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旅行需要點運氣。

譬如說,不要水土不服、不要陰雨綿綿或暴風雪、不要遇到景點不開放、不要遇到犯罪者。

這次,運氣不錯,比較上次遇到後面三項,這次只遇到前面兩項,哈哈。

第二天一早,由昆明直飛中甸(香格里拉)迪慶機場,海拔1800多公尺陡升至3000多公尺。

2.jpg

香格里拉(Shangri-La)最早出現在1933年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文中寫著喜馬拉雅山的景緻,中文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另外因為看了許多關於香格里拉的電影,我總覺得這地方該是仙境,因此我對此地期待甚高。

但奧少年身體的我,彷彿身掛槓片千斤重,已經舉不起手臂了。

當時我還搞不太清楚狀況,只是直覺性認為自己身體不舒服,還是多買幾罐氧氣瓶。於是買了兩大一小氧氣瓶。大瓶100人民幣,小瓶68人民幣。

那時沒有發現自己缺氧嚴重,連數學也不會算,唏哩糊塗地跟著藏族地陪上車,驅車先到納帕海自然保護區。

途經迪慶,是雲南唯一一個藏族自治區,人民還維持著純樸的生活。

1.jpg

20046312_1406823402698651_4469311836388903736_n.jpg

遊歷納帕海有幾種選擇,一是漫步,二是騎馬。馬是顛馬,因為與一般馬匹相比,要為矮小,又稱矮腳馬。

滇馬耐駝重,是茶馬古道重要的運輸動物。也因此這次旅行,我學會手抓樁頭,腳踏蹬腳,翻身上馬一氣呵成的這項技能,哈哈。

騎馬逛納帕海有分幾個行程,第一個便是100元人民幣的體驗行程,較之200~300元的行程來說,就只是在鄰近草原走動。200元行程可以到納帕海。300元可以到土司家。

土司是在地少數民族的首領,若在台灣,我們會稱為酋長。土司在當地可說是土皇帝了。但相對的土司家族也要為此負擔保護族民的工作。

因為跟團旅遊有時間限制的關係,我們選擇付了200元人民幣後,騎著滇馬(矮腳馬)來到納帕海。只是望眼所及著實讓我驚訝,甚至有些失望。

3.jpg

在來到納帕海之前,我總想著被稱為海,一定很大。實則不然。因為地處內陸,未曾見過海,當地人習於把占地遼闊的大湖泊稱之為海。

但納帕海呈現長條狀,兩岸亂石護堤,在我眼中是人造運河,而非湖泊啊。

不過藏族的馬伕說納帕海的大草原原先在五月梅雨季會下起大雨,有時會淹沒整個草原,而後六月綻放野花,然而近年來氣候變化,現在還在旱期,因此草木不發,看不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緻,挺可惜的。

藏族馬伕說:這片草也快吃完了,下周他們就要遷徙至更高海拔的山上放牧。

可見至今他們還保留著放牧的傳統。

草原上除了毛黑的氂牛外,還有黃牛及黃牛與氂牛交配而生的滇牛。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常說來雲南要嚐嚐氂牛肉,但因為天氣變遷,更為炎熱的關係,數量漸漸稀少,所以氂牛肉價格高昂,市面上我們吃到的都是黃牛或滇牛肉。

在草原上氂牛屬於高經濟家禽,除了肉以外,他的皮毛、牛奶都極為珍貴。其中氂牛奶還可以拿來餵養藏獒。這次我們也有遇到藏獒守在主人家門口,看到我們騎馬經過,就汪汪直叫,蹦蹦跳跳。好險他是綁住的,而且還相隔著納帕海,拿我們沒辦法,哈哈。

6.jpg

5.jpg

因應遊客的到來,納帕海的藏民也出租藏族服飾,供遊客拍照,很有意思。這次旅遊常常遇到這樣的攤位,出租各族民族服飾,供遊客cosplay。

離開納帕海後,我們便往普達措國家公園前進。

7.jpg

一路上地陪叫我們先吸點氧氣,預防且緩解高原症狀,我乖乖地吸了幾口,其實沒有啥味道。但坦白說,在台灣住院時,我也吸過純氧,大概心理作用,覺得台灣醫院的比較純,且冰涼有勁(?)。

在此時,地陪其實已經發現我不對勁了。此時我的高山症確實發作了。團員跟我說話,我反應極慢,也聽不太懂大家在問我什麼,呼吸困難,心跳脈搏急劇。逼得我只好每走幾步路就吸氧氣,對於屬都湖的印象也因此極為淺薄。

 

9.jpg

 

 

屬都湖位在普達措國家公園內。

屬都湖有環湖的木棧道,共2.7公里,若是有興趣,慢慢遊歷大概要花2.5小時步行。不走回頭路。

這次旅遊,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就是每個地陪都跟我們說雲南所有旅遊路程、景點,只要走上了導覽路線,就不走回頭路。

 

關於「不走回頭路」這句話,當地地陪說是緣自於馬幫。

雲南地處邊陲,地勢崎嶇,交通不便,為求生存與貿易往來,組成了馬幫,由馬鍋頭(馬幫首領)招聘在地男丁在顛簸、狹窄的茶馬古道縱走,人稱趕馬人,又稱馬腳子(藏語叫臘都。因為古道狹窄,僅容一輛馬車通過,一旦兩馬幫相會,就是生存抉擇的開始。

若是童話故事,黑羊白羊要過橋,只是誰先過的問題而已。

但古道狹長,並不容許馬隊折返回頭。那麼就只剩下誰要犧牲自己的馬與貨物的問題。

馬幫人馬除了預見盜匪外,各馬幫並不鬥毆。預見這情形,會視要去的地點最需要哪種物資,挑選後留下,其餘都連馬帶貨推入山崖。一定會有人損失慘重,也因此養成了在地人一個習慣,絕對不走回頭路。

 

聽起來邏輯不通啊!

 

所以我查了許多有關馬幫習俗這件事,個人覺得應該不是"黑羊白羊要過橋"的困擾養成的習慣,而是跑馬幫、趕馬其實是極其艱困的工作。一般人不會輕易從事這工作,寧可在家待業、務農、放牧、狩獵等。甚至視身為"馬腳子"為恥。但在家靠女人,不就更可恥嗎?因此為了養家餬口、給家人好生活,當時的雲南男人義無反顧趕馬賺錢去。

當年雲南、四川、西藏到各城鎮的道路並不平靜,更沒川藏公路,沿路遇上毒蛇猛獸、盜匪等機會極高,因此必須要有破釜沉舟的意志,才能有勇氣走完這整段商貨貿易的路。不走回頭路,應該是指"勇往直前,不輕易退縮"的意思。

8.jpg

我們團後來因為我和另外有一位團員的高山症,選擇坐船穿越屬都湖,也算是不走回頭路。

或許是來的時間點不對,花未開,葉未枯,錯過普達措國家公園與屬都湖的春秋景致,但在湖上遊船,也是相當愜意的一件事。

 

穿越屬都湖後,我們似乎是坐巴士(因為高山缺氧,腦袋混沌,沒那段的印象),來到高處俯瞰碧塔海。(還是我們先去碧塔海一路走到屬都湖?沒印象啦。可見我的高山症很嚴重。瀕臨腦殘狀態。)總之,碧塔海藏語是"毛毯"的意思,在藏民心中地位極為崇高,藏民視其為「神山聖水」。不辜負這盛名,碧塔海也是極為重要的濕地。

10.jpg

老樣子,天公不作美,這次到了香格里拉沒有拍出絕美照片,也沒拍出碧塔海的美。

藏族地陪說:「其實香格里拉對每個人定義都不同,因為每個人心中的日月不一樣。」

她說得沒錯,我們對香格里拉期待過高,失望機會更高。但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聖地,自己的香格里拉,自己心中的日月。

12.jpg

最後,不免要談到藏族吃什麼。

這次出國玩,抱持著來到當地入境隨俗的原則,我把地裡課本上記載的東西都吃過一遍了。舉凡酥油茶(鹹+牛油=一杯150CC就讓你膩了)、 耙耙、青稞餅、窩窩頭、氂牛、冬蟲夏草、鮮花餅、苦蕎茶、光餅、燒餅,那些有上餐桌的,都嘗試了。
只是,因為藏族除了天葬外,還有水葬。在藏民的宗教信仰中,單數為吉,雙數為兇,唯一一個雙數為吉祥數字的是108。相傳是因為佛祖死後遺留了108顆舍利子。
也因此,藏民族會將德行高潔的死者大體支解為108塊,放置天葬場,供禿鷹吃食。水葬則是放到水葬湖泊中。
所以大部分的藏族人不吃魚。而我們這八天,天天吃魚。(悚然)
還好,下面這張照片沒有魚。是今晚晚餐。說是藏菜,但,實在看不出來。只是,吃起來都有藏香及紅景天的味道就是了。

氂牛牛骨湯相當濃郁黏稠,但牛的腥味相當重,其實喝不完,就放棄了。照片中就有耙耙,以青稞製成,口感微甜,有纖維顆粒。如果大家有吃過玉米製成的麵食,大概就是那口感。

由耙耙往右數,分別是"吃起來像是油雞"、青江菜、燉牛肉、涼拌小黃瓜、"吃起來像是蜜汁火腿"、"吃起來有強烈紅景天味道的涼拌雞絲還是豆製品?"、"我最討厭的冷凍玉米青豆"。

很顯然的,最後那道冷凍玉米青豆太歐美了,我敢肯定絕對不是藏菜。(笑)

中間那盅是陶盅絞肉。很像是台灣微甜的瓜子肉。我很喜歡。(喂)

123456.jpg

總而言之,香格里拉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也讓我畢生難忘。

因為今晚到飯店後,我就吃足了高山症的苦頭。

藏族地陪叫我「妞妞」,限制我不許洗澡洗頭,怕我昏迷在空氣不足的浴室。但妞妞我還是洗完澡,洗完頭了,不然,我會睡不著。在每天洗澡洗頭這件事上,我就像莫曦一樣,有潔癖。XD

不過,顯然我多慮了。因為當天晚上,我是睡不著的。因為缺氧,我每個小時驚醒一次,無法呼吸,無法平躺,只能半臥在枕頭上,吸氧氣,再嘗試入眠。(超像古時候有錢人吸鴉片煙的姿勢,這次我花在氧氣上頭的錢也頗可觀。還仰賴其他團員捐贈兩瓶沒吸完的氧氣給我,不然我大概要花三千塊台幣在氧氣吧?)
真是一次難忘的人生經驗啊!香格里拉!(咬牙)

 

但我相信即便此次在香格里拉因為缺氧、天候的緣故沒見到它的美好,在很多人心中,香格里拉真的是「心中的日月,心裡的桃花源」。

問我,我「心中的日月」在哪?

那必定是我的小說世界。

而最讓我嚮往的地方,就是,長命女(太歲五瘟)裡頭的太歲他眼中那片金黃色的麥田。

我的歲月之神,我的太歲。

我的桑門。我的向希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