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到一個新進的學弟

也是資電裡工前五名研究所畢業的 

( 前五名, 就是台清交成中央... 以前有人說第一名是天大地大的台科大 )

 

開始討論起 選擇工作的問題

好多念理工的第一份工作,總是有著相同類似的問題

 

先分為兩類來說吧,

研發替代役

其實我一直覺得現在的研發替代役對新鮮人來說,

外在環境的變化下,有些許的不公平

因為現在的當兵一年不到

之後出社會選擇工作,

通常第一份工作,也都還在適應當中,

可以利用第一年學習之後,才慢慢調適

 

一直有著被綁著心態,在薪水上對於公司 

除了還無經驗外,還有兵役的綁約

根本毫無籌碼

但是,未進入的學生們除了從ptt tech job 吸取資訊外

幸運點的,就是要靠已在業界闖蕩多年的學長透露訊息

才有可能選到一家 較為合適自己的公司

 

退伍新鮮人

學弟問到說, " 好多人都跟我說如果IC 廠跟系統廠來選擇,盡量要選擇IC廠, 錢比較多, 學到東西也比較多 "

這讓我想到好多好多點,坦白說

有些現象的因果到底是為何?

其實以我一人之力,無法看透

 

1. Loading effort 往上游丟

品牌商(h牌. d牌, N牌 M牌...) 在面對系統廠之時

大玩兩手策略,分別將不同階層的產品線 交由不同的台灣系統廠代工

讓系統廠之間彼此狗咬狗 一嘴毛, 能賺的毛利降到如此之低

這種遊戲已經玩了大概有十幾年了

 

系統廠量大的產品賺個10~5% ,金融匯率來個通貨膨脹

一下子利潤就全被吃掉了

所以這種攻量大產品的系統廠,在同一時間go 十幾個專案產品線

就會看到明明同一個team , 每一個人都掛不同Project leader的現象

這樣子的紛擾,玩了一陣子,沒有梗了.

 

就在這一兩年,品牌商覺得還可以繼續砍

那麼系統廠的對策就是,那我乾脆不養研發RD,或是少量研發RD,

專心做整合製造,從無到有的產品前期過程

全都交由IC廠來做,要嘛做BSP公版(反正大家都要推soc)

要嘛做total solution.

 

IC廠, 或是IC代理商在原本的利潤下,因應客戶的需求

只好開始多聘請software RD,和FAE,來解決多出來的工作量

那麼這樣就會擠壓到IC 廠的獲利空間

畢竟案子越來越難做,不像以前 IC tape out出來,文件寫一寫

台語: 咖喇喇 (腿伸一伸), 錢就進來了

 

於是在IC廠的工作,對於軟體工程師來說

整個系統從無到有的過程,的確是會碰觸到

會比較了解,到底整個產品是怎麼架構起來

細節上會比較清楚

另外,在周邊元件的IC, ISP ,DSP, 之類的

則是對於與主系統怎麼去溝通

bus protocol , IIC ,時脈的過程較為清楚

這些工作,的確相較起來是比較硬的

因為是免不了的硬底子功夫

那薪水相較系統廠會不會比較多呢?

 

我想其實是差不多的.

薪水這種事情是看"價值" 而定的

而不是 看你會的東西硬不硬

雖然兩者還是有些相關性

但不是絕對

 

系統廠通常口袋現金很多,要能幫助它量產關鍵點RD

即使這個RD不知道怎麼將RD 從無到有時做出來

但是能夠利用各個環節幫助產品順利生產

那麼價值也不會 IC廠的實作RD低

價值不低,自然薪水也不會太低

 

相對的,很多台灣IC 廠,將很多軟體當作可消耗的人才

案子不停接, 身體用壞掉的,就換新鮮人

------------------------------------------------

拉回來,學弟的問題

我想到了以前第一份工作的老闆跟我說的話

" 什麼叫做 技術核心? 哪有甚麼工作沒有技術核心,

每種工作都有它需要發揮的價值,端看你怎麼發揮"

 

或許 新鮮人工程師總是 太過於技術本位 

導致偏向某一方向的走法,而看不到其他走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