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節免費優質英語課 找到最適合孩子的英語學習方法

商報訊(實習記者 陳彥汝)近日,一位天津的媽媽列出的「一個6歲孩子的學習清單」,在家長朋友圈裡引起了「驚濤駭浪」:「英語,辭彙量4000左右,可與外教正常語速交流,能寫300字左右英語作文;數學,心算1萬以內加減法、心算兩位數與一位數乘除法,學過數獨,知道小數、分數、負數並進行加減;語文,會背千字文,50首左右唐詩,學完拼音,認識1000多漢字……」

為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早早地把孩子們送進各種培訓班,甚至5歲孩子學英語,竟被問「怎麼這麼晚?」6歲孩子掌握4000英語辭彙量,真的可取嗎?外教英語有用嗎?現在的學習方法是不是在走彎路?暑期,又如何強化英語?

商報小記者暑假免費學英語

今年暑假,商報實踐營從眾多教育機構中篩選出一家外研社高度認可的外語學校——新琦跡英語學校,為商報小記者定製了高質量的英語學習課程。

新琦跡英語擁有「聽力為先、口語為王、視覺跟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沒有教育的教學是沒有靈魂的」、「真愛創造奇蹟」等等核心教育教學理念,受到了眾多國內外英語教學界的專家的共同認同。其著眼於英語學習的本質要求——聽說讀寫 ,結合應試教育的實際情況,科學化、體系化、規範化地安排小學、初中、高中等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和培養目標;在提高學校應試成績的同時,著重於「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新琦跡英語教學的領頭人何老師,常年在國內外學校進行教學及觀察,擁有豐富的英語教學經驗。她結合目前青少年英語學習的幾大誤區,給出了英語學習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家長們在安排和規劃孩子英語學習上少走些彎路。

誤區一:視覺入手的英語學習

「大家普遍怎麼學英語?」說完這句話,何老師翻開手邊的一本教材,接著開始朗讀教材上的單詞。

「朗讀是很多家長都會要求孩子做的事,」但何老師表示,家長們切記直接拿原版讓孩子只以視覺介入,這樣的閱讀方式會把孩子帶進啞巴英語的死胡同。

「聽力才是幫助聽說讀寫全面提升的關鍵所在。」何老師舉例了印度學校的法語課堂教學:在學習初期,學生們都要先上一年以上的語音課,這門課沒有教材,唯一的內容便是聽法語語音。在這樣「聽力輸入,口語輸出」的學習方法下,不少印度學生可以把作為外語的法語運用得非常好,這也是矽谷高管印度裔遠超華裔的根本原因。

創造良好的語音環境,家長會選擇給孩子看英語動畫,聽英語歌曲,何老師建議家長選擇沒有中文字幕的動畫,「隨著孩子識字越來越多,會逐漸對字幕產生依賴,從而又變成了視覺介入。」

「很多人把英語當做一門學科學習,而不是一門語言的習得。所以,往往依賴於教材及課本。」何老師還給記者講了一個笑話。一個中國人在國外遇車禍,受了傷,但當警察詢問:「How are you?(你好嗎?)」時,他卻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我很好,謝謝,你呢?)」這一句經典對話,只要接觸過英語的人都學過,何老師說,很多人練習口語其實只是朗讀、背誦教材上的對話,並沒有做到真正地轉化。

誤區二:照搬母語國家學習方式

不少家長都認為,照搬英美國家孩子學習英語,孩子的英語就可以像母語者一樣好。「母語者學習方式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

何老師曾經跟美國孩子一起生活,在觀察他們的閱讀方式,並比對中國的教學環境後,她發現,由於在中國目前不存在「浸泡式」的英語大環境,英語仍是作為一門外語存在,所以家長在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用科學系統的方法,結合中國孩子實際情況,在習得的基礎上更多地學得。

何老師讓記者提醒家長,不要執著於糾孩子的錯,應該多給予鼓勵,千萬不能讓孩子因挫敗感而失去學外語的成就感。此外,何老師也多次表示:「跟能力結合的英語才最有價值,學習英語不是為了應對考試,也不能局限於交流工具,而是要結合核心素養,提升全球勝任力。」

誤區三:盲目找外教學英語

近年來,外教英語受家長歡迎,家長們認為,通過與純正的英語外教學習和交流,是孩子學好純正英語的關鍵。但隨著越來越多外國人到中國生活工作,「外教」的質量也變得良莠不齊。許多培訓機構提供給孩子的英語外教甚至是來自於菲律賓、印度等非英語語種的國家,有些外教甚至只有高中學歷,這樣的師資顯然不具備讓孩子學習純正英語學習的能力。

對此,何老師也有自己的見解。她認為,在低齡兒童學英語階段,教學重點是「玩英語」,外教的英語課堂更加活潑,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興趣;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教學經驗的中教的作用會越來越明顯,而不受約束的外教最好只負責口語等訓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