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借宿 × TUVE

猴犀利

年初四,吃傷了的滾妹,日日與白粥為伴,躺等開學(上班)。

花里胡哨的東西看多了,反而喜歡些簡單的。設計也是,繁複的工藝、精美的花紋反而不吃香了,最走紅的成了極簡、性冷淡。

做減法的極簡風格,會給人「裝逼」門檻低的錯覺。但萬萬沒想到,今天居然被一個走極簡風的設計酒店的官網背景音樂撩倒了。沒錯!是音樂!??

很多人這麼形容TUVE酒店——這可能是全香港最酷的酒店了,酷到沒朋友。

看到這種描述,我都會給自己提個醒:警惕忽悠。

背景是酒店裡運用到的材質的照片,如大理石、植物、混凝土。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總有一個音符擊中。

但是我太沒出息了,在還沒見到酒店長什麼樣子,僅僅是點進了它家官網的時候,就被它圈粉了。

TUVE官網頁面動效圖

網站的設計極簡到近於無,只有質感,它不搶奪進入者的視線,只留待你自己去發現。

這種感覺就像……很早的時候,人們沒有手機,想要與一個人保持聯繫就要用盡各種方式,傳話、寫信,絞盡腦汁。偶然獲得零星的信息,整個人就雀躍得不得了。

酒店所在位置的街景,圖片來自Google Map

你不會想到這樣一個沉靜的酒店是在香港,銅鑼灣。在最喧鬧的街道上,周邊是餐館、市場、寺廟……這裡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好的酒店會選的地方。

可酒店主人還偏就是挑中這個位置,去做一個精品酒店。設計師林偉明覺得,這個位置,欠好。

忍不住想說,天啦嚕,這是什麼鬼要求!

酒店主人拿出他在那兒拍的照片,林偉明看了就被說服了。這麼個蹩腳的地方,還能拍得這麼漂亮,或許,這個酒店就該這樣做——從平凡中發現美。

酒店主人的刁鑽要求還沒提完,他拿出丹麥建築師、風景攝影師Kim H?ltermand在瑞典拍的一組照片,對林偉明說,

你看這照片,它彷彿很近可是又彷彿很遠,它彷彿很清楚,可是它也好模糊,彷彿是運動的又像在動。我想要的酒店就想是這模樣的。

Kim H?ltermand的作品《TUVE》,TUVE是瑞典的一個湖泊。圖片來自Kim H?ltermand

霧蒙蒙的湖景和被淹沒了一半的岩石,寒冷、孤獨。可酒店不是應該「賓至如歸」嗎?

林偉明卻沒有反駁。他也是這麼想的,家就是家,酒店就是酒店。酒店做得再好也不會像家一樣讓人感到放鬆、自如。

TUVE設計概念圖

所以,乾脆就把這個酒店做得什麼都不像。顛覆一切你對酒店的印象。

它像是你在繁華都市裡的藏身處,隱匿在天橋和酒樓之間,稍不經意就會錯過。

這裡寧靜、不動聲色。含蓄的黑牆和斑駁的大門,低調讓不想讓人發現。

銅門後是酒店主人拜託林偉明設計的餐廳——Silver Room,是一家融入日式口味的義大利餐廳,次獲得過很多設計獎項。

不要誤會,酒店不在銅門後,而在左側的狹窄小門裡,沒有顯眼的門牌,只在地上嵌一塊銅牌,上面克制的字體寫著「TUVE」。

你以為是方正的大門,走進才發現是拱形的窄門;以為裡頭是寬敞的迎接大廳,卻兀地被黑色鐵門噎住。

你必須得自己推開鐵門才能進去,那一刻你是在探索、在冒險,不少人說推門的那一霎覺得自己帥爆了。

真是狡猾,只是這一個動作就讓客人成了主角。

傳統酒店很敞亮,大吊燈從天花板掛下來,而這裡則相反,黑暗、神秘,像地窖。燈從地板照上來,僅靠牆角的微光指路。

真是怎麼看怎麼不像一個酒店,走進的感覺就像來到另一個空間或時空

白色大理石、清水混凝土,除了黑白灰沒有其他顏色,微弱的光線讓它們的質感暴露無遺。

忽然,黑暗中出現一整個星空,滿天的星光閃耀如銀河。

一般前台是與顧客面對面的,這裡卻是比肩而立。

進電梯又是截然不同的體驗,細密的木紋,暖黃的光,空間的材質跟著場景轉換。呼~這裡成了喘息的地方。

可是來不及反應,叮——一開門,人被抽離到一個純白的空間,你看像不像科幻電影里的場景轉換,突然就把你甩進一個未知的世界。

走廊是全白的。房間號不在牆上,而在天花板上——用細細的字體寫了三個數字。(拜託這真的很容易找不到好嘛)

走進房間,天吶,你該開始有點生氣了,怎麼還是什麼也沒有?!

一張床、一個盒子,沒了。

衛生間

可是你一打開那個盒子,它像個百寶袋,裡面什麼都有,柜子、書桌,還能變出一個吧台來,這就是發現的樂趣。

那是貨真價實的金箔啊

你在裡面住著,慢慢地會發現,原來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乏味的混凝土牆上有一道金色紋理,

冰冷的水泥書桌後面,卻藏著一把柔軟優雅的椅子。

而那個不起眼的石墩子,可能是一隻層次豐富的凳子,還可能是一隻花瓶。

清一色的地板上,原來還有地毯,特意挑選與地板相同的顏色。

走進衛生間,你發現,原來衛生間這麼大。

牆上的石頭原來也好美,像水墨山水,有時淡雅,有時張狂。

不同區域的大理石也呈現出不同的紋理

有點像好吃的蛋糕啊??

毛巾架兩大兩小,毛巾恰好和著這個弧度安放。

黃銅的鏡子,日常的觸摸的部分是光亮的,而不使用的部分漸漸氧化。帶上了人情味,成為了一種印記。

設計概念圖,去發現,去感受

林偉明說,這個旅店我們用了300%的力氣去做,你每次可能只看到50%,可以持續地去發掘。就像談戀愛一樣,漸漸了解他。

空間不是讓人看的,而是用來感受的。

目之所及的所有東西,可能都是為了這個酒店而特製的。

開門的把手你只是握著開了門,也沒多看一眼,設計師卻為了讓它自成一體,不焊接、不加螺釘,深究它的每一個彎折角度。

門口的對講設備,想盡方法在金屬上覆上木紋,看得出是一個完整的樹樁,卻不讓它完整呈現,像雕刻一個印章,故意刻破一點。

小到一張逃生圖也精心設計。

這麼簡潔的逃生圖,不會看地圖的可能要懵了

「請勿打擾」和「整理房間」的牌子表面是軟木,卻穩穩地吸在鐵門上(裡面有吸鐵石),把帶字的面藏在裡面,入住的人看到的只有漂亮的木紋裝飾。

在每一個細節都留有工藝的痕迹,它們自己會悄悄地講述自己的故事。關於他們的由來,它們是如何製造的,當人遇到它們,彼此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這就是當時酒店主人說要做一個「獨樹一幟的酒店」,林偉明給出的方法。

不是用富有異國情調或者昂貴的材料、設計師傢具,而是用「細微」來表現酒店的稀有,也就是最傳統的東方美學。

妙得不動聲色的。樸素卻細緻入微,裸露卻富有質感,困於暗處卻有光影變幻。

西方的美學是由繁雜簡單化,而東方的美,則是在簡單的事物中品味萬千。大概這也就是「彷彿它在動,可是也不是在動」的況味吧。

地址:香港天后清風街16號

除特殊標明外,圖片均來自Matteo Carcelli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