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際形勢年終盤點世界經濟復甦依然艱難丁一凡 《 光明日報 》( 2012年12月17日 08 版)  世界經濟的復甦比人們想像得慢得多,原因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與債務增長不成比例,銀行危機沒有化解。巨大的風險在於銀行與主權債務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經濟增長沒有動力,政治危機與社會危機同時發生,進一步影響經濟復甦。

  一、受債務拖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缺少需求。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2011—2013年,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經濟的平均增長率大約為1.5%。從2014—2017年,發達國家的經濟有可能走出谷底,但經濟增長率仍然不會太高,大概在2.5%左右。也就是說,發達國家從2011年至2017年的平均增長率大概在2%左右徘徊。遠低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平均增長率。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在上個世紀80年代為3.9%,90年代為2.9%。

  經濟增長前景不好是因為需求不足,而已深陷債務泥潭的發達國家已經無力再靠擴大公共開支來刺激需求了。

  2012年,日本的債務餘額與經濟總量(GDP)之比是230%,美國是107%,歐盟前些年債務與GDP之比較低,但隨著危機的深化,歐元區的債務與GDP之比也超過了88%。

  除了歐元區的重債國外,核心國家法、德的財政風險也在迅速積累。2012年,法國的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已經超過91%,越過了所謂的「死亡線」。同時,法國當年的預算赤字佔GDP的5.2%,遠高於葡萄牙和義大利。德國的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已超過82%,離「死亡線」也只差8個百分點。歐元區作為整體,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和當年的預算赤字佔GDP的比重分別高達88%和4.1%。

  國際清算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切凱蒂認為,大多數發達經濟體「要使債務與GDP比率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基本預算盈餘(不計利息支出)佔GDP的比率需要連續20年保持在2%以上的水平」。

  金融界人士估計,美國要維持現在的債務與GDP比例不變,在不縮減公共開支的情況下,需要有6%以上的年均經濟增長率,歐盟也需要5%左右的經濟增長率。這對於發達經濟體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出現泡沫。

二、發達國家很難迅速扭轉增長的頹勢

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的金融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就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私營部門去槓桿化嚴重,收入分配對職工不利,只對企業有利,造成內部需求萎縮和投資需求萎縮,經濟增長乏力,財政長年赤字,債務不斷增長。

由於以下的幾個因素,美歐國家也難逃日本的命運。

1.儘管美歐都在實行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居民和企業都在去槓桿化,減少債務。這種趨勢直接影響到消費與投資。

2.美歐企業創新與出口的能力並不比日本更高,儘管美國在開發與頁岩氣、頁岩油有關的技術,但那些技術的發展取決於傳統油氣的價格。如果未來傳統油氣價格下跌,再開發這些技術會得不償失。

3.全球化的發展對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有利,但其造成的收入分配對發達國家的居民不利,只對企業有利。美歐是全球化的始作俑者,而且美歐的跨國公司也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們不會輕易放棄這種全球化的局面。但這種局面不利於美歐本身的投資與消費的增長。

4.美歐的公共債務在不斷增長,但因為它們的中央銀行執行特別寬鬆的貨幣政策,債務的負擔低,暫時還可維持。但這些發達國家能長期維持低利率而不引起通貨膨脹嗎?如果通貨膨脹捲土重來,美歐就會面臨巨大的兩難選擇。提高利率遏制通脹,不但會大大增加債務成本,還會影響到投資與消費。任憑通貨膨脹泛濫,社會抗議活動會困擾這些國家的社會穩定,從而使經濟進一步惡化。

日本在2013年可能會遭遇更大的財政挑戰。日本過去靠大企業的海外利益回匯,內部價格轉移機制,解決了國內稅收不足的情況。但從2012年起,日資企業在中國這種新興經濟體市場上的份額銳減,匯回日本的海外利益減少,日本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出現了逆差。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日本政府將需要向外國人借錢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行。日本的債務與GDP之比如此之大,外國投資者會要求很高的收益率才可能借錢給日本。因為金融市場上的邏輯就是高風險、高回報嘛。屆時,日本就可能會爆發債務危機。日元如果再貶值,日本銀行的資產情況惡化,財政窟窿會越來越大。

三、新興經濟體也受到世界增長放慢的影響

受發達國家市場萎縮和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從新興市場回撤資本的影響,新興經濟體國家在2012年也出現了經濟增長普遍下滑的現象。

印度受資本外逃的影響嚴重,盧比的匯率不斷下跌,致使印度央行只好提高利率以提高印度市場的吸引力。影響到印度的投資與經濟增長。

巴西先受到資本湧入,匯率升值的影響,又受到資本外逃的影響,也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美聯儲、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日本銀行和加拿大銀行這些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紛紛採取「印鈔票」的辦法,為本國金融機構注入流動性,以緩解經濟壓力。這些措施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危機的影響,卻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但因為中、印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慢,需求減弱,大宗商品的價格受到影響而下滑。巴西和俄羅斯是新興經濟體中的資源出口大國。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下滑影響到他們的收入和經濟增長。

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曾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它們的經濟增長如果持續疲軟,會對中國的出口與增長產生負面作用。中國的增長會受到外部衝擊的影響。但在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仍可能是世界經濟最大的亮點。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