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老虎"理論是怎樣形成的

  1966年,毛澤東再次接見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黨的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紙老虎」概念的領導人是蔡和森。1922年9月20日,蔡和森在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周報第2期發表了《武力統一與聯省自治——軍閥專政與軍閥割據》,第一次使用了「紙老虎」概念,他認為那些空發議論而於國情時局無補的「政治家或政論家」,包括國民黨的一些政治家或政論家都是「紙老虎」。

  第一個提出「反動派是紙老虎」論斷的中共領導人是惲代英。1922年9月25日,惲代英在《東方雜誌》第19卷第18號上發表了《民治運動》。文章不僅將慈禧太后、袁世凱、張勳等中國近代史上的反動勢力比喻為紙老虎,而且在使用「紙老虎」概念的同時,也使用了「真老虎」概念,說明反動派雖有兇惡的一面,但為人民群眾所反對,所以,其本質是虛弱的。

  1925年10月,鄧中夏根據他領導省港大罷工的經驗,指出儘管「香港政府表面上似一隻老虎」,但它不敢應英國商人的請求派兵鎮壓罷工運動,所以,「這個老虎,各位應知道是紙老虎」,它已經「被我們看穿了」,大家「不要害怕」。

  毛澤東吸收了蔡和森、惲代英、鄧中夏等人關於「紙老虎」問題的理論觀點,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共產黨人關於「紙老虎」的理論。毛澤東一生至少6次論述過「紙老虎」問題,影響最大的一次是1946年8月6日,在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從此,「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著名論斷。(徐方平 金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