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道學

公元1195 年(慶元元年)六月, 貢舉劉德秀上書,重提孝宗朝道學之爭,希望寧宗「效法孝宗,考核真偽,以辨邪正」。御史中丞何澹在七月上書請禁道學。寧宗將這奏疏張榜朝堂。數日後, 吏部侍郎糜師旦再次奏請考核真偽,正式將 劉德秀的建議付諸全面而具體的 甄別運動。這次清洗,幾乎網盡了趙汝愚、朱熹門下的所有知名之士。公元1195 年十一月,監察御史胡紘誣陷趙汝愚:欲使太上皇光宗 復闢為紹熙皇帝。於是,趙汝愚被貶 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 貶謫路上,趙汝愚有點病渴,大夫卻誤投以寒劑。舟過 瀟湘,風雪漫天,寒氣表裡交侵,便不能飲食了。公元1196 年(慶元二年)年初,行至 衡州(今湖南衡陽),州守錢鍪對他百般窘辱。公元1196 年(慶元二年)正月十八日,趙汝愚 暴斃身亡。

偽學之禁

公元1196 年(慶元二年)二月,劉德秀要求將道學正式定為「偽學」。這年 科舉開考, 試卷只要稍涉義理就造 黜落,連《論語》《孟子》都成了不能引用的 禁書。太皇太后吳氏耳聞外朝的折騰,大不以為然。寧宗便下了一道「糾偏建正」的詔書:「今後台諫論奏,不必更及舊事」。不料韓黨強烈反彈,殊死抗辯,寧宗不得不追改為「不必專及舊事」。

趙汝愚已死,朱熹成為韓党進一步搏擊邀功的對象。監察御史 沈繼祖列舉了朱熹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恭、不謙六大罪狀,還捏造了朱熹「誘引尼姑,以為寵妾」的桃色謠言,要求寧宗學 孔子誅少正卯。於是,朱熹落職 罷祠。

禁止逆黨

公元1197年(慶元三年), 偽學之禁不斷升級,韓黨規定自今偽學之徒不得擔任在京差遣,並清查各科 進士和 太學優等生是否「偽學之黨」。後來連官僚 薦舉、進士結保也都必須在有關 文牘前填上「如是偽學,甘受 朝典」的套話。

公元1197年(慶元三年)閏六月, 朝散大夫劉三傑奏稱:「前日偽黨,今又變為逆黨......」。劉三傑這篇對道學的聲討書,集以往譴責道學言論之大成,並把罪名升級為「 逆黨」,從而把道學之禁推向了高潮。公元1197年十二月,知綿州王沇上疏,「請置偽學之籍」,寧宗「從之」。於是仿元祐黨禁的做法,置《偽學逆黨籍》,入籍者有五十九人。其中有:宰執趙汝愚、留正、王藺、周必大等四人;待制以上 朱熹、 徐誼、 彭龜年、陳傅良、 薛叔似等十三人;余官劉光祖、呂祖儉、葉適、 楊簡、 袁燮等三十一人;武臣皇甫斌等三人;士人 楊宏中、蔡元定、 呂祖泰等八人。 道學家並不是這張名單的共同點,而是這些人都曾經直接間接觸怒過韓侂胄或其黨徒。在此之前,這五十九人已經罷官的罷官,遠斥的遠斥,有的已逮捕,有的已充軍,甚至有的已被迫害至死。立《偽學逆黨籍》是把以前的排斥打擊做了一個總結。

黨禁尾聲

「偽學逆黨」名單的出籠既是慶元黨禁的高潮,也是 強弩之末的開始。其後一年間,雙方都沒有什麼大動作。公元1200年(慶元六年)春,朱熹在福建 建陽去世,儘管黨禁嚴酷,路近的學生也都來奔喪,路遠的弟子則私相祭弔。喪禮定在當年冬季,韓黨當心喪禮變為「逆黨」的一次大示威。公元1200年(慶元六年)秋天,布衣呂祖泰擊登聞鼓上書寧宗請斬韓侂胄,使趨於沉寂的黨禁波瀾再起,祖泰上書被流放拘管,朱熹葬禮也沒有釀出事變,黨禁漸近尾聲。有人提醒韓侂胄:再不開黨禁,將來不免有報復之禍。韓侂胄頗有觸動,對人說:「這批人難道可以沒有吃飯的地方嗎?」

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 台諫上奏寧宗說,「真偽已別,人心歸正」;韓侂胄便正式建議寧宗弛偽學之禁。於是,以趙汝愚平反為標誌,黨禁全面 弛解。一大批列入「偽學逆黨」的健在者,例如 劉光祖、 陳傅良等都復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