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無論男女老少,常常提到被“上火”困擾,有人“大動肝火”、有人“心火旺盛”,有人出鼻血、吐黃痰,有人尿黃、便祕,有人常備“三黃片”、牛黃清火丸……

醫生常常被提問:究竟什麼是“上火”?人體爲什麼會上火?自己身體哪裏有火呢?生活中“上火”除了吃藥該怎麼辦?

今天我院中醫科醫生來給大家科普啦!

作者介紹:宣磊

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擅長:風溼免疫病,如干燥綜合徵、類風溼關節炎等,婦產科疾病,內科雜病。

專家介紹:董振華

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教授。擅長風溼免疫病、慢性肝病、內科雜病及腫瘤輔助治療。

認識“火”

中醫認爲火爲陽盛之象,火爲熱之極。自然界中的火與作用在人體的火有共同的特點。

火邪上竄:自然界的火苗上竄燃燒,熱浪上涌。人體的火邪致病部位也多在人體的上部,特別是頭面部。因此“上火“一詞,“上”在先,涉及顏面、口眼、咽喉、耳鼻甚至是牙齒、舌脣。

火熱傷陰:自然界大火燃燒,水份蒸發枯竭。若火熱侵襲人體,耗傷人體水分,出現一系列人體乾燥缺水乾裂表現,如口眼乾燥、咽喉幹痛嘶啞、鼻腔和皮膚乾裂、便祕。

火性赤熱:太陽火紅熾烈,夏季似火,而冬季,人們室內暖風暖氣電爐烤火等都是火熱的來源。火熱過度存積在人體,則身體感到發熱、喜歡涼爽環境、面紅目赤、舌頭顏色紅、皮膚易發紅出現紅斑紅疹。

瘡瘍癰膿:“火熱”作用在人體,則體內液體粘稠、灼傷血肉,人體分泌排泄物如痰液、鼻涕、白帶等粘稠、甚至色黃成膿。肌膚髮生瘡瘍癰膿、潰破出血,如顏面部的痤瘡膿頭、臀部和四肢的癤癰。

動風動血:自然界火苗頂部閃撲、燃燒 “舞動”。這個火“動“的特點對應到人體,表現爲神情煩躁、頭面或肢體躁動、活動不穩、牙齦出血、皮膚紫斑等,中醫稱爲火熱動風動血。

“火”從何來

中醫學理論將“火熱”之邪分爲外火和內火。

“外火”多由人體感受外界火熱引發。

如暑熱天氣持續高溫,特別是從事戶外高溫作業人羣,再如家人將火熱旺盛體質的孩子過度穿衣蓋被等,導致火熱蘊積在體內,還有很多“養生迷”因過度外源性補充熱性補品(如鹿茸、紅參、桂圓等)導致上火。

“內火”是中醫特別重視的人體內生之火。

常見的是“情生火”、“食生火”。“怒氣、憂鬱、思慮、緊張”這些情緒積壓太久均可引起人體上火。這與當今社會的快節奏導致人們學習工作快節奏壓力有關。飲食結構失衡、暴飲暴食也是導致“食火”的原因。當下快餐食品、高熱量食品盛行,漢堡奶酪、燒烤炸雞、乾果堅果、甜品披薩、麻辣香鍋成爲上班加班熬夜族的常見菜譜。

中醫認爲油膩厚味、脾胃消化能力不足、積熱內生,日久化火,加上久坐少動、加班熬夜、心情焦躁,飲食火和情志火疊加,更讓人體火熱上炎,出現生活中常見的加班考試後口舌潰瘍、嘴脣起泡、暴躁心急、痔瘡腫痛。

“火”熱表現

上火的表現非常多樣,以人體頭面部位多見,也會伴隨一些全身表現。

“火”的核心表現:口乾渴、眼乾澀、咽乾痛、口腔潰瘍、牙齦腫痛。

診斷“上火”的標準需要具備:1個主症(頭面部症狀)或2個次症(至少1個頭面部症狀)。

主症: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口臭口苦,口舌潰瘍,鼻生瘡癤,眼紅乾澀。

次症:口角糜爛,眼屎增多,口渴舌痛,鼻幹出血,便祕尿黃,心煩暴躁,多食易飢餓,痔瘡發作等。

“上火”的種類與飲食對策

火分虛實:中醫學的特點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對上火認識同樣有實火和虛火的區分。文中提到的上火表現以實火爲主,還有一部分體質虛弱的人常年作息紊亂、熬夜透支、過度腦力工作、或因疾病特殊用藥,導致人體“陰精”損傷,發生虛火,常表現爲低熱、消瘦、手足心熱、口乾盜汗、舌乾紅無舌苔,屬於陰虛火旺。建議大家經過正規中醫判斷病證,合理判斷。

上火對策:虛火和實火,日常對策有所不同。

針對“實火”,中醫“清熱瀉火解毒”爲原則方法。實火可選常用中成藥有三黃片、牛黃上清丸、清熱解毒丸、當歸龍薈片等。很多藥食同源的食物均有清熱解毒作用,如菊花、苦丁茶、馬齒莧、穿心蓮、芹菜、番茄、竹筍、荸薺、菱角等,以上適用於各種實火證候。日常飲食推薦還可選擇:白蘿蔔、冬瓜、絲瓜、油菜、菠菜、莧菜、槐花等,作爲飲食調護利於清熱去火,緩解臟腑積熱。

針對“虛火”,中醫“滋陰清熱祛火”爲原則治法。常用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二至丸、生脈飲等。藥食同源的食物選擇有枸杞子、百合、銀耳、蓮藕、鴨肉、桑椹子、鱉甲、燕窩等。

常見的臟腑火與飲食調養:

針對“上火”,大家經常還提出疑問,所謂“肝火旺”、“心火旺”、“肺火旺”各有什麼差異呢?是不是去火對策可以通用呢?中醫五臟功能對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特性,五臟生理功能不同,則上火後的表現也存在一些差異,飲食藥物調養方案也有所區別。

心(實)火旺盛: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尿黃便祕,口腔潰瘍、舌紅潰爛;成人情緒煩躁、夜間多夢、小兒夜啼不安等。飲食對策選擇:蓮藕/藕節、苦瓜、荷葉、百合、西瓜/翠衣、馬齒莧、蓮子心茶、竹葉茶等。

心(虛)火旺盛:低熱盜汗、心悸心煩、口乾黃等,常見於先天體質差,發燒或長期腹瀉後出現,宜滋陰清,可選擇銀耳、百合、荷葉等調補。

肺火亢盛:肺火無論實火還是虛火,均可乾咳少痰、口燥咽乾。肺實火體質常發熱口渴、氣粗煩躁、咯痰黃粘、咽喉腫痛、便祕尿黃、鼻出血或咯血、舌紅苔黃、脈率增快等。日常飲食對策:白茅根、蘆根、橘絡煎煮服水,可清熱去火、滋陰涼血潤肺。痰黃咳嗽者可選魚腥草(或冬瓜子)+桔梗+杏仁蒸煮服用。

肺陰虛火旺:午後潮熱、兩顴潮紅、乾咳少痰、口乾、聲音沙啞、鼻有幹痂、手腳心熱、夜間盜汗、舌紅、舌苔少等。飲食對策:百合、白蘿蔔、蓮藕、蜂蜜、銀耳羹。口燥咽乾者可選擇梨+冰糖+杏仁或川貝蒸煮服用,咽喉幹音啞者可服用秋梨膏、橘皮蜂蜜茶。

肺火旺盛者均需避免或少吃辛辣、溫補的食物,如辣椒、燻烤羊肉、烤魚、烤蝦等,體質偏有溼熱者減少奶酪甜品,減少進食熱性水果如荔枝、芒果、桂圓、櫻桃,水果還可選擇柚子、橙子、枇杷。

胃火熾盛(實火):上腹不適、喜喝冷飲,食量大、易飢餓、消瘦,口乾口苦、飯後易嘔吐打嗝、口氣臭熱、牙齦紅腫或潰爛,大便乾硬、舌苔黃膩,治療“清胃瀉火”。實火的日常飲食適宜:絲瓜、白菜、苦瓜、茄子、芹菜、黃瓜、竹筍、甘蔗、蘋果、荸薺、梨等。不宜食用:茴香、韭菜、羊肉、燻烤肉腸、奶酪漢堡、過食乾果堅果。

肝火旺盛:人們日常稱爲“肝火大”,多見情緒暴躁、面紅目赤、口乾舌燥、口苦頭痛、頭暈頭脹、失眠多夢、眼屎黃粘、耳鳴耳流黃水、便祕、舌苔黃厚等。治療“清肝瀉火“,飲食對策:苦菊、菊花、冬瓜、馬齒莧、芹菜、芥藍、油菜、青蒿、佛手、綠豆、木瓜、山楂、蒲公英、穿心蓮等。便祕者還可選擇菠菜、荷葉、胡蘿蔔、銀耳、木耳等,潤腸通便可加蜂蜜、芝麻、適量甜杏仁、松子仁等,忌食辛熱刺激食物,如大蒜、辣椒、胡椒等。

中醫養生的總則是順應自然

【專家提醒】中醫重視對人體陽氣的保護。陽氣是人體一身氣機之根本,特別是處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體質屬於陽氣旺盛(三歲以內的小兒稱爲純陽體質),保護陽氣利於五臟六腑正常發揮生理功能並促進生長,此類陽氣旺盛不等同於病理的“上火”。因此,建議父母切勿輕易給孩子吃大量涼性食物或清熱瀉火藥,避免扼殺正常陽氣而影響生長。對於老年人,同樣需講究順應自然、分清體質、合理調養、切勿峻補,切勿動輒服清熱瀉火藥物。不少中老年人因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並配合多種藥物治療,體質虛實夾雜、寒熱並存,一定避免誤用清熱瀉火藥物損傷陽氣,建議請正規中醫分析病情和體質。

中醫養生的總則是順應自然,達到人體陰陽臟腑功能的平衡。所謂“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就是體質虛弱適合補益、存在過盛邪氣則宜驅逐邪氣,遵循根據時令、地域、體質,正確辨清體質差異,做到“天人合一、形神共養”。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監製/姜玉新 主編/陳明雁

編輯/王璐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