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學校的辦公室有個展示櫃,裡面放了國內某中學跟他學習結為姐妹校時贈送的禮物,其中圖一的這本書書名的英譯,Paper cut in China,看得我手指隱約感到淡疼??

如果要把這個書名回譯成中文,大概是《中國紙割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還有,這本書的英文書名 Paper cut 沒有複數標記(常見語法錯誤,不意外),是不是要理解為某個幸運兒挨刻骨銘心的那一道 paper cut 呢??????

好了,不痛不癢的部分說完了,接下來說說翻譯吧!

A: What happened?

B: Ouch! I got a paper cut!

記得多年前就曾好奇問過自己, 「Paper cut 的中文叫什麼?」紙傷??割指?血書?哈哈哈

當年功力不夠,想半天沒想出來,就覺得中文沒有 paper cut 這個說法。

不過難道只要老外才會遇到這種血光之災嗎?中國人沒有這種傷的名稱,所以就都神功護指、紙張不入嗎?

英文的 paper cut 是名詞,甚至可以慘絕人寰地加複數 paper cuts!!!??????

但是中國人要表述這種悲慘遭遇時,幾乎都用動詞。搜了一下谷歌,果然都是以動詞形式出現:

所以...

What happened to your finger?

  • 外國人會用名詞回答 Its a paper cut.
  • 中國人會用動詞被動語態回答 「被紙割傷了」、「被紙劃傷了」。

這個例子說明了翻譯的一個基本技巧:transposition,詞性轉換。

詞性和感情一樣,都是強求不來的????

翻譯的時候,如果強求譯文一定要跟原文詞性一樣,把明明不合適的詞性勉強放進譯文里,只會弄得大家都不開心??

有時詞性很重要,尤其是一些法律用語。但是一般來說,原文的詞性參考一下就行,選擇符合譯入語習慣的詞性才是王道!!

? 2019 Kenny Wang, PhD.

我在 西悉尼大學 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 ??

吐槽微博一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