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加用戶-李索羅

想當年寶馬7系第二位是4的車型用的還是V8發動機,奧迪的尾標還是老老實實的4.2,而S級最低端產品還叫S300,大家都還很謙虛、誠實。

(這個飽受詬病的車尾我倒是非常喜歡)隨著時代的發展,呸,隨著排放法規的越來越嚴苛,還有各種稅法等一系列原因,市面上幾乎所有發動機都在減排量,依靠一種叫做「渦輪增壓」的巫術來讓功率輸出保持在原有水平。從而使得在現有稅法的框架下,伴隨著完全找不出規律的尾標,車價變得更容易被平民階層所接受。而本文所涉及的三款車型裸車價在80萬到110萬之間,基本也是車系內銷量較高的型號。

鑒於D級車的特殊性,BBA三家的作品相對完成度都比較高,所以下面主要提出比較出彩的優點和缺點,不再對產品力做過多敘述。而賓士參加這次對比橫評的車型是四缸的S320L,也是因為找不到6缸車,所以對於賓士S動態性能的評價標準與另外兩台有所不同。

奧迪A8L 55TFSI靜態部分:

展車是一輛50TFSI,後排座椅是標準座椅,不可電動調節。坐墊短靠背陡,主觀感受甚至不如A6L的後排座椅。比較好的點在於真皮觸感很細膩、柔軟,但乘坐時的整體感受並不好。

55TFSI上配備的電動座椅調節表現也一般,可調範圍相對較小,靠背上半段支撐偏弱,尤其是肩部,比較難做到完全放鬆。

而與其他兩位對手相比,坐墊長度是A8L最明顯的劣勢,同時靠近膝蓋部位材質偏硬也是其後排乘坐缺乏舒適性的原因之一。

後排空間自然是沒什麼問題。

前排座椅沒有什麼明顯的問題,在此略過,下面主要說一下A8L的內飾。上圖的拍攝位置相比於我的駕駛位置稍低一些,但在駕駛中仍然出現了第三屏幕(即中控上主要負責空調的屏幕)嚴重反光的問題。由於這塊屏幕位置低,傾斜角大,在行駛過程中調節空調、調節駕駛模式等操作完成起來非常困難。而將其作為手寫內容輸入板時位置又太靠前,不如A4L將MMI控制旋鈕觸摸板布置在擋桿之前方便。

作為沒有實體按鍵的補償,A8L中控系統對於觸摸輸入添加了力反饋,類似於MacBook上的Force Touch,然而對於大量反光的中控系統來說這點優化可以用「杯水車薪」來形容。對於我個人而言,僅空調溫度調節就是我開過所有車當中最讓我頭疼的一個,調節溫度所需要的精力和時間都在傳統旋鈕調節的兩倍以上,提出明確差評。

而最為嚴重的還是指紋問題,上圖中即為開啟/關閉座椅加熱,點開導航頁面,輸入一個地址後中控的情況,在使用前中控一塵不染,但在此簡單操作後中控就出現了六處明顯的指紋痕迹。

不知道真正買得起A8L的人在意不在意中控屏上滿是指紋,反正我是受不了。

座椅位置記憶上也會留指紋,出風口風量調節同樣採用觸摸設計,留下指紋也是在所難免。

就連門把手也不能倖免。

A8L的內飾設計師可能是喜歡《創:戰紀》的風格設計,氛圍燈一開幾乎一模一樣,這事兒本身沒啥問題,我也特別喜歡,可是應用到現實起碼也得等到大規模運用防指紋塗層再說吧?再說觸摸交互和反光問題都還沒解決,人家電影里可是電子世界,沒有白天的啊。

單論看,A8L的內飾氛圍還是不錯的,但是日常使用真的是非常難受,尤其是中控兩塊屏的位置,建議直接回爐重造。但是A8L的內飾還是有不少我喜歡的細節的。

隱藏式出風口,應該可以解決一開空調直接吐出一口灰的尷尬場面,希望不要太容易壞。

B&O音響,聽不出來個所以然,看著感覺賊高級就是了。

虛擬座艙也完美平衡了多媒體內容和基礎儀錶信息顯示,好評。但總體來說,A8L的靜態部分不如S級和7系,無論是內飾還是座椅都次於其他兩位競爭對手。動態部分:

340匹馬力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非常充沛,0到100公里加速時間5.7秒,發動機大部分懸置在前軸之前,典型奧迪作風。

這套動力總成在日常駕駛時表現非常出色,無論是平順性還是響應速度上都跟其他奧迪A系列轎車產品不在一個宇宙的水平。尤其是對於油門輸入的處理,即使是再突然的油門輸入反映到動力總成上都不會讓人覺得「闖」,對於液力變矩器的滑動和鎖止拿捏的非常到位。深踩油門後的降檔也不存在任何闖動和延遲,D擋足以滿足99%的日常使用工況。

在把駕駛模式調整到自定義後,駕駛、懸掛選擇運動,轉向選擇平衡(這個過程太費勁了),嘗試以比較激烈的方式去駕駛A8L,感覺整車的性格並沒有怎麼改變,動力總成還是那副不緊不慢的樣子,切換到手動模式後換擋速度也沒有明顯的提高,最大的變化頂多是在油門初段發動機響應更加「神經質」,影響舒適性。

方向指向精準度一般,總感覺方向盤和地面之間隔著一層紗。轉向手感在平衡狀態下比較好,阻尼稍佔上風,但是總體上偏輕盈。中低速大角度快速輸入時車身響應比較積極,空氣懸架對於側傾的抑制尚可,但是一般不會有多餘的動作,個別情況下會出現一次晃動,考慮到A8L的定位和車身尺寸,這樣的表現已經足夠優秀了。

底盤濾震表現也堪稱優秀,大小震動都能迅速化解,在不平的路面上疾馳也不會有任何顛簸的感覺,對於加速和剎車的姿態控制尚可,總體來說底盤舒適性還是非常優秀的。整體來看A8L更適合平順駕駛,偶爾輕度激烈駕駛也可以滿足,48V系統和V6增壓發動機搭檔也沒有造成額外的麻煩,發動機啟停機的震動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是由於內飾和後排座椅的問題,這台車更適合自駕(認真研習中控系統之後可能會對操作熟練度有所提升),並且後排乘坐身高在175以下的乘客會比較合適。寶馬740Li X-Drive

說來也尷尬,這車剛出了新款,以下內容僅適用於老款車型。不過也不用擔心,新款上市之後有機會的話我也會第一時間測評的。

靜態部分:

由於展車和試駕車都是740Li X-Drive,所以對於標準座椅的表現暫時還不了解。而7系的後排座椅調度範圍是三輛車中最大的一輛,雖然坐墊長度不可調但是坐墊本身能提供非常好的腿部支撐。

對於肩部支撐的調節也是很聰明的,靠背上半部分隨頭枕一起調節,這樣就避免了肩部支撐和頭部支撐脫節的情況,提出明確好評。寬大的靠背和柔軟的材質使得7系的後排靠背成為三輛車中最舒服的一個。

將座椅調至最躺的位置,腿部空間依然奢侈,坐墊長度比A8L長3-5厘米。

車門拉手過於寬大了,這種隱藏式拉手還是處理成雷克薩斯LS的那種寬度比較合適。

後排中央扶手和奧迪設計大同小異。

小桌板看起來很高級,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一旦受力就有小幅度晃動。

後門上的燈,雖然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麼的,但是用來做化妝時的補光燈還挺合適的。

無論是從設計、用料還是氛圍營造上,740Li的後排體驗都是三台車當中最好的,完全是頭等艙級別的享受。

這樣的豪華程度已經完全能夠滿足我對豪華D級轎車的所有需求了,99分好評。

前排座椅除了坐墊延伸部分之外都很好,坐墊延伸部分採用這種處理方式略顯廉價,多多少少在大腿部分都有一些割裂感。但好處在於坐姿可以調的非常低,非常有利於駕駛。

方向盤位置是三輛車中最讓人滿意的一個。

前排以駕駛座為中心,豪華感營造一般,但是絕大多數功都做到了觸手可及並且易於操作,與奧迪的內飾正好相反。

由於採用的還是寶馬上一代液晶儀錶,作為一塊顯示屏,內容相比奧迪的虛擬座艙還是要少很多的,但是作為一塊儀錶,內容顯示是三輛車當中最清晰明了的一台,同樣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風格。

中控屏幕和三系的區別不大,很容易上手。

但是話說回來,現在已經2019年了,這樣的內飾設計雖然好用,但是看上去還是有些老舊了,豪華感和科技感相對於A8L和S級更加薄弱,希望新款7系能有所改進吧。

總體來說740Li後排的豪華感遠遠強於前排,內飾設計復古,用一句俗話講就是鼻子就是鼻子眼就是眼,不炫酷也沒什麼牌面,但易用性和精緻感並存,好評。動態部分:

動態部分的測試車型為740Li X-Drive M運動套裝,由於傳動系統的差別和輪轂不同可能導致的細微的差異,測試結論暫時不可套用在730Li和740Li後驅車型上。

740Li X-Drive搭載一台增壓直列六缸發動機,排量3.0升,最大輸出功率326匹馬力,與之匹配的是寶馬祖傳8速自動變速箱,搭配四驅系統0-100加速時間僅需5.2秒。和A8L相比少14匹馬力,0-100時間卻快了半秒,同樣搭配四驅系統,7系比A8L也只輕了不到100千克,加速成績如此優秀個人感覺多半還是要歸功於7系更快的換擋速度和更高的傳動效率。在靜止彈射起步時效率非常高,輪胎沒有任何打滑的跡象,強大的動力瞬間將這輛兩噸重的D級豪華轎車「扔」出了原有的地界。50公里每小時後的加速略顯平靜,換擋也非常平順,但眨眼間的功夫車速就觸及到了道路限速,表現非常出色。

變速箱在無論是自動還是手動模式下換擋都很平順,並且完成換擋的速度非常快。行駛中加速的降檔響應也絲毫不拖沓,閉著眼睛都知道,這是一台原汁原味的寶馬。

操控表現也是同級別標杆級的表現,車身響應非常迅速,沒有任何多餘的晃動,靈巧的車身響應完全不像是一台重達兩噸的D級加長豪華轎車。而懸架系統和四驅的雙重加持使得7系在轉彎過程中的抓地力完全超出我的預期,公共道路駕駛幾乎不可能觸及其極限。

和A8L和S級一樣,7系全系標配空氣避震,而這套空氣避震完全不像另外兩個對手那樣在處理大震動時有鬆散的感覺(相對而言)。其濾震和側傾抑製表現非常接近傳螺旋彈簧加減震器的性格,在駕駛方面7系的表現堪稱完美。

但是這種調教取向也不見得完全是好事,雖然這套懸架系統對於大小震動瞬時增益的化解都與另外兩位對手無異,但是傳到車內的路面上信息明顯更多。大震動和小震動表現都不錯,主要是在處理中小震動時車身縱向位置的改變還是略大於A8L和S級的,在走一些爛路時後排感覺不是那麼平穩。總體來看7系在三台車當中明顯更傾向於駕駛,但是在後排感覺底盤濾震舒適性並不是三輛車中最優秀的,單論底盤濾震的話還是在前排稍微舒服一些。

NVH性能上的缺憾主要體現在輪胎上,後排在60公里的時候仔細聽就能聽見一點點胎噪了,100公里時胎噪基本上是車內唯一的噪音源,但是740Li絕對不是三台車裡最吵的一個。與此同時對於排氣和發動機噪音的處理非常優秀,發動機滿載加速時聲浪也非常悅耳。

總體上而言740Li X-Drive提供了極致的駕駛體驗,在保證舒適性的同時將駕駛感受做到了極致。座椅舒適性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只是略顯老舊的中控設計可能會讓賣相不那麼好。總之,在產品力層面7系沒有明顯的短板,是目前車市上難得的上乘佳作。梅賽德斯賓士S320L下面又要到我們的老朋友賓士了,以往對於賓士A、C、E級的測評讓我本人看起來像是一個賓士黑,但事實上我跟大多數人一樣在年幼時抱有所謂「開寶馬坐賓士」的幻想,讓人失望的是賓士自己,我可完全沒有「黑」賓士的意思。而這次對比測評很遺憾只找來了S320L這款試駕車,也是今天三款車裡唯一一款使用四缸2.0T發動機並且只有後輪驅動的選手,無論是產品力還是價格(實際上也就只差十幾萬,730Li比S320L便宜的多)不能直接與A8L 55TFSI和740Li X-Drive直接競爭,以下結論僅供參考。靜態部分:

標準配置的後排座椅表現並不好,以D級車的標準來看坐墊短靠背陡,不像多說了,誰坐誰知道。

但是你如果加個幾萬塊錢選配高級座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坐墊長度調節是整塊坐墊伸縮,靠背的傾角也可以根據用戶喜好自行調整,再加上賓士的頭枕,放在一起就是非常吼啊,可以說是本次對比測評中最優秀的後排座椅了。

上個對比圖,注意坐墊的長度和位置。S級後排坐墊調節的並不是臀點的位置(和A8L和7系不同),調節的是坐墊的長度,無論哪種身高都可以找到一個讓自己舒服的坐姿。

前排坐墊也採用同樣的調節方式,只不過這項功能不需要選配。個人認為相比於目前市面上的抽拉式(如文中的7系,以及市面上絕大部分車型)、卷邊式(老款賓士E300L和雷克薩斯ES300h)都更舒服。但是設計這種座椅的難點在於臀點相對於坐墊的相對位置範圍較大,S級能做到這種程度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再上個對比圖。

回到後排,話說S級的後排座椅也不是完全沒有缺憾,如果坐墊能再長個三厘米就完美了。實際上目前這個座椅的舒適性已經足夠好了,對於臀部應力的分散能力優於寶馬7系,總體來講跟寶馬7系的後排座椅不分伯仲,但是個人還是更喜歡S級的後排座椅。

一個細節,S級後排對於私密性的注重似乎也是最好的,展開所有遮陽簾跟打開天窗和所有遮陽簾完全是兩個世界,額外好評。(但也不排除是天氣原因,試7系的時候是大晴天,S級是陰天)

後排基本上就是這樣,基本上沒什麼好吐槽的地方,除了這個出風口……

內飾設計自然不必多說,豪華感非常強,易用性雖不及寶馬但也比A8L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鏡面液晶儀錶,有的時候會有反光,處理成霧面的可能會稍好一些。剩餘的就沒什麼好講的了,這代S級的內飾設計從誕生之初就是業界標杆般的存在,挑不出來什麼毛病。動態表現:

要說7系更注重駕駛,稍微犧牲了一些舒適性,那賓士S正好相反,屬於為了後排舒適性徹底拋棄了駕駛。先說舒適性,賓士S級對於後排的關注絕對是放在第一位的,後排的濾震表現堪稱完美,絕大多數震動都能像抹奶油一樣抹平,在我個人短暫體驗過程當中挑不出來什麼毛病。但是前排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是前軸大震動存在一到兩次餘震的情況,不是很明顯也不是每一次都會出現。前軸對於車身姿態的抑制也有缺陷,這導致了在急加速和剎車時對於車身俯仰的控制明顯不如A8L和7系。

此外還有側傾問題,在後排體驗到的其實並不明顯,但是在激烈駕駛過程中S級的側傾在短短几個彎角就徹底毀滅了我的駕駛慾望。快速通過連續彎路的時候車身姿態比較掙扎,實際從轉向輸入到車身響應的時間也比較令人失望,主觀感受就是開船,平時在路上還是老老實實慢慢開比較好。

而S級懸架的問題還不止於此,在連續顛簸路面上對於減震噪音的處理也不好,某些幅度和頻率的震動會引起整個車身的共振,使得減震噪音再一次被放大,這樣的表現在一台旗艦級D級轎車上是很不合適的,提出明確批評。

另外破壞NVH性能的還有動力總成,停機和啟機時的震動明顯可以感覺到,也不知道這個48V系統到底是怎麼調校的。說到動力總成就不得不提在行駛中的表現了,S320L的動力總成表現是我目前開過所有賓士車裡最優秀的一台,沒有之一。最起碼的平穩駕駛、動力請求響應,起步動力輸出和作為一台四缸機在行駛中抖動抑制都達到或超越了及格水平。但是不足依然存在,變速箱的換擋速度應該是三台車當中最慢的一個,油門的動力輸出也算不上精準,在城市飽和路況下需要小心對待油門。

既然是這次三台車型對比中唯一一款入門級動力總成,大家也許會好奇2.0T發動機帶動這麼大一台D級長軸距轎車到底會不會有動力不足的情況。在這裡先說結論:動力完全足夠,並且可以稱得上強勁。賓士官方給出的0-100公里加速時間是6.8秒,配合不佳的俯仰控制,實際全力加速時主觀感受甚至可以用「嚇人」來形容。而這種動力儲備來應付日常駕駛是完全沒有壓力的,並且我並不建議用較為暴力的方式去駕駛S級,因為出彎全力加速時真的有一種「脫韁」的感覺,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也許有朋友對於6.8秒這個成績缺乏直觀的概念,那我來做個簡單對比,7代高爾夫GTI國內第一版的0-100公里加速時間是7.1秒,現款寶馬530Li的成績是6.9秒,奧迪A5 Sportback 45 TFSI Quattro的成績是6.5秒。雖然S級在動力響應上稍遜於剛才提到的某些車型,但是說S320L動力不足的肯定沒有開過S320L,就是這麼簡單。

說到這我就想起一件很久之前聽聞的怪事,有個有錢大哥買了台730Li準備接娃用,分享到論壇上被人噴的體無完膚。其中不乏說買個四缸D級車動力不夠用這種論調,而官方給的0-100加速時間僅為6.3秒。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開過的所有寶馬車裡還沒見過哪台動力響應拖後腿的(單論縱置平台),而6.3秒這個數據甚至快過使用類似動力總成但級別更低的寶馬5系長軸距車型,如果寶馬的動力總成工程師盡了本分的話, 「動力不足」這四個字在730Li上也是不存在的。總結:前面扯東扯西說了一堆,到了最後給結論的時候了。我不會在這三輛車中評出個一二三名,因為這三台車經過測試都體現出了比較優秀的水準和完全不同的產品力取向,下面還是挑幾個日常駕駛大家關注的幾個方面,評出單項最差或相對較差的車型,具體原因也會寫在下面,個人意見,僅供參考。靜態表現:包括人機工程學、內飾易用性、空間這幾方面。表現最差的是奧迪A8L,內飾設計科技感十足,但是全觸摸設計易用性很差,而人機工程學設計上中控兩個屏幕位置簡直反人類,屬於「內飾設計師說啥就是啥」這種情況。後排舒適性:包括後排空間、座椅、NVH表現、懸架表現。較差的是S320L和奧迪A8L,賓士的問題在於NVH性能不好,但是擁有三者當中最舒服的座椅;奧迪A8L的底盤濾震和NVH性能表現都不錯,但後排座椅表現比較差,兩者都有明顯的不足。前排體驗:包括動力總成表現、操控、NVH性能。最差的是賓士S320L,巨大的側傾和遲緩的車身動作使得駕駛S320L非常痛苦,懸架噪音的問題雖然略好於後排但是也沒好到那裡去,不建議購買S320L自駕。面子:包括的就是賣相,或者可以說是造型設計。較差的是A8L和寶馬7系。

請看一眼後立馬閉上眼睛並立即告訴我這是A8還是A6。

請看一眼後立馬閉上眼睛並立即告訴我這是7系還是5系。好了,說完了。

實際上購買這三台車都沒有什麼問題,買S級更講究牌面,花百萬買車就應該看起來貴氣,這事兒非常合理;

7系開起來坐起來都很好,尤其在駕駛層面上可圈可點,整體產品力沒有什麼硬傷;

而A8又很低調,實際產品力也很不錯,雖然後排座椅差點意思,但是動力總成和懸架表現同樣也是非常優秀的。另外由於找齊這三台車因為種種原因跨越了四個月時間,而截至目前已經離試駕A8L過去了半年,所以在細節產品力上面多多少少會有所疏漏,但在大方向和主觀感受上不會有錯。其次希望各位好好交流,不要像某些論壇里一提起S級7系和A8就吵成一鍋粥,如果有觀點補充也歡迎討論,大家也就看個樂子。畢竟我覺得買這個價位車的人多半看誰順眼就買了,誰想這麼多啊。附篇1:關於雷克薩斯LS

肯定會有人會好奇雷克薩斯LS跟這三台車相比則么樣,遺憾的是暫時沒有找到LS350的試駕車,而LS500h主力銷售的最低配(據說可以做到落地90萬)和最高配也因為後排座椅的不同有著巨大的產品力差異。

先說頂配的座椅,其舒適性完全凌駕於A8L、S級和7系之上,結合LS500h的懸架表現,座椅放躺後如同漂浮一般舒適,渾身上下的肌肉都不由自主地放鬆,也是我目前體驗過最好的車用座椅。

但是非頂配車型搭載的座椅就不那麼好了,和A8L和S級的標準座椅基本屬於同一水平,500h豪華版暫時沒見到,不做評價。那這是不是說明如果單論坐的話LS500h比三台德國車都更加優秀呢?其實也不一定。

LS還有一個短板就是空間,相比三台德國車D級加長的尺寸,原汁原味的LS空間自然不能與之抗衡。空間表現也就跟現在國內的C級加長車相差不大,在乘坐四個成年人時,後排座椅放到最躺,膝蓋離前排座椅也不過5到10厘米的距離,雖然優秀的後排座椅支撐並不會使你的膝蓋觸碰到前排座椅,但是視覺上的壓迫感還是相對比較強的。

如果你不在意相對較小的空間的話,我推薦購買兩款車型,第一是頂配版本,順便選裝凌光切子和鶴羽折布。原因主要是標配的後排座椅襯不上一百來萬的落地價格(依然是豪華版暫時不在討論範圍內);其次是既然買了頂配,選上這兩樣在其他車上根本見不到的玩意,也算是將LS在設計上的追求上升到極致,畢竟在我看來LS是一輛在設計上完全不落俗的車,在設計同質化的今天非常難得。

開起來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輕鬆」應該是我能想到最貼切的評價。

另一個是LS350低配,價格實惠,好看的外形和精緻的內飾,如果開起來沒什麼毛病的話買來自己開也是很不錯的。豪華版的價格和500h版本低配相差無幾,在混動系統和後排座椅之間做選擇難免顯得有些尷尬,所以還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加20萬買頂配得了。而據我所知,目前我諮詢的經銷商比較願意進的是350以及500h最低配和頂配車型,想買500h豪華版可能不太容易。總結一下我的觀點:LS可以和BBA的車放在一起做選擇,但是就我看來LS完全屬於另外一類車。附篇2:新款7系

造型不做評價。

尾部造型變得更加好看了。

內飾設計沒有明顯的變化,中控系統更新成了最新的系統。

儀錶差評,顯示易讀性和老款相比有明顯下降。靜態上比較明顯的差別就這麼多了,動態和其他細節以後再說吧。(全篇完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