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虎丘──蘇州自由行之六


虎丘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號稱『世界第二斜塔』的虎丘塔可為景區代表

 


據說  蘇東坡曾云「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終於走完七華里的山塘街  來到虎丘景區南側的“頭山門”

 


頭山門內高懸著九龍金匾  “虎阜禪寺”四字是康熙第六次南巡江南時所題

 


進入頭山門  大道直通驗票口  白匾黑字“吳中第一山”是貝聿銘所寫

 


相傳遠古時期蘇州是一片大海  海中島嶼星羅棋佈  虎丘就是其一  名曰“海湧山”
如今虎丘海拔僅
34.3米  人工河道如護城河般環繞  驗票後便踏上跨河的“海湧橋”
海湧橋是花崗岩單孔拱橋  橋長
18.3米  兩側各有六隻石獅

 


儘管虎丘並不高  見到電瓶車時毫不考慮就購票上車了  途中看到也有馬車

 


車拍沿途風光  車由南側逆時針遶行  沒幾分鐘就抵達虎丘塔北側

 


虎丘塔  建於後周顯德六(
959)年  兩年後(北宋建隆二年)建成
七級八面  高
47米餘  仿柱半拱磚身木檐  外圍的木質結構均已毀於祝融

 


晉代塔旁有虎丘寺  唐改稱武丘報恩寺  宋為雲巖禪寺  故虎丘塔亦名雲巖寺塔
明崇禎十一(
1638)年整修時已發現塔身向東北方傾斜

 


1956年整修時  在第三層夾層内發現大批佛教文物  現存於蘇州博物館第六展廳
1956年及之後進行的多次加固  包括灌漿、用金屬固定等  目前石塔斜度穩定
原塔頂似受雷擊損毀  重建的頂層採正常的鉛錘線和水平線  明顯與老舊的塔身不同

 


塔北有通幽軒和玉蘭山房  塔西南有致爽閣

 


虎丘的最高點上原有佛殿  咸豐十(
1860)年毀於兵火  民國十九(1930)年建致爽閣
民國二十一年于右任避暑於此  題虎伏二字  故致爽閣又名虎伏閣  (手機拍攝)

     

 
因為搭車上來  參觀順序全顛倒了  塔的正前方是登上塔前平臺的樓梯
平臺前緣的石欄杆上有許多石獅  緊鄰樓梯兩側的石獅被遊人摸的又黑又亮

 


愛貓的人總難敵貓兒的魅力  即使是石雕的大貓也不例外

 


欲罷不能啊!

 


下得樓梯  繼續拍大貓

 


梯前有一石座  一群團客忙著立銅板  沒聽清楚他們的導遊說什麼

 


“御碑亭”建於光緒十三(
1887)年  內立三碑均斑剝  中為康熙所書  兩側為乾隆書
(手機拍攝)

 


千頃雲閣  虎丘山上有不少亭、軒、堂、閣  地圖標示不多  就隨緣觀看唄

 


兩位好友在景區南門外歇息  那位健步如飛的好友和我分頭遊虎丘
一個人亂逛  稍一不留意就會從側面下山了  趕緊回頭

 


記不清這些亭、軒、堂、閣的名稱  它們並非熱點  遊人也不多

 


幸好大紅燈籠和吳旗沒有遍布各地  僅在這一條路上營造些氣氛

 


山上還有一個小郵局  只注意角落的石雕  忘了該寄張明信片回家做紀念

 


“登高邱而望遠海 倚長劍以臨八荒”  早年于老的字和晚年大不相同啊(手機拍攝)

 


劍池  拍左圖時 我所在的位置相當於右圖上方紅衣女子處
以手機拍右圖時 我所在的位置相當於左圖上方黑衣男子處  其下洞外刻著別有洞天

 


相傳劍池盡頭的石壁下有秘道通往塔底  可能就是吳王闔閭的墓地
“風壑雲泉”為米芾所寫?  “劍池”為王羲之所寫?  恐也未經考證

 


劍池西側上方有第三泉

 


相傳茶聖陸羽在唐貞元年間來到虎丘挖了一口石井  井水清甜可與天下名泉媲美
(
手機拍攝  註:天下第一名泉為鎮江揚子江泠泉  第二為無錫惠山石泉)

 


石觀音殿毀於文革  曾改建茶室及商店 
2006年才重整以遺址面貌呈現(手機拍攝)

 


通往洗手間的幽靜拼石路面以及未能發揮功效的商店設計

 


穿過此門  回到景區的中軸線上

 


依著山勢而下

 


除了塔以外  景區內主要的景點都在這一帶
圖左是千人石  又名千人座  因晉代高僧竺道生在此講經時  眾人坐石聆聽而名
從大紅色“虎丘劍池”四字旁  進入“別有洞天”便是劍池

 


“生公講臺”看著挺新  不知是何時、何人所書



白蓮池中的“點頭石”   呼應「生公說法  頑石點頭  白蓮花開」的故事
此刻方知之前那布滿紅燈籠與吳旗的樓梯就是通到這兒的

 


二仙亭  “昔日岳陽曾顯跡  今朝虎阜再留踪”
石亭為清嘉慶年間重建的  相傳呂洞賓曾和陳摶在此對弈

 


繼續向南走  沿途有真孃墓、枕石、試劍石、憨憨井  都沒拍哈
  此“斷梁殿”就是面對海湧橋的二山門  因主樑由兩根木料建成而名
正門楹聯 “塔影在波光山接屋  畫船人語曉市花聲”

 


據說斷梁殿建於元朝  這是網上找到的清末或民初的老照片

 


斷梁殿後門的楹聯為啟功所書的乾隆詩句

 


剛進景區時沒拍到到海湧橋上這對母子

 


上:海湧橋是單行道 出口必須繞經西側的橋  下:在橋上見到停駛的小木船

 


走出頭山門  才想起之前似乎也沒拍  故以手機記錄之
門前便是山塘街與山塘河  有遊船碼頭可搭船到閶門

 


再對照一下網路上的老照片  和二山門一樣  原本方形的門被改成拱門
“山清”“水秀”依舊   “古吳攬勝”更上層樓   還多了一幅楹聯
“水繞山塘笑舊日鶯花笙歌何處  塔福海湧看新開圖畫風月無邊”
雖然原始虎丘的佛教氣氛已遠  他日若到蘇州  仍想再探虎丘古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