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旦剛過,北漂女孩阿爛決定在社交網絡求助,她需要尋找一顆精子。

阿爛在網絡文章《尋精子者》中,上傳了自己編導的一則短片,片中阿爛用浸了墨水的毛筆在宣紙上勾勒出一個孩子的人形,隨後,她將紅紙「啪」地撕開,剪成象徵精子的蝌蚪形狀,粘在孩子周圍。

27歲的她希望尋得一枚精子,幫助她孕育一個孩子。阿爛成了第一位公開徵精的女性。

事實上,這是她第四次在網上徵婚。自2017年開始,每年七夕節,她會進行一次公開的徵婚行動:徵男友、徵結婚對象、徵精子……

阿爛單身兩年,儘管她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但每年回老家,她都逃脫不了被父母和親戚催婚的命運。她對進入婚姻沒什麼熱情,但很想體驗孕育生命的過程。

在中國,有超過2.2億年輕人仍是單身,其中,有很多人不想結婚,但想要生育自己的孩子。

由於國內的精子庫不對非婚女性開放,部分物質條件較好的女性會通過海外的輔助生殖機構選精生子。

有朋友勸阿爛出國買精子,阿爛考慮過,但她直言自己沒那麼多錢,她想在國內做這件事。

尋精啓事發布後,鮮明噱頭引來了網絡圍觀,阿爛收到了各種各樣的迴應。不少人在私信裏給她發來黃色圖片,一位有孩子的女性友人說她這樣不負責任,會給社會造成不好的示範。

一位男孩十分氣憤,指責她這是將男性當作生育工具。

圖 | 阿爛短片視頻截圖

阿爛的好友沈博倫在四年前,也面臨過類似的質疑。

2014年10月,沈博倫當時的女友吳霞懷孕,三個月後,因爲一些原因二人決定分手。吳霞曾有過拿掉孩子的念頭,想法閃現時,她感受到腹部的孩子動了動,這是她懷孕17周以來,第一次感受到孩子的胎動。

這個女孩改變主意,決定生下來和沈博倫共同撫養這個孩子。

在計生辦,諮詢新生兒上戶口的問題時,沈博倫被告知需要準備社會撫養費43910元。他和吳霞認爲這一制度不夠合理,在網絡平臺發起衆籌。

在衆籌說明裏,沈博倫寫道:「在這個社會裏,墮胎似乎總是最輕鬆最方便的選擇。可是,我們都是非常喜愛孩子的人。而且無論在任何時候,擁有個孩子本身就是令我倆都無比高興的事情。」

朋友們開始指責沈博倫不負責任,既然能和一個女人一起生孩子,爲什麼不能跟她結婚?沈博倫反問朋友:什麼是責任?具體哪裏不負責任,怎樣才叫負責任?對方也說不上來。

一些女性原本無意成爲單身媽媽。

30歲的林芝在懷孕期間發現自己遭遇了情感詐騙,前男友以「幹工程」爲由讓自己幫忙借款十幾萬,最終卻拿去哄另一個女人開心。不願傷害身體裏的小生命,林芝決定生下孩子。

女兒出生後,林芝和這個男人也短暫地複合過,可當她拜託男友和自己一起把生病的女兒送去醫院,男友在電話中大叫「讓她去死」,令她心死。

對於另一些人,婚姻生育是需要深度隱藏的祕密。40歲的王靜帶着兒子在小區內玩耍,有人問她孩子住在幾樓,她總是閃爍其詞,害怕對方發現她的孩子出生在形婚家庭。

5、6歲時,王靜就意識到自己喜歡女孩,21歲那年,相愛三年的戀人在相親後結婚,對方說,「如果你是個男人,我肯定會嫁給你。」

後來,她也相親、去世紀佳緣網站、甚至主動去擁抱、親吻相識的異性朋友,結果,只是讓她更加確定自己的性向。

出生在保守的農村,在事業單位工作,這讓她很難勇敢公開自己的取向。

在中國,有超過7000萬同性戀,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櫃,也有一些人繼續隱身,王靜屬於後者。

她認定自己往後很難陷入愛情,一直很喜歡孩子,擔心未婚生子會影響在事業單位的工作,她選擇在豆瓣小組上尋找形婚對象,共同孕育一個孩子。

從個體意識覺醒,到家庭觀念的變遷,非婚生育一直在社會的夾縫裏,被當成羞於啓齒的道德污跡。

而社會婚戀觀念的變化,以及對生命本身的尊重,部分年輕人開始重新思考這一非常規的生育形式。

非婚生子不爲傳統道德觀念所容,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針對非婚母親的污名化。甚至,最嚴厲的指責可能來自親近的人。

在北京中關村工作的張玉在和前男友分手後,發現自己懷孕。生下孩子後,多年不見的同學特意加她的QQ,指責她這一行爲「不光彩」,親朋好友猜測她找了「二婚」男人,懷疑她做「第三者」。

在廣州,女孩劉靈的好友得知她未婚懷孕後,數年拒絕跟她來往。懷孕後,未買房的林芝一直暫住在哥哥家。

前男友不肯還債,林芝擔負着十幾萬的債務。母親指責她,「簡直是毀掉了自己的下半生」。母親對外則聲稱女兒是「旅行結婚」,希望能保住一家人在縣城的體面。

林芝家鄉的風俗傳說,在兄長家坐月子會給哥哥帶來厄運。

2017年秋天,在醫院生產後,林芝在旅館裏坐完了月子,她自帶被褥,旅館一晚80元,空調時好時壞,整整30天,她的活動範圍是旅館不足十平米的標間。

她和女兒的午餐由母親步行十五分鐘送來。沒有人幫忙看護,上廁所時,就只能將女兒抱在懷裏。

等到女兒長到6個月,林芝在朋友的私立幼兒園找到了一份工作,平日上班,她得把女兒也帶上。

女兒隨幼兒園小朋友的作息,一起午餐、午睡,林芝忙的時候,她自己在樓梯口扶着欄杆爬來爬去。

活動時間長了,11個月大的女兒已經可以放手獨立行走。偶爾有摔倒的時候,磕到臉頰或者嘴角,就哭着尋覓林芝,張開雙臂「要抱抱」,母女倆相擁而泣。

林芝說:「不工作養不活她,工作帶不好她,怎麼做都不對。」

圖 | 林芝女兒玩耍的圖書角

林芝每月不到3000元的工資,只夠日常花銷和還掉欠款的利息。

三個星期前,林芝女兒生病,光在醫院拿藥就花了200多元,那是她和女兒半個月的零花錢。

張玉原本在中關村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發現自己懷孕後,她向公司人事部門申請產假。

未婚生育沒有結婚證,公司告訴她無法申請產假,也沒辦法享受生育保險等福利,生產前後又無法正常上班,張玉只能主動離職。找到願意接受非婚孕婦的醫院也是一件困難的事。

2002年,懷孕2個月的劉靈被男友要求打掉孩子,她拒絕後,二人分手。

她自己攢了2萬餘元作爲生產所需的費用,生產前,所在的社區的醫院卻不願接收,最終,她只能在一家沒有接生資質的醫院生產。

孩子出生後沒有準生證,也辦不了戶口,到了入學年齡,劉靈爲兒子辦理準生證、戶口奔波了一年,最終,兒子只能推遲一年入學。

高齡產婦王靜最終沒有完全擁有她的孩子。在結婚前,她和孩子的父親簽署了協議,協議裏規定:兩人離婚後,孩子的撫養權歸父親所有。

她簽完字後,痛苦到「很想拿一把刀剖開自己的胸口,才能呼吸進一點空氣。」

「結婚」後,她先後進行了三次人工授精,未曾有過性行爲的她,在授精儀器進入身體的時候,疼到渾身發抖,又無法向詫異的醫生們解釋。

她沒有把形婚的事情告訴親人,孕檢時親大多數時間由孩子父親在一旁作陪。兩人沒什麼感情基礎,在孕檢之前,她看着閃爍着金屬光芒的儀器,說:「看起來冰涼……」

男人說:「那要怎樣,要找人幫你加熱一下嗎?」

三次人工授精都沒有成功,她一次次吃藥催卵、檢查、不斷地期待和失望,和孩子父親決定去做試管嬰兒。

在醫院附近吃飯時,男人說孩子生下之後需要請月嫂照顧,爲了不讓人察覺他們形婚的事實,他準備將孩子送去老家交由母親撫養。

這意味着王靜生完孩子後就可能要跟自己分離。王靜極度崩潰,朋友寸步不離地守着她,擔心她會突然自殺。

跟孩子解釋爲何出生在特別的家庭,則是有孩子之後的一項重大挑戰。

王靜通過試管嬰兒生下孩子,11個月後,孩子父親要求離婚,好在給了她較爲自由的探視時間和權利。如今,王靜每天下班和週末會坐地鐵抵達孩子隨父親居住的小區,陪他玩。

她考慮在他5、6歲的時候,誠實地告知他:「爸爸和媽媽是好朋友,都有自己的愛人,所以不生活在一起。」又擔心他會因此受到歧視。

她也會自責:這樣把兒子帶到世界上是否不公平?想到這就會失眠。

劉靈的兒子如今已經17歲。很長一段時間裏,她不斷地被兒子追問:爲什麼我沒有爸爸?這是自認勇敢的劉靈會膽怯逃避的時刻。

兒子性格寡言少語,在學校很少跟同學交流,她私下懷疑是因爲他沒有父親。

劉靈曾擔心自己的決定會害了孩子,爲此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說:沒有爸爸的缺陷並不妨礙,只要給予足夠的關愛,孩子依舊能身心健康地長大。

劉靈和兒子相處時像朋友一樣自在,幾乎無話不談。

她在微信朋友圈裏稱兒子爲:L先生。L先生課餘自學了日語和俄語,劉靈於是也報了一門小語種的課程,週末兩人分別去外語學校上課。她希望自己在兒子眼裏始終是強大的。

家族裏的叔叔嬸嬸離婚,他們晚年得子,兒子比L先生小兩歲,進入叛逆期後不跟父母溝通,還在讀高中就拒絕去學校。

叔叔有天在家族聚餐時說:真是諷刺,單親家庭的孩子居然比完整家庭的孩子好那麼多。

在兒子的家長羣裏,劉靈發現羣裏三分之二都是母親,她瞭解到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席被稱爲「喪偶式教育」。

一位父親在羣裏問班主任女兒的近況,班主任反問他:你爲什麼不知道?這位父親說,他的女兒平時不願跟她講話。

2019年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發起提案:建議無條件爲非婚生育孩子上戶口,取消對非婚生育行爲徵收社會撫養費。

這條新聞於3月4日發出後,迄今爲止已經獲得25000次轉發,38000條評論。

阿爛發佈尋精公告的第三天,一位男孩找到阿爛,在接觸了五六次之後,阿爛覺得「差不多是這個人了」。

她本人飲食清淡,作息規律,於是提醒男孩,早睡早起,爲他們的生育計劃做準備。阿爛決定和這個男孩形成「合作式養育」的關係,男人必須得承擔起父親的角色和責任。

2019年1月29日,阿爛通過掛號信形式向吉林省64位全國人大代表寄去提案建議信,建議國家開放精子庫。

圖 | 阿爛給吉林省人大代表寄信的照片

沈博倫和吳霞的合作式養育給了阿爛很好的示範。

如今,沈博倫的女兒已經5歲,他和孩子的母親吳霞輪流照看孩子,也會一起去上親子課程。同時,他們兩人都有自己的約會對象。

他是同學中最早做父親的一個,4年過去,他發現現狀在發生改變,女同學中也有單身生育的,曾經結婚的同學離婚後過來找他:你還是繼續探索吧,探索完了告訴我答案。

林芝覺得自己不需要結婚也能獨立撫養女兒長大。

她和女兒暫住在哥哥家,每天最快樂的時光是睡覺前,她有時間親吻女兒的臉頰,揉揉她的身體,白天在幼兒園,女兒常會在自己最忙的時候哭着來找她,林芝急躁時免不了一頓臭罵。

同時,她用國學機裏的音樂爲孩子進行早教,國學機是兩年前買的,已經很老舊。林芝最近的願望,是買一臺新的國學機。

王靜在非婚生育的父母羣裏認識的一位朋友,推薦給她一本兒童繪本《各種各樣的家:超級家庭大書》,裏面介紹了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家庭:

很多孩子跟他們的爸爸媽媽一起住;

也有很多孩子只跟他們的爸爸或者媽媽一起住;

有些孩子有兩個媽媽或者爸爸。

繪本以淺白的語言講述了多元家庭的形態:家庭不再僅僅由異性伴侶組成,也不僅僅是一種固定的形態。

她準備買來送給兒子作爲禮物。

前不久,劉靈陪兒子去做一份性格測試,有一個問題關於父親,她瞥了兒子的答卷,看到他的答案:沒有爸爸。兒子似乎接受了和母親組成一個完整家庭的事實,家庭並沒有一種固定的形態。

以前,兒子會特別關注媽媽最近的感情狀況。他會很期待劉靈戀愛,偷偷聽劉靈講電話,這樣就能和媽媽的「朋友」一起吃飯,從而獲得父親的體驗。

兒子12歲的時候,劉靈和一位叫Mike男人戀愛。兒子很喜歡Mike,問她:媽媽,你要跟Mike叔叔結婚嗎?

劉靈沒有回答,反問兒子4個問題:你是想要媽媽結婚,還是想要媽媽和Mike結婚?你是想要一個爸爸?還是想要Mike叔叔做你的爸爸?兒子被問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內,他沒有再問這個問題。

在劉靈看來,父母和子女的生命終究還是要分開,不存在爲誰犧牲的問題。

獨身帶着兒子,劉靈也從不會在物質上虧欠自己,如果她給兒子買了一雙一千塊的運動鞋,就一定會給自己買一個差不多價位的包。即便知道兒子內心想要一個父親,劉靈依然不會爲此倉促地進入一段婚姻。

在談話的最後,我問劉靈,會不會擔心,一個人對兒子的關愛不夠。劉靈回答:愛不可以量化,校驗愛的結果可以看孩子是不是懂得愛。

L先生8歲那年,劉靈說自己很喜歡吃超市賣的熱乎乎的饅頭,外公帶他去超市時,他把饅頭揣在懷裏,幾乎是一路小跑着回來。

劉靈在屋裏睡着了,直到外公回家,看到還不夠臥室門把手高的外孫,用肉乎乎的小手去敲母親的門。

進屋之後,男孩傷心地說:媽媽,饅頭都涼了。

(備註:本文人物除阿爛、沈博倫、吳霞外,均爲化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