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 1682 篇文章

古今中外,一年四季,發熱都是兒科門急診最常見的就診原因,也是家長朋友們養育孩子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兒童常見病症,當孩子高熱不退時,愛子心切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常常焦慮不安、手足無措,反覆帶孩子到各個醫院的兒科門急診排隊就診,甚至一天之內奔波2-3家醫院反覆就診。

其實,發熱是對疾病的一種防禦性反應,是人體爲了保護自己清除病原體必須進行的免疫反應,就像打仗時攻擊敵人的炮火。在兒童的生長髮育過程中,發熱是提高免疫力必須要經歷的病理生理反應,很多常見病毒感染就像打疫苗一樣,對孩的健康成長利大於弊。

很多時候,家長朋友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見到兒科醫生了,診斷孩子是普通病毒感染,諸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囑咐帶孩子回家簡單用藥、加強護理,2-3分鐘就結束了診療。這樣的就醫過程有時也是必需的,因爲排除了引起發熱的嚴重疾病,但是,大多數情況不是必須的,對於維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是最有利的。

兒童發熱的病因,最常見的是普通的感冒腹瀉,在家裏適當加強護理、調整飲食、適當多飲水,開心愉快的放鬆玩兒幾天就好了,但愛子心切的家長朋友們偏要帶孩子到人山人海的醫院看病,主要原因是因爲不知道如何觀察評估兒童的病情輕重,害怕沒有及時處理耽誤了治理,影響了健康。因此,很多家長朋友希望學習一點兒科知識,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評估孩子病情和健康狀況的育兒技能。

人們常說,兒科醫生最懂孩子,兒科同仁們也以孩子的代言人而驕傲自居。在日復一日的臨牀工作中,看懂孩子是兒科醫生和護士的基本功,懂孩子、愛孩子、爲了孩子,這是家長和兒科醫護的共同意願。兒科醫護評估觀察兒童病情的過程,可以簡單歸納爲便於家長朋友們學習的“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醫”六步,在此分享與大家。

一笑

發現孩子發熱了,首先別恐慌,更不能在孩子面前驚慌失措,應該先微笑着對着孩子,和孩子溝通交流,詢問觀察孩子是否很痛苦。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也開心地微笑、或者手足舞蹈地歡笑,無論是小嬰兒的表情語言,還是大孩子的話語,只要是開心愉快的迴應您的微笑,問題就不會太大。

很多時候,本來孩子的病不重,家長恐慌痛苦,把孩子嚇得恐慌不安;孩子恐慌不安了,家長就更加痛苦,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開心愉快的心情有利於自身免疫力的發揮,有利於病情的早日康復,而痛苦恐慌的心情不利於孩子的病情恢復。因此,爲了準確判斷病情,爲了兒童的身心健康,請微笑面對孩子生長髮育中必須經歷的溝溝坎坎。

二看

儘管兒童發熱嚴重疾病不常見,但必須嚴密觀察以防延誤了嚴重疾病。注意觀察孩子的全身狀況和吃喝拉撒睡玩等日常活動,發現異常,立即就醫。

1、觀察孩子的表情是否痛苦,皮膚黏膜顏色是否有變化,是否新長出了皮疹等異常組織。如果孩子看起來情況糟糕,皮膚蒼白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3 s,頸強直,行爲動作神態有異常,儘快就醫。

2、觀察孩子的體溫、心跳、呼吸等生命體徵,識別危及生命的症狀。勤測體溫,發熱急性期每隔4小時要測一次,記錄變化情況。如果達到了高熱(39-40.4℃),1-2個小時就要測一下。如果出現諸如呼吸困難、氣喘、全身蒼白髮紺、全身鬆軟無力等,儘快尋求緊急醫療服務。

3、觀察孩子是否吃得香、拉得好、睡得穩。如果發現孩子嘔吐吃不下東西,大便稀溏、小便少,大小便顏色和平常比較有變化、帶血,也許儘快就醫。

三逗四玩五吃

孩子生病了,陪伴很重要,但儘量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逗逗玩玩,讓孩子放鬆心情,有利於觀察病情變化,也有利於病情恢復。

吃喝拉撒睡玩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內容,保障孩子吃喝拉撒睡玩都好是養育孩子的目標。孩子病了,讓孩子適量吃東西,不過飢、不過飽,可以喂些糖鹽水來補充水分和營養,同時促進新陳代謝。如果孩子精神狀態和進食狀態逐漸轉好不必太擔心,如果孩子吃不下東西,甚至連水也喝不下,也是儘快就醫的指徵。

六就醫

發熱超過3天不好轉、上述“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過程中發現任何異常,都必須就醫看兒科醫生。最好是選擇就近就醫,便於複診和隨訪,也可以避免路途奔波。就醫後要遵醫囑,如果初診醫生認爲需要轉診或轉院,要把初診的記錄和檢查化驗資料帶好,以便於再診醫生了解病情變化,有助於儘快明確診斷和治療。

健康是一種相對的狀態,在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地與不同疾病的戰鬥會使孩子更健康;許多情況下,如果大人多給孩子點自信,孩子不需要過多的醫療干預,完全可以靠簡單的醫療幫助和自身健全的免疫防禦系統解決問題。我們所能夠做的,是幫助孩子,用藥物、醫術、仁心,還要用堅強的精神和正確的態度。謹記:孩子發熱莫慌張,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醫。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

徐靈敏 主任醫師

好書推薦

爲了傳播兒童健康知識,讓家長學習到更多育兒知識和技能,也培養孩子看書學習的好習慣!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徐靈敏主任醫師撰寫,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了科普圖書《兒科常見病解惑》,全書詳述如何爲兒童的生長髮育保駕護航、如何防治兒童常見病,內容通俗易懂,您可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