸。

0 2

哮喘:注重保養和保暖

金士翱:我認爲哮喘病人要長壽,重在保養。還要注意保暖,隨天氣變化增添衣服。

“穿衣服我有個方法,下半身穿得厚,上半身隨體感加減。比如我泡腳愛出汗,我會先把棉衣換成夾克,泡完腳看電視時,我又換上棉衣。冬季室內溫度要提高,最好有中央供暖,如果沒有也要用電取暖。我們家客廳書房臥室都有烤火裝備。有的花就是過敏原,所以我家沒有花花草草。”

菸草容易導致支氣管炎,一定要戒,“我一輩子不抽菸”。

0 3

防糊塗:多用腦,有愛好

金士翱:要經常瞭解國內外大事,以免糊塗。

腦子要用,當然也要休息,聽音樂就是極好的休息。

很多老年人沒有愛好,又有病,就會很難過。我覺得打麻將、下棋也是比較好的愛好,但動腦很多,要注意適度。

盛志勇:老了也要常動腦,“我現在也爲我的學生們修改文章,這樣感到自己都年輕了。”

我晚上臨睡前要看一段英文小說,尤其愛看國外的偵探小說,“看偵探小說有利於刺激大腦”。

2. 關於飲食:一口好牙很重要,要有節制但不挑食!

金士翱:老年人要有好胃口,牙齒一定要搞好。

“我的胃口很好,但我上面的牙齒都是裝的假牙,吃魚吃肉吃菜都沒問題。我早上不吃油炸的,吃包子、花捲、饅頭,喝鮮牛奶、酸奶,有時會喝碗紅棗木耳蓮子湯。中午通常是一葷兩素。晚上常吃麪,面好消化,消化道負擔小。”

盛志勇:飲食要有節制,但不挑食。

“家裏做什麼,我就吃什麼。人是雜食動物,不要太限制飲食,但我從來不亂吃營養品 ”。

有的老年人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其實這反而對身體不好。我是肥肉照常吃。人是雜食動物,需要多方面的營養,所以老年人不要太限制飲食。有人吃雞蛋不敢吃蛋黃,但是高血脂也不一定就是吃食物導致的。

3. 關於休息:保證睡眠很重要!

盛志勇:我的日常生活非常規律。每天晚上保證6個小時的睡眠,早上爲學生修改文章。

每天午飯後,我要看看《參考消息》,然後午睡半小時去上班。

4. 關於運動:生病了也要動起來!

盛志勇:我上班在二樓,樓層不高,基本上不坐電梯,如果樓層比較高,我下樓走樓梯,但因爲心臟不好,上樓就要量力而行坐電梯了。

5. 關於體檢:年紀大容易出毛病,每年體檢很重要!

盛志勇:年紀大了容易出毛病,要特別注意每年的體檢,及早發現問題很重要。

其實,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待疾病的表現!

生病不可怕,就怕心態崩!

1. 有些人不是病死的,是嚇死的

比如我們談之色變的癌症,有人統計過因腫瘤死亡的病人,大概1/3是治療不行死亡的,1/3是過度治療死亡的,有1/3則是嚇死的。

除了病症本身,性格也是疾病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很多恢復良好的患者都很樂觀大度,所以面對疾病,心理更需要強大。

2. 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死於無知,死於不自律

有病我們可以治療,可以維持,但是如果不懂得健康知識,早晚自己害死自己。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健康最終靠的不是高科技,也不是靠藥物,靠的就是你自己的自律。

一切順其自然,養生不要太過分,不要太刻意就行。

盛志勇:八九十歲什麼病也沒有、老眼不昏花,這當然是最好不過了,可這樣的人比較少,老年人往往會逐漸出現代謝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人老了有些慢性病很正常,並不一定意味着整個日常生活就像病人一樣,如何通過自我調整使老年慢性病生活正常化很關鍵。

來源:健康時報,

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科學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你還不來嗎?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