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長得不好看,

脾氣還不好。

幸運的是,

她有錢。

她是瑪麗·卡薩特。

德加筆下的卡薩特

瑪麗·卡薩特

(Mary Cassatt,1844~1926)

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

極少數能在法國藝術界

活躍的美國藝術家之一

她是一位不受世俗觀念拘束

意志堅強 一心投入

自己熱愛的藝術事業的女性

1844年,瑪麗·卡薩特出生在美國費城一個有錢人家。和同時代的另一個女畫家摩里索一樣,作為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姐,家裡人認為去學個畫畫作為愛好也挺好,於是她得以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學畫。

然而,當卡薩特決心走職業畫家的路,去歐洲學畫的時候,她的家庭卻是非常反對的。為了,阻止女兒,她的父親曾說過如此激烈的話:

「我寧可你死掉,也不願意你一個人去歐洲當畫家!」

即便父親撂下如此狠話,卡薩特也沒有屈服退縮。看到女兒態度如此堅決,做父親的最後不得不妥協,由著女兒去。

認識德加

1877年卡薩特認識了德加和一群印象派的畫家友人。1879年,她受邀參加了印象派的畫展,這改變了她的一生。她後來寫到:

「我認識到誰才是我真正的老師,我敬佩馬奈、庫爾貝和德加……第一次見到德加的畫是我藝術生命的轉折點。」

卡薩特第一次看到德加的畫幾乎是醍醐灌頂的感覺,在德加的啟發下她才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而德加第一次看到卡薩特的畫也說「看來有人跟我有同感」。

後期卡薩特嘗試的風格和形式多種多樣,僅用「印象派」不足以概括,但成為一個印象派畫家是她的起點。像一個印象派畫家那樣抓住當下、抓住瞬間、抓住本質而不是表象——這才使她成為一個重要的畫家,開始創作有分量的作品。

德加欣賞卡薩特的畫,也欣賞她遠超其他女性的堅定強韌。他親眼看著卡薩特快速地成長為越來越優秀的畫家。

1880年,他說:

「她的作品比去年更強更高貴」,「我不願承認一個女人能畫得如此之好。」

1905年,他看到她的《鏡前的男孩》,

立刻對另一個人說:

「她在哪裡?我必須立刻見她,這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畫。」

但是,德加也了解卡薩特的局限——不適合創作大型壁畫。1892年,卡薩特堅持接下一個大型壁畫的訂單(也是因為價錢實在好),結果畫出了一幅她日後再也不原提起的糟糕作品。

德加和卡薩特兩個人關係非常親密,無論從哪個層面上都是如此。他們經常一起共進晚餐,一起參觀畫廊,德加還會陪卡薩特買衣服和帽子,還送給她一條狗,給她畫了幾次像;而卡薩特則幫助德加把畫賣給美國收藏家。

從作品上或是個性上說,卡薩特簡直是德加的女性翻版,甚至連人生軌跡也相呼應和,他們同樣活到八十多歲,從20世紀開始名聲大振,晚年同樣受到眼疾折磨,同樣終生未婚……

為什麼他們沒結婚?大概是因為兩個人性情都很暴躁,連他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所以,他們兩個人都不想嘗試和「另一個自己」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

法國作家左拉也對卡薩特的繪畫極為讚賞,塞尚、莫奈、雷諾阿等印象派主將也將她引為知己。

1891年,四十七歲的卡薩特舉辦首次個展,為法國美術界所推崇。不過此時她在美國仍不受重視,直到1904年芝加哥美術協會邀請她為年度展覽主賓,卡薩特才回到美國。十年後,費城美術學院為她頒獎,她逐漸為世人關注。但她並沒有在美國定居,晚年移居法國南部的格拉賽。

1926年6月14日卡薩特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這位終生未婚的女畫家曾說:

「畫家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易行的通衡大道,另一條則是坎坷的羊腸小路。」

她自稱走的是後一條路。也許像她自己說的「做女人是失敗了」,但做畫家她卻成功了。

卡薩特早期畫人物,題材多為婦女喝茶或出遊。成熟期的創作主題多是母親對幼兒的關懷,親情洋溢,造型生動,色彩豐富,透露出生命的光輝。

卡薩特的畫明亮光鮮、積極有活力,她的母子系列作品成了她的代表作。她用畫筆訴說著女性溫柔的母愛,憑著誠實去捕捉兒童天然的動作,在平凡當中尋找栩栩如生的畫面,以真實、優美的筆法表現閃爍的生命之光。

在技法上她不拘形式,油畫、粉彩、版畫等都有所應用,她從不同的地域畫風中獲取營養,認真研究大師的作品,憑著自己執著的個性,展示著自己的空間。

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曾說:「瑪麗·卡薩特有魅力,但也有力量。」一百多年了,她仍然是美國乃至世界美術史上少有的幾位出色的女畫家之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