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這部動畫來說,寄生獸是在用一種「相對極端」的方式來闡明作者對於環境問題的考慮。如果想寫關於這方面的論文我有一點建議希望能夠幫到你。

首先這種動漫思想發展並不是單個作品的單一發展方式。

對於自然保護題材,日本影視早有探究,《下水道的美人魚》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這種「喻」的寫作手段能夠從實踐的根本上進行延伸,給觀眾以思考,而且當一些「高潮」事件的發生時,觀眾也可以看到主角內心的心理變化,更是在認知的層面上帶來全人類的思考。

其次進行對比的話我們可以從認知層面上進行探究。

日本對自然的親和力遠遠高於中國,日本人由於歷史和物資匱乏等原因,對於自然的力量更為依賴,所有的依賴都會產生敬畏。雖然中國也有一大部分是這個狀態,但是2/3終究沒有1大。所以當這種作品出現的時候,人們會在認知上直接接受這種對自然保護的觀念,而當《寄生獸》來到中國時,往往需要進行解讀才會得到認知。由此可見符合中國國情的認知邏輯才是中國人所需要的,而進行對比的話也要結合到點進行剖析。

其實考慮到文學變異學角度來說

動漫現作為文學變異學的典型代表,在很大層度上具象化的表現了文學變異學的實質。當兩種文化體系理解同一種事物達到一種共識性思想層面的死後,其實對於雙方來說都是進行了自身的變異化過程。而就某一部動畫為例,文章更需要將兩者文化進行解讀。對於國漫來說現在的情況更偏向於「四不像」的階段,而這種階段更像是「變異」過程中的一個點,進行時狀態,而關於你這篇論文,基本也需要從《大鬧天空》動畫電影以及中國文化發展,到《喜羊羊》、再到《鎮魂街》這種中國動畫環境進行主觀性的解讀、淺析,中國動畫市場如果就專業術語來形容,是有悖傳統動畫發展的,但新形勢下中國動畫市場衍生出新的發展和機遇。但對於日本來說,傳統的動畫發展模式不能同國內進行比較。所以需要你自身的解讀,找出共同點進行比較。


如果是想就《寄生獸》這部作品進行展開,來寫非動漫題材,而是哲學或者科學相關的論文的話,那麼我認為首先最好是先理清楚寄生獸裡面可以寫的幾個觀點:

1.寄生獸最開始的觀點,可以說是是個人都能看明白的,不用說,就是環保相關的問題了。基本上這個是非常老套和常見的主題。只要順著環保,人類和地球的矛盾,如何才能保護環境,才能維持生態平衡,如果做不到的話就會如何如何這些方面去寫。然後還可以把「寄生獸」這個概念擴充化,比如引申成病毒之類,現實中確實存在的問題,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就行。如果還希望多增加一點動漫相關的元素的話,那麼個人建議可以去找一下一部老番,叫做《地球少女阿周那》,那部也是環保題材,個人感覺裡面也有一些東西可以拿出來一併說。因為寄生獸雖然動畫是最近的,但原作可是很早以前的。

2.寄生獸後面的觀點其實就和前面有了相當大的區別了。我個人猜想應該是岩明均在創作過一段時間後,發現環保這個題材還是太過小氣,光是什麼地球意志,為了平衡地球毒素,平衡人類而搞出了寄生獸,讓這種生物成為人類的天敵什麼的,故事既不好寫,而且容易滑入單純的殺戮和獵奇的故事軌道。所以,他在之後進行了較大的調整,特別是對廣川市長等一行對手的描寫,使得主題升華成了,如何才能在地球這個大家庭里大家一起和諧的生活。所以,從這方面入手也是相當好的。特別是,和諧共存這個主題有著明顯的加分傾向,用起來肯定是無往不利。

基本上,只要有了這些點,那麼也多少能夠寫出相當一部分東西了,至於如果還有更多的需求,那麼比如「母性」啊啥的都可以添加進去,然後再把「地球」、「母性」、「共存」、「和諧」、「互補」等等元素也放進去,自然就會顯得非常飽滿了。

當然,問題的話就是,太多太散的元素會減弱主題,至於要選什麼,還是看個人選擇吧。

文:編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