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老夥計。”55歲的卿太剛轉過頭,對着身後3平方米的駕駛室揮揮手,眼中滿是眷戀。

  3月29日14:20,D1881次,萬州北—重慶西,車號CRH3C3048。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動車組司機,西南地區第一批動車司機卿太剛,開完最後一趟車,結束了39年日夜與列車相伴的日子,正式退休。

  他要開好最後一趟動車

  29日11:25,卿太剛走進駕駛室,檢查每一個部件和數據,冷靜地發出一串擲地有聲的呼喚應答:“單組8輛,行車憑證確定。”“正點開車。”“前方注意,前方正常,各儀表顯示正常。”“目標速度210公里”“打開左側車門”……

  一路上,他熟練地操縱着每一個手柄,面對操作檯上百個儀表、按鈕,口中不斷髮出果斷的呼喚應答,比劃出剛勁有力的手勢,而視線始終沒有離開過前方。

  不同的手勢表示不同的含義。比如齊眉握拳表示站內停車,五根手指表示儀表顯示,還有雙指平舉、五指平掃等等。

  操作檯上一本厚厚的《司機手冊》,皮套已磨損得露出了白色的內頁,這是卿太剛每次出車必帶的行頭。

  39年開火車繞赤道41周

  最初,16歲的卿太剛還只是一個“叫班員”。那時通訊不便,需要有人每天提醒火車司機上班。他挨家挨戶地敲門,司機要是不在家,就把班次、時刻等發車信息用粉筆寫在每家大門上。

  作爲一個資歷深厚的普速火車司機的兒子,“火車司機”是他一個神聖無比的夢想。

  1988年,他如願以償在成渝鐵路當上了蒸汽機車司機,開過前進號、勝利號。2007年,成渝二線(成遂渝鐵路)重慶北碚段成爲我國率先建成的首段高速鐵路,那年7月,西南地區首次引進了“藍箭號”,第一批160公里的動車組,就是由卿太剛和同事到南京接回重慶的。

  從藍箭號開始,西南鐵路運用動車組類型近20種。先鋒號、動車CRH1型2、3、5,以及380D 型號,國內幾乎所有類型的動車卿太剛都開過。每種車的操控系統不一樣,每個新機型到西南地區後,卿太剛隨時帶着動車資料,隨時學習,他把每一種列車都“征服”了。並且通過反覆推算、試驗、歸納,總結了一套適合山區鐵路的開行操縱方式,解決了動車組的操縱難題,使停車對標的誤差從米降到釐米,到站時刻從分精準到秒。

  三條成渝線上都服役過的卿太剛,工作39年來,已安全行車裏程約爲165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41周。

  退休後想念動車就去當乘客

  當D1881次穩穩停靠在重慶西站,卿太剛收拾好行車記錄和皮箱,和同事進行交接。從這一刻開始,他將褪去動車司機的工作制服,身份也不再是重慶機務段的動車組司機。

  “以後要是想念我的動車了,就以乘客的身份去乘坐。”退休後,卿太剛打算讓生活節奏慢下來。當了30多年火車司機,平時精神高度集中,該歇歇了。

  開車時,他與家人聚少離多,沒有哪一年春節是在家過的,平時一週待在家也只有2天。卿太剛開玩笑說,“可能我對閨女脾性的瞭解還不如對動車的瞭解。”語氣裏微微帶着愧疚。

  無人駕駛時代,卿太剛很期待。“鐵路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智能程度越來越高。但不管什麼時代,都要掌握紮實技術,開好每一趟車,把乘客安全、舒適地送達目的地。這是我們作爲司機最重要的責任。”

  重慶動車司機平均年齡30歲

  卿太剛沒想到,還有一個驚喜在等着他。20多名當日未當班的動車司機聚在站臺上迎接師傅的最後一趟車。第一批時速160公里動車組的司機和第一批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司機,都是由卿太剛培訓出來的。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最初只有24名動車司機,現在有約500人,有300多人都是他的徒弟。其他的,也都或多或少受到過他的教導,都要叫他一聲“卿師傅”。

  卿太剛說,要獨立操作動車,需要專業人員經過至少240小時理論培訓,以及不低於5000公里的跟車,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29歲的曹鴻山是重慶機務段最年輕的司機之一,卻已技術嫺熟,開過最先進的“復興號”。“有什麼不懂的問題,請教卿師傅,他總是認真地說上很久,說到你完全明白爲止。” 徒弟劉貴偉也已是重慶機務段動車組司機中的佼佼者,常年往返成渝兩地。“師傅退下來了,但他常跟我們說的話會一直掛在我們心頭,全力保障動車組的運輸安全。”

  據瞭解,重慶機務段動車司機平均年齡只有30歲左右,並且呈年輕化趨勢。

  接過學生們獻上的康乃馨和百合,卿太剛鞠了一躬,眼裏有淚花閃爍。“未來動車就拜託你們了。”

  上完最後一班,卿太剛目送“協和號”駛離站臺。他面向這束飛馳遠去的白色閃電,擡起右臂敬了一個禮,久久未放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