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專欄】

99%的家長都不知道,學會這幾招,可以輕鬆讓孩子愛上閱讀

原創作者|向日葵

01

讀書好不好?要不要讀書?日前,來自央視新聞的一則消息說:想走向哪裏,書知道答案。這則新聞明確告訴大衆,多讀書,益處多。兩會上,一位全國人大代表說:“書,書是迷茫時的雪中送炭,是隨時可以打開的嶄新世界,可以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

這位人大代表的話,獲得網友們熱議和高贊。

一位網友說:一本書,滌盪的是心靈,洗去的是浮躁的塵。

另一位網友說:真的很佩服那種一看就很有書卷氣的人。

還有人說:書籍,點燃智慧。

可見,讀書好,已深入人心。

白巖鬆委員深知閱讀的重要性,一直以來都在呼籲全民閱讀。爲推動全民閱讀,甚至還提出了閱讀立法提案。

白巖鬆說:“閱讀立法背後的理念是,閱讀是人應該擁有的權利。通過立法,約束相關部門和行業要爲人們這一權利提供保證。”他希望通過立法的形式,推進和保障全民閱讀順利進行。

全民閱讀,從孩子開始,意義更大。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閱讀吧。閱讀能夠解決孩子存在的一切問題。

02

從小培養兒童對讀書的濃厚興趣,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喜歡閱讀的孩子,語言能力更強。

喜愛閱讀的孩子語言能力特別強。紐約州立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在父母幫助下采取積極、投入式的閱讀方法,其語言和思維發展水平要提前6—8個月。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尹建莉的女兒圓圓,在媽媽的影響下,從小就非常喜歡閱讀。還不到2歲的圓圓,就能給來家的客人講故事,5歲時通過讀繪本已認字3000多個。

在同齡人當中,圓圓的語言能力超強。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圓圓最喜歡扮演的角色是老師。她經常繪聲繪色給小朋友們講故事,帶領小朋友認字,是小朋友們公認的“好老師”。

尹建莉的很多同事朋友,很喜歡帶孩子來和圓圓一起玩。他們說,孩子和圓圓在一起後,變得會說話、愛說話了。

喜歡閱讀的孩子,知識面更廣。

閱讀使孩子能學到多方面的知識,增廣見聞,對學習大有好處。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也非常喜歡閱讀。多多常和何炅老師一起演話劇。

有一次排話劇的間歇,何炅和多多聊天。何炅開了個玩笑,說要聊一點多多從來不知道的東西。何炅就在多多面前談起天文學知識,沒想到多多竟然也能侃侃而談,把何炅驚訝得差點掉了下巴。

後來又聊到古今中外的歷史人文,多多也能如數家珍一樣說出很多,有的甚至連何老師都不知道。何老師向多多請教獲得知識的祕訣,多多調皮地說:“何老師,您要多讀書啦!書裏什麼知識都有呢。”

多多還說:“書讀多了,對考試也很有幫助,有時考到課外知識,我都能輕鬆回答出來。”

喜歡閱讀的孩子,寫作能力更好。

清華才女蔣方舟,7歲便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該書被湖南省教委列爲中小學生素質教育讀本,一舉成爲家喻戶曉的天才少年。此後,蔣方舟的寫作之路一直開掛。

2002年5月起,才13歲的蔣方舟,在《足球報》、《南方體育》、《海峽都市報》、《視週刊》、《三秦都市報》和《新作文》等開設短期專欄,內容關於足球、影視文化、作文等。2003年6月,獲《語文報》“少年之星”金獎。

記者採訪蔣方舟,問她天才作家是怎樣煉成的。蔣方舟說:“無他,唯有閱讀。閱讀讓我插上寫作的翅膀,翱翔在文學的天空中。”

喜歡閱讀的孩子,有更好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書中複雜的論證及情節,孩子能邊讀邊吸收,邊分析邊理解,閱讀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剛剛熱播完的電視劇《知否,知否》,裏面的主角盛明蘭,和兄弟姐妹們一起讀書。在一次學究的考察中,明蘭語出驚人,回答既顯示出她的學識,又表達了她的見解。

家國繼承,關於立長還是立賢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學究讓同學們討論:立嫡長乎,立賢能乎?

明蘭表示沒有定論就是定論,賢與不賢易於僞裝難以分辨,可嫡庶長幼便是一目瞭然不必爭執,不如做個純臣,何必無謂爭執。

學究一聽,連連點頭,讚賞之情溢於言表。她老爹盛宏被皇上責難時,運用明蘭的這番言論,巧妙化解危機,挽救了整個家族。多讀書,讓盛明蘭擁有了不一般的見識和智慧。

教育家誇美紐斯說:“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愛閱讀的孩子視野遠大,心胸廣闊,能從書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和啓迪,因此能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學好做人。

愛閱讀的孩子有仁愛心,能爲他人着想,同情別人的不幸遭遇。家庭、學校和社會上的人際關係,都可以從書中學習。

教育家拉爾菲特說:“引導孩子熱愛讀書,是你可以贈給孩子最偉大的禮物。它比你花很多錢安排孩子上私立學校更好,比你贈送給孩子一臺電腦更好,甚至比哈佛大學的學位更好。熱愛讀書可以改變一切。”

03

那麼,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父母要先做個喜歡讀書的人。

全國特級教師、著名作家張麗鈞,非常喜歡閱讀,是很多屆“讀者”讀書會的推薦人。她在家裏,不是在寫作,就是在讀書,她老公也是如此。

她的兒子徐然,從小耳濡目染,早早就喜歡上了閱讀。剛上五年級時,就讀了幾千冊書。老師們文徐然:“你怎麼那麼喜歡閱讀呢?”徐然說:“在家裏,爸媽都在讀書,我好意思不讀嗎?讀着讀着就喜歡上了。”

北師大教育學院教授、碩士導師錢志亮說:“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種多樣,但說到底,你想要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成爲那樣的人。”

親子共讀: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說:“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父母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段,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有利於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

董潔養育孩子的很多方法頗受詬病,但她有一點卻讓人很欣賞,那就是:給孩子讀書,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

董潔和兒子頂頂約定,只要她沒出差,只要他們在一起,睡前母子共讀是他們固定的節目。

共讀的時候,他們母子會在閱讀中探討宇宙和花朵,夢想和山河。淘氣的頂頂會忽閃着大眼睛跟媽媽討論各種可能,每次都會在討論中帶着甜絲絲的笑進入夢。在和媽媽的共讀中,頂頂越來越喜歡閱讀了。

在家裏建立家庭“圖書館”。

研究表明,在充滿書籍的環境中生長,兒童讀書的興趣和閱讀能力會提前發展。家長可以在家裏的每個房間都設置一個書架,裏面擺滿適合孩子閱讀的各類圖書,讓孩子隨手就能拿到書,隨時隨地都能讀到書。

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女兒晴晴,從小就是個閱讀達人。

晴晴剛出生不久,李鎮西就在家裏的每個房間都放置一個小書架,裏面擺滿各類嬰幼兒圖書。晴晴會走路時,在家裏走到哪都能拿到圖書,久而久之,她與圖書打上了交道,喜歡閱讀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經常帶孩子逛書店和圖書館。

寧可少買玩具,也要多買圖書。重要的是,讓孩子體會到讀書不僅是一種學習的手段,也是一種消遣的方式。待孩子真正對書籍如玩具一樣感到興趣盎然時,他(她)便開始樂於以書爲伴了。

皮皮小時候,我帶他出去逛街,最後一定會去書店。在書店裏,我們母子尋找一起看過的書,一起翻閱喜歡的書,然後把皮皮想要的書買回家。在商店買多少玩具,就會在書店買多少書。這讓皮皮覺得,書和玩具一樣好玩。

週末,我們最經常帶皮皮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在圖書館裏,皮皮看到很多人都在聚精會神閱讀,他也會找來一本書,找個作爲看起來。不經意間,皮皮迷上了讀書,有時不讓他看書他都要跟我們急了。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幫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的重要因素。孩子的閱讀,是從父母創造的家庭環境中開始的。

父母要營造出好的閱讀環境,這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首要條件。願每個孩子都能愛上閱讀,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

因爲: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

讀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作者簡介:向日葵,教師,喜歡閱讀,好學習親子教育,寫溫暖的文字,做陽光的人。

(本文爲向日葵原創投稿)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