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看三張圖

原圖

放大

再放大

就是這首《百鳥朝鳳》單曲,一年多的時間裡已經在騰訊的平台上足足播放了

8565.1萬次!

視頻:嗩吶獨奏《百鳥朝鳳》演奏:劉英、指揮:王甫建、協奏:新竹青年國樂團

這首《百鳥朝鳳》是我國著名的嗩吶演奏家劉英在「竹塹國樂節」上的演奏版本,由來自寶島台灣的新竹青年國樂團(藝術總監劉江濱)協奏,著名指揮家王甫建指揮。視頻總時長13分鐘,前半部分是劉英演奏《百年朝鳳》,後半部分是返場一首山東民間樂曲嗩吶和打擊樂合奏《拉呱》。

除此之外擁有五千多萬微博粉絲的人民日報也在微博上發了一個視頻,播放次數也有471萬次。

同時昭華民樂的今日頭條上這首單曲的也有接近40萬的播放

先大體上粗略用以上數據做一個簡單的估算,用我不太好的數學水平,借住計算器得出了如下數據

播放次數:9075萬次(大概有7%的中國人看過)

單個視頻時長:13分32秒 = 812秒

總時長:

73,689,000,000

1,228,150,000

分鐘

20,469,167

小時

852,882

28,429

2,369

如果是一個人看的話,需要用2369年,也就是從公元前352年開始看,一直不間斷到現在!而公元前352年中國還處於戰國時期:商鞅還在秦國變法14年後被「五馬分屍」;與此同時孫臏上演「圍魏救趙」的歷史大戲;141年後,秦始皇才統一了中國。

縱觀全網,單曲近億次的播放也已經足以稱得上「現象級」,就論單集來說,什麼羅輯思維、觀復嘟嘟、郭德綱相聲大會都是浮雲,或許只有金星秀能與之「稍微」抗衡一下:

——比如火的不行的《羅輯思維》204集是4.06億次播放,平均單集225萬次

——羅輯思維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2016單集708萬次

——收藏家馬未都的一整季58集是7400萬次播放,單集平均128萬次

——郭德綱2016相聲大會單集3587萬次

——金星秀2016整季52集10.8億播放,平均單集2077萬次

好了,說了這麼多,足以說明這個版本已經家喻戶曉,但是背後有什麼原因呢?作為民族器樂的從業者又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1、大眾熟悉《百鳥朝鳳》的曲調

《百鳥朝鳳》這首曲子取材自流行於山東、安徽(主要為皖北地區)、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間曲調,原名「十樣景」。它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氣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五十年代來自山東的任同祥改編並演奏的一曲《百鳥朝鳳》被選為參加第四屆羅馬尼亞世界青年聯歡節演齣節目,全曲氣氛熱烈歡騰,得到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最終獲得銀獎。之後很多演奏家又不斷完善,使樂曲更為完整。時至今日《百鳥朝鳳》已經作為嗩吶獨奏曲被演奏了六十多年,幾乎讓人耳熟能詳。

2、民間嗩吶有廣大的群眾基礎

嗩吶發音開朗豪放,高亢嘹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和歡迎的民族樂器之一,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同時中國有20多個民族流行嗩吶。尤其是北方地區,嗩吶在儀式音樂上所佔據的地位更是其他樂器所無法比擬。

(點擊後方藍色鏈接欣賞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節之:魯西南吹打;安徽碭山嗩吶;山西八大套)

3、嗩吶演奏家劉英超強的實力加樂團伴奏和指揮的完美配合

嗩吶演奏家劉英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嗩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曾被作曲家朱踐耳譽為「中國現代嗩吶第一人」,也是《百鳥朝鳳》最具代表性的演奏家之一。被據悉,嗩吶演奏家劉英從七歲開始學習嗩吶、笙、管、笛等樂器。1978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1982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本科。而他的老師正是任同祥,在刻苦的訓練和老師的培養下,一代嗩吶名家逐漸走出學院走向社會更寬闊的舞台,多次獲獎並錄製了數十張專輯,將嗩吶傳播到千家萬戶。

在這個版本中,劉英的嗩吶與王甫建指揮棒下的樂團配合默契,天衣無縫,最終造就了一個經典版本的《百鳥朝鳳》讓嗩吶學習者競相模仿。

4、2016年電影《百鳥朝鳳》的話題效應

電影《百鳥朝鳳》是中國第四代吳天明導演的遺作,力圖展現傳統文化的電影在電影剛放映時遭遇了票房危機,而出品人方勵「驚天一跪」(2016年5月12日)讓整個娛樂圈躁動起來,一瞬間形成話題效應,通過微博大v的轉發,讓電影票房奇蹟般的回升。

電影中對嗩吶的描寫在不同行業的人看來評價不一,但是傳統文化的沒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人們在看了電影之後又重新去尋找舞台上嗩吶演奏的《百鳥朝鳳》,正好就不約而同的碰到了劉英演奏的這一版本。

5、新媒體、自媒體大號的強力介入

2016年媒體平台發展迅速,尤其是民族音樂、傳統藝術、器樂等方面自媒體數量激增,對推動民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一首《百年朝鳳》是2013年的演出視頻,已經流傳了兩三年,但是之前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新媒體平台報道轉發,所以沒有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在電影《百鳥朝鳳》的推動下,經過昭華民樂等自媒體大號的深層次挖掘、轉發,這首曲子一下子成了爭相發布的內容。但是光靠民樂圈影響力還是太小,但是具有超強影響力和覆蓋面的人民日報推文助了一臂之力,讓曲子跨越出民樂自媒體。時至今日不斷還有各個領域的自媒體轉發這個視頻。

最終幾個方面在同一時期合理的同時出現,最終形成合力,讓一首單曲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播放近億次! 我相信這在其他曲種中是很難做到的,或者說幾乎不可能。不過隨著播放破億熱度的消減,逐漸歸於平靜,而我個人也有幾個小小的啟發。

不叫衰落叫調整

我們經常會聽到傳統音樂文化的衰落已經讓民間越來越無法承受的說法。就拿嗩吶來說,五六十年代盛極一時,七十年代暫且不說,到八十年代受到娛樂形式的多樣性,逐漸在民間減少,近些年隨著專業音樂院校的培養力度加強和樂團的需求嗩吶逐漸轉向專業舞台,其他專業也有大同小異。

我倒是不認為這是衰落,而是方向的調整——是一門藝術為了適應生存而相應做的調整。調整勢必就有「陣痛」,幾家歡樂幾家愁。

觸網、跨界不自嗨

經過幾年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早就不「新」,因為這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再是一個新鮮事物。而六七十歲的民樂人有的是豐富的經驗需要向年輕人傳達,四五十歲的有嫻熟的技巧需要向後輩展示和教學,二三十歲需要平台學習和展示自我。這些民樂人需要更多的觸網,只有做了才能產生無限的可能,不管是無欲無求功成身退的,還是掌握話語權中流砥柱的,還是尚未成名努力拚搏奮鬥的。

通過這個視頻可以看出跨界對民樂的影響,電影藝術的介入讓百鳥朝鳳火了一把,但看近億次的播放,至少讓幾千萬人知道了:劉英、王甫建、竹塹國樂節、新竹青年國樂團。有些時候民樂還是不能自嗨,需要跨界。比如和其他的藝術形式合作、運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比如直播VR、資本和跨界人才的加入等等。

雖然剛才跟其他幾個平台比了單曲播放次數,但是在這場播放的狂歡中沒有人能從中實際得到金錢上利益,這就是自嗨。沒有資本知道甚至願意深度挖掘,其實民樂還是有的可做的,只是得需要跨界出去。

讓民樂好玩起來

有人說民樂古板、單調,的確是有這種情況存在,這就需要在保留民樂最本質的音樂的同時讓民樂好玩起來。比如演出形式的探索,多媒體音畫(比如:遠古的呼喚、清明上河圖)、舞台上的快閃(比如:海上勁風)等探索。

現在娛樂方式這麼多,每個人都有很多選擇方式,對一個孩子來說,如果他覺得民樂不好玩可能就不去學了,而一個成年人如果覺得民樂不好玩那就不會去消費了(專輯、音樂會、送孩子學民樂)。已經有形成自我音樂價值觀的人已經無法改變了,何不好玩兒起來讓年輕人來喜歡民樂呢?

在這裡舉三個例子:

——嗶哩嗶哩(bilibili)

bilibili是國內知名的視頻彈幕網站,這裡有最及時的動漫新番,最棒的ACG氛圍,最有創意的Up主(裡邊估計你至少又三個詞不知道什麼意思吧 新番、ACG、Up主),對了,一個對於成年人"非主流"的視頻網站,就把民樂玩的風生水起,一個視頻輕輕鬆鬆就可以播放100,000+。

在這裡聚集了大量十幾歲的少年,他們自己在線組織各種「民樂賽事」,在同一個主題下展示自己的才能,他們更年輕,更喜歡展現自我,這個平台最適合他們。

——陌陌民樂直播

如果按照用戶數量個來排名,移動社交領域微信之後就是陌陌。前幾天北京的民樂團體「非凡樂隊」就在陌陌團隊的支持下搞了一次純民樂的直播,非常受歡迎,當然前提是演奏水平高。根據測算,非凡樂隊在哈你直播一小時的演出獲得超過打賞400萬星光值,約合人民幣4萬元。同時在線最高21.5萬人,按照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滿場2019觀眾計算,相當於在這裡舉辦了106場演出。

這是民樂和科技的結合的一個縮影,在現實當中還有很多人在實踐,比如前幾天在北京昌盛大廈樂空間的一次尺八演奏會(【高清直播】國際尺八研究館中國(北京)首屆音樂會),現在也是用了直播技術,而且是高清攝像機,在線人數也達到了3萬多人。

——橫空出世的彩虹合唱團

彩虹合唱團想必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讓你耳熟能詳了,《五環之歌》讓我們感受到岳雲鵬般的喜感;《身體被掏空》讓加班狗感同身受;《春節自救指南》讓你感到節日的無奈;而《外婆》讓你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是由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同學們組織成立,並逐漸吸收院內外熱愛合唱人士的年輕音樂團體,他們年輕、富有創作力,並且作品與社會合拍,很多年輕人喜歡他們並且因此而喜歡上合唱。因為他們就是年輕人,彩虹合唱團讓他們感覺到好玩兒。

說了這麼多,語無倫次,總算是「嘚啵」完了,說這麼多也無非是讓民樂人能多點想像力。國家政策和頂層設計不斷的在為民樂增加出路,大眾在物質上豐富之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兩者相互碰撞我堅信民樂正在調整沒有沒落。

感謝你讀到這裡,如果也能給你一些啟發,那麼我將非常欣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