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嗚咽,草木含悲

截至目前

響水“3·21”特別重大事故已有78人遇難

善後工作加緊進行

在響水“3·21”爆炸事故中

有逆風而行的火場英雄

有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

還有一個個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挺身而出發揚風格

給事故中的傷者帶來別樣的溫暖和感動

險情複雜VS科學施救

身着防化服的消防隊員在廢墟中搜尋 馬燾燾 攝

3月21日14時58分,響水縣消防中隊中隊長趙毅集結好隊員趕往30多公里外的響水生態化工園區。10分鐘前,他接到了園區內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的警情。

大火、濃煙、一片廢墟……救人是第一要務,12名被困的羣衆被第一批救出。

同時,鹽城市消防救援支隊參謀長尹同慶正帶着隊伍往現場趕。

記者採訪中突遇明火 馬燾燾 攝

除了常規滅火服外,支隊還帶了防化服、無人機、雷達生命探測儀以及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的檢測儀等檢測設備。

爆炸累及了周邊16個工廠,各種化工原料、危廢交織混合,險情異常複雜。

“滅苯罐火要用水成膜泡沫,滅甲醇罐要用抗溶性泡沫。”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參謀長陸軍表示,根據不同的化學材料,消防救援人員對症下藥,採用了不同的滅火方法,滅火、搜救、控污一盤棋。

剛剛執行完任務的消防員即將接受洗消 馬燾燾 攝

22日凌晨,經過近千名消防隊員的努力,大火被成功撲滅,但救援任務依然艱苦繁重。

治身亦治心

圖爲心理干預醫生在巡房 記者尹曉宇 攝

“昨晚睡眠怎麼樣?是不是連續的?”

“不太好,老是不自覺想到爆炸的場景,控制不住,腦袋像是被揪住一樣。”

3月27日下午2點多,江蘇省響水縣人民醫院住院部,來自南京腦科醫院的滕昌軍醫生正在巡房,瞭解在響水“3·21”爆炸事故中受傷人員的心理狀況並進行相應干預。

事故發生以來,在救治身體的同時,一場心理救援也在同時進行。

22日凌晨,作爲省級緊急醫療救援小組一部分的心理危機干預小組進駐傷者接收醫院,國家衛健委也派出了專家進行支援。兩批25名國家和省心理、精神科專家會同當地衛生專業人員迅速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小組。截至27日晚9時,共計開展巡迴訪視近2000人次,心理干預320餘次。

目前來看,大部分傷者通過短暫調整和干預,大部分可以自愈。但是對於一些致殘或者目睹了身邊人故去、失去家人等類型的傷者,將需要建立起長期的追蹤。

女教師飛車救人

飛車救人的女教師殷樂。記者王繼亮 攝

“真是多虧了殷老師停車帶我們!”孫玉芹是天嘉宜公司隔壁一家企業的門衛,爆炸發生前,她的丈夫沈正海剛好來傳達室喝水,“還沒來得及喝,就聽到一聲巨響,隨後我老公的臉就被碎玻璃劃傷了,血流不止。”好在孫玉芹被衝擊波掀翻在地,但並無大礙。

沈正海受傷後,孫玉芹扶着他到馬路上攔車去醫院,三四輛車開過去,沒有要停下的意思。孫玉芹內心焦急,就在他們倍感無助時,一輛白色的小汽車急促中停在他們面前,開車的殷老師讓他們上車,然後向醫院疾馳而去。

途中遇到一位老人在事故中頭部和腿部被砸傷,在路邊等待救援。殷樂二話不說,趕緊也讓老人上了車。

雖然事情過去了幾天,殷樂想起來還是有點後怕,因爲開車她是個新手。原來,她剛領取駕照不過一年時間,平時開車非常謹慎。但爲了救人,她顧不得那麼多了,車速要比平時快很多。記者還瞭解到,殷樂的車新買不久,日常對車愛護有加,那天救人時後座染上大量血跡,她也不在乎。“沒什麼比救人更重要的了。”她說。

理髮師義務理髮

爲患者義務理髮的理髮師蔣安俊。記者王繼亮 攝

連續一週時間,理髮師蔣安俊都在響水縣人民醫院忙碌,住院大樓從上到下他不知跑了多少趟。“這些天來,我都在爲這次爆炸事故中頭部受傷的傷員免費理髮。”蔣安俊說,由於傷員較多,醫護人員太忙了,既要救治傷員,還要爲傷員清理傷口的頭髮,必然耽誤不少時間。

提及爲何想到要來醫院爲傷員免費理髮,蔣安俊告訴記者,他是縣城一家理髮店的理髮師,事故發生後趕到醫院門口獻血時有個顧客告訴他一個弟弟在事故中頭部受傷,想請他幫忙把頭髮理掉,有助於消毒,也有利於傷口癒合。爲了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他在病房每一層的護士站及一樓總服務檯都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

問他理了多少人,他說:“最多的一天超過30人,算下來到現在肯定超過100人了。我沒有統計過,我做這件事別無所求,就是自己覺得很有意義。”

小老闆免費送餐

免費送餐的餐廳小老闆王威。記者王繼亮 攝

“我主要是做晚餐和夜宵,白天大多在家裏睡覺。那天下午5點左右,我姐夫打電話說他朋友在爆炸事故中受傷,讓我陪他一起去看望。”響水縣城開山路火爆龍蝦店的老闆王威告訴記者,等他到醫院一看,到處都是傷員,有的身上滿是鮮血,有的走路都很困難。

王威陪同姐夫看完朋友後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越來越多的傷員和家屬到了醫院,他們吃飯怎麼辦?”再看看醫院大門口的幾家飯店全都坐滿了人,還有不少人在排隊。

“我當時就決定飯店暫停營業,爲爆炸事故傷員和家屬免費送餐。”當晚6點03分,王威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本店爲傷員和家屬免費提供快餐,可外送至醫院”,並留了電話。從醫院回到店裏後,王威趕緊燒水,讓姐姐王芳到超市買了3000只水餃。7點多,將煮好的水餃一份份打包,爲了節約時間,又叫來外賣幫忙,當外賣小哥得知水餃是送往醫院給事故傷員和家屬吃時,也慷慨地拒收送餐費。

隨着朋友圈的轉發,越來越多的家屬和志願者給他打來電話。“10份快餐”“50份水餃”“100份稀飯”……至今,王威送出去的愛心餐超過了1000份。

患難見真情!

(綜合人民網—江蘇頻道)

主編:唐嘉藝

編輯:曾 帆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