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小時候,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一天很長。長大後,一天變得很短,一年也變得很快。不知不覺,2018年都只剩下最後一個星期了。

回顧這即將結束的一年,印象中幾乎是隔三差五就會發生一些轟動性的事件。不知為何,2018這一年,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Part1.人還是那批人,心可能不再是那顆心

回首近代以來的中國史,是一段飽含屈辱的歷史。即使過去多年,人們依舊還記得那份一度要被滅國的恐懼與屈辱,也從沒停止過從這段屈辱歲月中獲取反思與警醒。

然而,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都不願再去談什麼家國情懷。人們變得只在乎自己過得怎麼樣,只顧自己追求精緻而優雅的生活。

如果這個時候還有什麼人,把家國情懷與名族大義掛在嘴邊,他一定是人群中的異類,甚至會被當成傻子,取而代之的是「以驕奢淫逸,聲色犬馬為榮」的價值導向。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一位家長否定被寫入小學教材中的劉胡蘭,認為在孩子天真爛漫的年紀,不應該被灌輸這種危險的思想。他希望孩子能在關愛與包容的環境中成長,認為劉的存在是一種「恥辱的記憶」。

我想這位家長的出發點一定是好的,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關愛與包容的環境中成長,可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在那個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時代,又有誰能獨善其身?

相反,這隻會讓自己的膚淺與自私暴露無遺。

但也不難理解他為何有這樣的想法。和平年代,人們衣食無憂,戰爭和童話一樣,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

所謂時勢造英雄,時代背景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一個人。經歷過動蕩年代的人,往往會有很強的民族意識。

比如李開復先生的父親李天明,早年參加過民族復興運動,是一個有著很深的中國情結的人,並深深地影響著李開復先生。正是這種融入血液的中國情結,促使他放棄了美國優渥的條件,最終回到中國。

還有航天之父錢學森,他曾受到美國當局的迫害,在歷經艱險回國之後,一生未再踏上美國國土。直到他臨終前,口中仍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培養好中國的人才。

他們經歷的一切磨難,離今天的我們都太遙遠,因此我們這一代人也無法擁有像他們一樣的強烈的家國情懷

但恰恰是和平年代,才最需要這種富有憂患意識的家國情懷

「落後就要挨打」是硬道理,只有弱者才有可能被霸凌。

曾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敘利亞駐聯合國大使賈法里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他在聯合國準備向全世界訴說敘利亞的冤情時,英法美等國代表直接離場。即使付出種種的努力,仍舊無法阻止自己的國家受戰火蹂躪,事後他只能坐在角落黯然神傷。

弱國無外交,向來如此。

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逸是腐敗的溫床,在春風得意時保持理智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李世民與朱棣正是因為帝位來得不「正」,時刻不能放鬆「警惕」,才能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


Part2.有些事你不關心,不代表它會不存在在

我們都是被迫地降生到這個世上,許多事我們無法選擇。每個人都希望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可是當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所了解之後,卻遺憾發現它並不是這樣的。

在膚色人種與文化這個問題上,我們總是會遭受惡意。雖然相比上個世紀已經可以用截然不同來形容,可有色眼鏡卻也是客觀存在的。

別說是今年,單單過去短短的幾個月,就已發生數起:

貝克漢姆兒子在ins上發表辱華言論
中國夫婦在英國火車上遭男子辱罵

義大利奢侈品牌DG發布辱華廣告,其創始人還在ins上公然辱罵中國是「屎一樣的國家」。

更令人可氣的是,事後他們的道歉毫無誠意,一些西方媒體甚至還叫囂用不了多久中國人就會淡忘。

不過也得感謝他們,終於讓我們看清他們的真面目。

其實,他們中的許多人就是打心底里看不起你,只是迫於輿論的壓力說不出口。為了從國人身上賺到錢,更是虛與委蛇。當然,偶爾也會有忍不住的時候。

也許利用好輿論,我們就可以讓他們無法說出口,但輿論卻沒法阻止他們這麼想

也許我們也可以告訴自己這是文化隔閡,或者乾脆不去關心,專註於自己優雅的生活。但惡意不會因你的意志而消失或轉移。

懸崖在那裡,是因為它本來就在那裡。你閉上眼睛,它還在那裡。


Part3.人生有什麼?

不過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外國人對我們抱有惡意,並認為只要澄清與道歉,就能息事寧人。或者是像某個日本人說的用不了幾個月,中國人就會忘記這個事情。

是不是國人在外真的太不注意形象了?是不是我們真的在這方面沒有立場,沒有原則?

縱觀這些年來的種種亂象,要說一點沒有是不可能的。但個別人的現象能上升為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普遍現象?

顯然是不能的,它們最多也只能算是澆在火上的油而已,根本原因還是歷史上由來已久的種族主義。種族主義的存在,很容易讓個別人的問題上升為整個民族的問題。

暈輪效應,簡單地說就是吳亦凡連搬磚都是帥的

工業革命時期,西方走上世界的頂端。這種國力上的強大經由暈輪效應,蔓延到了種族與文化的層面,其他民族都成了他們眼裡的「劣等民族」。

今天的英國人不使用歐元,除開經濟與政治方面的因素外,還有一部分的人文因素就是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來自於昔日「日不落帝國」的餘暉。

但在16世紀之前,處於世界頂峰的一直是中國,那時的歐洲人普遍對中國抱有憧憬,《馬可波羅遊記》更是激起了歐洲人幾個世紀的東方情節,中世紀的威尼斯商人來到中國,還會由衷地讚歎中國的城市是天上的城市。

這一前一後的變化,我們不難看出:哪有什麼種族優劣,還不是傲慢與偏見。事實上,國家強大了,國民自然也就跟著「高貴」了。

而消除偏見與惡意的最好方法,也從來都不是口舌之爭,而是用實力去證明自己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他們更加富饒強大,又更加謙遜優雅,那他們還有什麼資格對我們指手畫腳?即使不服氣,最後留給他們的也只有接受現實。

這個世界有時就是這樣的殘酷與冰冷,惡意從不會因為我們嚮往自由與美好的心愿而減小一絲一毫

你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可事情就是莫名其妙找上門,來了一出又一出。

對此,我們也只能:

選擇視而不見,做一個精神上不可被戰勝的「啊Q」,專註於只屬於自己的快樂中,我想那應該不會很難。

或是直面人生的種種不幸與醜陋,用努力去改變這個世界,用行動去捍衛這片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土地,捍衛他們創造並代代相傳的燦爛文化,使它們不受侵犯與侮辱

不是為了歷朝歷代的哪個皇帝或政黨,而是為了那些已說不出姓名的先祖們,感謝他們在那些個物質不豐繞的年代,在艱苦卓絕中,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先人。

正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有了今天這來之不易的一切。

也只有努力,才能讓我們自己挺直腰桿、自在又從容地活著。也只有努力,我們才能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才能收穫自己無悔的一生。

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努力去實現它

人生有什麼,不就是堅持努力不放棄么?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夏才的象牙塔】,歡迎來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