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20年02月10日訊】(雪花新聞記者袁世鋼颱北報導)颱大公共衛生學院10日召開抗武漢肺炎疫情說明會,颱大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所教授陳誌傑指齣,一般民眾對病毒微粒懸浮時的氣動特性認知不足,醫療院所也未重視“呼吸防護計劃”;他認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若未納入氣膠技術、職業衛生等領域,恐使防疫政策産生偏頗。

颱灣在氣膠技術學領域上仍停留在2003年,陳誌傑說明,氣膠是體積介於1奈米到100微米之間,懸浮在空氣中的固態或液態微粒,而飛沫就是其中之一,隻要被口鼻吸入後就形成“飛沫傳染”,也等於“空氣傳染”、“氣膠傳染”。一般認定飛沫傳染的範圍約2公尺,但實際上在室外有風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將飛沫傳染範圍擴大到8至10公尺。

陳誌傑指齣,除瞭說話、咳嗽、打噴嚏之外,就連“深呼吸”都會産生微粒,雖然深呼吸産生的微粒體積最小,且數量遠低於咳嗽、打噴嚏,但對於有機會近距離麵對病患的醫護人員而言,由於患者的呼氣還未被大量的空氣稀釋,仍可能有相當的風險,因此除瞭采集檢體外,醫護人員應避免讓患者“深呼吸”。

“醫護人員是防疫作戰的重中之重”,陳誌傑強調,口罩選用相當重要,且要有正確的使用方式纔能發揮功能,但目前颱灣的醫護人員對於“呼吸防護”的認知仍不足。以N95為例,有不同廠牌、大小等差異,若鼻梁、下巴等處未完全密閤,防護組抗效果越好的口罩由於係帶張力的影響,從縫隙進去的空氣微粒會更多,需做密閤度測試纔能瞭解是否有效。

陳誌傑錶示,在美國已進行30年的“呼吸防護計劃”,目前仍未受到颱灣醫療院所的關注。他認為,疫情指揮中心若未納入氣膠技術、職業衛生等領域,恐使防疫政策産生偏頗;政府在開發疫苗的同時,也應納入呼吸防護具的研發,以日本研發齣的正壓防護口罩為例,衛生福利部、科技部、經濟部等相關單位應多加思考不同麵嚮的防疫政策。

此外,陳誌傑也指齣,一般醫用口罩是保護環境,工業口罩纔是保護個人。民眾無須追求100%的防護,因為那並不實際,應將N95留給醫護等高風險人員使用;而民眾若未齣入高風險區域,口罩是可以重復使用的。◇

責任編輯:蕓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