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國產遊戲有所瞭解,應該對“NEXT Studios”這個工作室不會陌生。

  作爲一家專攻單機獨立遊戲領域的工作室,手裏已經有《彩虹墜入》、《死神來了》、《尼山薩滿》、《幽林怪談》等代表作。正如NEXT Studios貫徹的製作理念——做純粹的好遊戲,他們的作品大多以少量核心玩法展開,不走雨露均沾的“大製作”,積極探索新元素。譬如交織在黑白灰之光影下的《彩虹墜入》、動作爽快畫風飄逸鮮亮的《幽靈怪談》,均是個性十足的“小而美”代表。也許存在一些缺陷,但自有其閃光點。

  《疑案追聲》同樣秉承製作組一貫的理念,將“聲音”作爲主題,並以此延伸出各項趣味玩法,打造出一場讓人耳目一新的懸疑遊戲。在打出結局摘下耳機後,那繞樑的餘音還在我耳邊迴響,竟有些回不過神。

  聽音辦案,聲控福利

  以往的解密類遊戲,要麼是【文字+人物立繪+回收分支】這樣的AVG式;要不就是在幾個場景中指指點點搜尋線索、再逐一解開謎團;偏門一點的話,像《逆轉裁判》、《幽靈軌跡》等作品也是利用圖像與文本來引領玩家走向。

  不過,《疑案追聲》則另闢蹊徑,以“聲音”作爲主導。遊戲開篇第一個鏡頭就是位抹去面容的女人(關注主播的話,在得知她的配音演員後你一定會小有驚喜),她開宗明義的告訴你她們發明了一個名爲“聲探”的新系統來調查案件,而你就是萬里挑一的“偵探”。

  字正腔圓的音色背後,她是誰?

  說罷,她拿給你一份“測試”,這是一張案件現場的俯視角平面圖、一段現場監聽記錄、一串陌生的人名和一些關於真相的問題。沒有玩家習以爲常的精美立繪與文字對話框,所有線索全靠角色之間的聲聲相傳,你需要往返於地圖各個角落,從角色們的對話中拼湊出案件真相。

  簡潔明瞭的俯視角地圖,堪比建築平面圖

  當錄音磁帶啓動之後,地圖內的所有角色就會拉滿發條開始上演好戲。

  但是他們在一開始並不會顯露真身,你得從各個房間找到這些在畫面中顯示爲白色虛線的“圓圈”,他們的背後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關其人物個人信息、與案件的干係會隨着劇情推進逐步顯山露水。跟隨他們的語音你會慢慢的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張關係網,然後標註好各個人物的姓名、理順事件前因後果,最後才能真相大白,解答每一關的問題。

  找線索,求真相,簡單易懂

  玩家在遊戲中會以黑色火柴人的形象穿梭,像“隱形人”一樣往返各個場景側耳傾聽。受制於發聲人的位置、房間隔音、事件先後等條件,你當然無法一遍就弄清緣由。角色們在面對不同情況時表現出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隱藏在表面身份後的真身,都需要你隨時“倒帶”、步步尾隨、輾轉房間、反覆“洗耳恭聽”。結合聲音和圖像識別身份、縷清關係,直至搞懂來龍去脈。

  說話時,音源會往外擴散;而你是中間那小黑人

  場景內的局勢瞬息萬變,反覆數次方能窺探全貌

  《疑案追聲》有一批十分出色的配音演員,鑑於俯視角配上圓圈的視圖決定了玩家無法通過外觀辨別角色,配音的表現將決定整體素質。然後,你就享受到了國產遊戲中數一數二的配音秀。

  義正辭嚴的警察隊長、圓滑油膩社會氣十足的(土)老闆、意氣風發的當紅女明星、初入職場的小化妝師、人格分裂的富二代……想像一下操着一口方言談生意的大老闆,戴着眼鏡、氣質文弱、穿着一絲不苟的職場青年,是不是很快就會有一個大概的形象勾勒出來?這些個性迥異的角色都有着與其氣質匹配的配音,或者我應該說,聲優們靈活生動的演繹出了遊戲角色的身份。通過寥寥幾句對話就會在你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一個個鮮活的面龐自然就理所當然浮現而出。

  非要打個比方的話,大概就是你看着下面這張圖就能腦補出《無間道》裏經典的臺詞。

  如果沒有閃現語音,那就請腦補徐錦江老師的“我全都要.jpg”

  當你戴上耳機的時候(或者用立體音效果出色的外放),有關聲音的一切就會變得敏感。不僅僅是角色的對話,在其他遊戲中往往不受重視的“環境音”會散發出舉足輕重的魔力。

  高跟鞋和皮鞋踩踏地板的響聲、開關門的咯吱聲、舞臺上的微微顫音、審訊室的絲絲回聲都蘊含着關鍵信息。同一個角色根據你的站位不同亦是從不同方位傳聲給你(儘管就監聽錄像來說這邏輯完全不通嘛),站遠了會聽不清、湊近了還可能嫌棄人嗓門大,遊戲內的音效花樣非常之多。

  《疑案追聲》對音樂效果的把握達到了鉅細無遺的程度,從角色配音到各項環境音均雕琢細緻,賣力的配音演出堪稱爲各位偵探獻上了一份“ASMR”豪禮,使你沉浸在茫茫聲海,感受音律世界的曼妙。

  剝絲抽繭,化零爲整

  《疑案追聲》作爲一款懸疑推理遊戲,推理風格是正統的“本格派”,注重邏輯與真實性,詭計的線索全都散落在案件中,不會有隱藏細節和天降證物(不能理解的話可以看一集《柯南》做反面例子)影響代入感,案件本質全由玩家搜索後通過邏輯嚴密的推理而出。

  前面提到,一個神祕的大姐姐把你帶到小黑屋裏跟你玩偵探Play,而她手上一共準備了5個不同的案子,遊戲大部分故事就在這堆材料中。5個事件的難度循序漸進,每一個都圍繞一個全新的地圖與核心,不論是角色間爾虞我詐的明爭暗鬥、作案手法的奇謀詭計、突發狀況的誤打誤撞均編排巧妙。就我這小半個推理小說迷來看,並沒有明顯漏洞。

  劇本品質完全能滿足普通玩家啦

  但是,遊戲中幾乎一切線索都從角色嘴中說出的設定確實又很反常。像剛偷完名畫就去隔壁走廊打個電話通風報信、精神病院的二五仔自報家門等神仙操作仔細尋思還真不像回事兒。不過只要你接受遊戲對於“聲音”的依賴,這些倒也不算什麼大問題。相對來說,看着各個房間內的小人頭在同一時間段人頭攢動地各自打着小算盤的場景,卻要更加吸引我,想一想這番盛況空前的大型作案現場是不是還很有趣?

  前4個案件在劇情上相互獨立,各自圍繞毒品藏匿案、美術館名畫失竊、警察局爆炸案、劇院女主角遇害案展開,最終的第5個案子【瘋人院】又會對之前的所有故事有一個收束,搞一幕真真假假、羣英薈萃的大戲。

  5個故事籠共花費4小時左右就能解決,乍看之下關聯不大,可是當終章的精神病院場景引入給人洗腦的“TAT人格投射測試”,以及出現前幾章角色與其信息後,一切就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最後通關後會有一個Mate現實玩家的反轉選項,不同的選擇導向有截然不同的戲劇表現,打破第四面牆的手法雖不算新鮮,但構思巧妙倒也不失有趣,是一大加分項。

  所以說,你是誰?

  親自體驗一遍流程,從碎片化的敘事中得出結果給人的感覺通暢利落,與小劇場式的“偵探測試”所構成的真相實乃點睛之筆,化零爲整的敘事手法初見體驗就一個妙不可言。而幾個事件中的部分橋段不乏現實主義的反思和諷刺,與遊戲整體氛圍相得益彰不說,聲優們插科打諢的表現形式還饒有趣味,也再拉高几分《疑案追聲》的劇本水平。

  不過小劇本拼湊的故事依然有侷限,5個小故事即便合而爲一仍顯得格局不足,缺少正經懸疑推理小說的整體性,在一切遊刃而解之後收穫的成就感不足,有點遺憾。

  簡潔的標題畫面也告訴諸位它的份量不多

  小小磁帶,容量有限

  老實說,當我看到《疑案追聲》的開發小組是NEXT Studios時就不免開始擔憂起流程長度,本想着一款解密遊戲怎麼說也該撐個8小時左右吧?沒想到很快就被打腫了臉,結局實在太快了點。雖然常言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好的東西曇花一現未免不是一種圓滿,不過耳聽着這麼有意思的一個概念最後只是落入水中剛剛濺起幾陣水花旋即就墜入湖底,多少是要意猶未盡的。

  技術再好不夠持久也是不行的嘛

  《疑案追聲》短小精悍的流程展現了一個依託“聽覺”舒展開來的巧妙玩法,流程不長但值得回味。正式版解鎖後還有彈幕功能供玩家實時互動,到時候你甚至能和其他玩家鬥智鬥勇,是交換線索互幫互助,還是投放煙霧混淆視聽?最好,還是先小心劇透吧。

  主打聽覺玩法的作品在魚龍混雜的遊戲界還真不多,少數給我留有印象的就是忍者理論幾年前的《地獄之刃:塞娜的獻祭》,而且它實質上仍是常見的3D動作遊戲。倒不是說那些製作人沒往這方面想過,只是聲音元素在遊戲製作流程中向來都處於比較容易被忽視的次要地位,而且聲音所能承載的元素並不適合製作常規的遊戲,玩家們接受起來也不如視覺直觀。

  《地獄之刃》的耳騷體驗非常棒呆!

  我很高興能看到一家國產工作室去探索這一在世界範圍內都鮮有人涉足的領域,並且他們確實做得有聲有色,玩兒出了花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