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6年,美國學者Arthur和Rousseau就提出了「無邊界職涯」的說法,強調提升個人能力,替代長期雇傭保證,使員工能夠跨足不同領域,體現無邊界職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 ‧ 艾波赫 (Marci Alboher) 在《 斜槓青年 : 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中描述了一個現象 : 很多人都不只擁有一種職業,每當遇到「你是做甚麼職業的?」之類的問題時,他們並不能像其他人一樣用一個完整的職業來介紹自己,而是選擇用「斜槓 / 」來區分不同的身份,於是她為這些人創造了一個名詞 : 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的圖片搜尋結果

「斜槓青年」雖說追求無邊界人生,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職業,而在於多元人生,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但是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第一步仍會先從非核心著手,怎麼擁有多重職業、多重收入,拯救低新,為不確定的未來加上一層防護網,才是目前上班族要先考量的點。

 

因此,「斜槓青年」很重要的一項技能,是在這個知識經濟、體驗經濟的時代,將自己的知識與興趣經營成可長可久的事業,並且具有變現的能力,最好是能夠因此離開組織,不再朝九晚五替老闆打工,百分之百掌握住自己的人生。

 

斜槓≠兼職

很多人都認為 :「一個人只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無法同時做好那麼多事情。」,這種人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他們喜歡用固有的思維與信念來判斷所有事物,但最根本的問題是,信念是有力量的,它能夠影響人的行為,狹隘的信念很可能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和成長。

如果有人認為一輩子只能把一件事情做好,那麼他就不會開始嘗試其他的事物;但如果他相信人有多重潛能,人生也可以有其他可能,那麼他就會開始體驗、嘗試不同的事物,讓自己成為更多面向的人。

有人甚至以為斜槓青年就是擁有幾份兼職;有人則把它認為是沒有穩定收入的自由職業,但事實上,有些朋友會利用各種優勢與特長,過上一種全新、更自主的生活;或是利用業餘時間培養新的興趣,即使這些愛好目前還無法成為穩定的收入來源,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們因此更快樂和自信了。

過去我們在考量職涯時,基本上只有一種策略 : 縱向單一發展。根據自身優勢來決定職業,在一步步往上發展。而斜槓青年帶來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策略 : 橫向多元發展。也就是根據自身優勢及愛好來發展多元領域,並獲得多重收入。

「斜槓青年」和「兼差副業」的關鍵差異點是「變現」的概念

斜槓青年不同於兼差副業,其中最大的關鍵差別在於「變現」的概念,例如「知識變現」、「流量變現」、「粉絲變現」等等,簡單來說就是將腦袋裡的知識技能變成實質的收入現金流,或是其他的價值,這就是和一般兼差副業最大的差異點。

而現代斜槓青年的多重職業常常會跟「網際網路」掛勾,這是因為平台或零工經濟的趨勢。隨著網路的不斷發展,有越來越多平台崛起。平台的核心價值在於「連結」,例如Google是資訊與資訊的連結、Facebook是人與人的連結、阿里巴巴/亞馬遜/東森購物則是商業與商業間的連結。這些平台讓知識/技能,不一定要透過傳統雇傭模式來觸及到企業。

也就是說,一個企業/組織/個人,可以透過各種平台,找到擁有知識/人脈/技能的人。以專案的形式滿足需求,這就是零工經濟的運作方式。比如說你是一個擅長網拍的團購主,本身擁有數個重量級的團購社團,你可以找到一個折扣優惠非常多的購物平台或是擁有價格低廉的批發市場,以較低的價格買入,較高的價格賣出,賺取中間的價差。用閒餘的時間創造額外收入,讓「人脈變現」。

東森購物提供了一個「免費加盟」的網路平台,讓團購主可以輕鬆分享商品,甚至可以做到零成本的銷售生意,還可賺取價差及回饋獎金,也解決了傳統銷售所面臨的風險 : 囤貨壓力。花你平常該花的錢,賺你平常賺不到的錢,東森購物提供的這一個網路商機,將會改寫整個網路購物的歷史。

斜槓青年實際上可被視為一種全新的人生理念和個人發展策略,它強調的是人生多面向的平衡,以及個體潛能的探索,同時鼓勵我們將工作、生活和愛好進行適度結合,最終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額外的收入,而是更充足圓滿的人生。

如果你也想成為「斜槓青年」的一份子,歡迎直接詢問我們的團隊夥伴

41751594_239157566753629_2637009791171428352_n.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