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是的,人類的暴力心理、暴力行為都是天生的。

即使是一兩歲的幼兒,把他們放在一起,就會發生互相抓、咬的行為。但是,在正常的、受關懷的環境之下,隨著他們年齡成長,互助的行為會慢慢增多,暴力行為會漸漸的減少。

也就是說,暴力傾向是天生的,但是隨著個體生理、心理年齡的成長,暴力傾向開始受到約束。心理學研究發現,暴力行為的減少,最重要的是心理年齡的成長。那些自幼受到心理創傷,而導致心理年齡成長停滯的孩子、成人,往往會表現出更多更明顯的暴力行為。

比如說,二戰後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由於自幼缺乏成人的照料,他們在成年之後,往往行為衝動,動輒打罵別人,或者自殘。

心理學家還用猴子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剛出生的猴子,放在一個鐵籠子進行餵養。除了保障它們的營養之外,不給它們任何其它的幫助。結果,這些猴子長大之後,都暴戾異常,甚至會把自己的幼崽咬死、撕碎。

所以,可以基本肯定人類的暴力心理是天生的,但是,隨著個體的心理的成長,這些暴力心理慢慢的被管理、束縛後,不再那麼強烈。

個人覺得暴力心理並非完全天生。

一、很多人會覺得孩子自出生就有自己的性格,這些是受遺傳因素所影響,是天生的,但我覺得不然。孩子性格的形成除了會受父母基因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孕期周遭環境特別是母親孕期的情緒所影響,很多孩子還在肚子里的時候只要母親一生氣,他也很難安分,他能感知母親的情緒,希望母親不要難過,如果孕期母親的情緒一直不是很好,那麼,孩子生下來之後很可能會焦慮不安,經常哭鬧,難以入眠,故而即使剛出生的嬰兒的性格也並非完全天生;

二、不難發現,在生活當中,有的兄弟本是同一父母所生,出生時性情也差不多,父母異地打工,溫柔的母親帶的孩子說話也溫柔些,懂得照顧別人,暴躁的父親帶的孩子一言不合就摔門碎碗。孩子出生後原生家庭的教育及撫養著的性格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因此,個人覺得暴力心理是受後天環境所影響而非天生。


這個問題不好定論,已經成型的暴力心理我認為極少數是因為單純的先天的原因,更多的是普通人人性中惡又加上後天環境激發。

先天方面:的確有些人在沒有明顯環境誘因的情況下,很早就表現出喜歡虐待小動物,並以此為樂等特點,初次犯罪即是殺人等極端暴力。而有些孩子天生就很溫和善良,極有同情心,很喜歡小動物,哪怕受到攻擊也只會選擇流淚哭泣,這樣的人即使環境不佳也很難發展出暴力心理。

先天特質介於兩個極端之間的大多數人,都有發展成暴力心理的可能性,這時候後天環境就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社會文化普遍倡導善良與正義,懲罰惡行,受此影響大部分人都會成長為富有正義感,有愛心的人。如果環境不佳,過早遭受八暴力虐待,或者受到暴力文化的誘導(比如當年的納粹德國,很多普通人都在納粹的教唆或者說誘導下成為暴力加害者。)

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平時公認的好人可能瞬間轉變成施暴者,而一直崇尚暴力的人也有可能在某些時刻放棄暴力,從此選擇善良。

可見對於這個問題很難給出一個是或者不是的定論。


人性本善,暴力是因為周圍環境影響的


您好!暴力心理的形成既和先天有關,也和後天的因素有關。有的人是先天基因導致的,有的人是後天慢慢形成的。暴力心理的形成既有心理、家庭、社會因素又有生物因素。有暴力心理的人很難糾正,但也不是不能糾正,通過正確的心理疏導和教育,藥物干預,再加上自我的努力,也是可以糾正的。當然,糾正的難度和暴力心理的程度有關。


有暴力傾向的多數人是天生的,有遺傳基因,暴脾氣,易怒,暴力者一般都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一根筋,語言匱乏,能動手的決不動口,氣不順時看誰都不順眼,有時在外邊不順心,會拿家人出氣,管控不了自己,做人往往很失敗。


。與生俱來的是黑暗,只是你沒逼迫到那個值而已


性惡性善論,古而有之,可以搜索閱讀。我覺得性格的形成還是和生活的環境關係大一些。即便是老虎人工飼養的,放回山林也要另外培訓,這就是例子。


準確的說溫柔與暴力都是天生的,不過運用卻是後天的。

世人看問題喜歡以偏概全,所以總是顧此失彼大相徑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