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多年前,神州大地上曾經有一位的奇男子,他英勇就義時年僅一十六歲,但已經是名震江南的抗清英雄、詩國翹楚,他用自己短暫而輝煌的生命譜寫了一曲華麗而悲壯的青春之歌,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少年英雄夏完淳。

夏完淳是松江府華亭縣人,其父夏允彝是明末福建長樂知縣,清兵入侵後夏允彝積極抗清,起陳子龍等人一起組織義兵抗清,夏完淳自幼聰穎,五歲熟五經,七歲曉詩律 ,被時人譽為神童,後來又師從陳子龍,學問精進。1645年清軍南下,夏允彝陳子龍率兵抵抗,夏允彝兵敗後投水殉國,14歲的夏完淳隨其師陳子龍在江南各地繼續抗清。

後來著名大漢奸洪承疇派人去吳勝兆(聯明反清的松江提督)處抄家時,發現了被南明魯王密使遺漏在那裡的夏完淳的謝表,於是,夏完淳在嘉善被捕,並且即刻解往南京。當時,夏完淳正準備渡海南下到魯王處東山再起,共圖大業,卻因為沒能早走一步而不幸被捕。

在南京總督府的大堂上,夏完淳見到了他曾經十分仰慕、如今卻不屑一顧的洪承疇。

洪承疇擺出一副長者的樣子,一見面就對夏完淳展開了勸降攻勢

「童子何知,豈能稱兵叛逆?誤墮賊中耳!歸順當不失官。」

夏完淳氣宇軒昂地站在大堂上,絲毫不為之所動,他假裝不知道眼前人就是大漢奸洪承疇,高聲答道:「我聞亨九(洪承疇字亨九)先生本朝人傑,松山、杏山之戰,血濺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動華夷。吾常慕其忠烈,年雖少,殺身報國,豈可以讓之!」

兩旁站立的衙役告訴他堂上就是南京總督洪承疇時,夏完淳冷笑一聲,怒斥道:「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聞之,曾經御祭七壇,天子親臨,淚滿龍顏,群臣嗚咽。汝何等逆徒,敢偽托其名,以污忠魄!」面對義正詞嚴、毫無懼色的夏完淳,做賊心虛的洪承疇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如坐針氈,無言以對,只得草草結束審判,將夏完淳打入大牢。

雖然夏完淳入獄時正值十六歲的青春年華,卻已抱定了必死之心,但並不因此而頹然絕望,坐以待斃。他把深牢大獄當成自己的書房,吟詩作賦,談笑自若,還續寫父親夏允彝的《倖存錄》。

這個年輕人的樂觀堅強深深感染了他周圍的獄友,他們相約堅持反清復明之志,雖九死而不悔。

當死刑的判決傳至時,夏完淳平靜地要來筆墨紙硯,一揮而就寫下了另一篇傳誦至今的名文——《獄中上母書》,在這封書信的最後,夏完淳寫道: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噩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快意恩仇的青春俠客之風、視死如歸的少年英雄之氣力透紙背,撼人心魄,令古今讀者肅然起敬。重陽節後的第十天,在秋風蕭瑟、落葉飄飛的南京西市,夏完淳昂首挺胸、面容沉靜地走上了刑場。面對著劊子手寒光凜凜、鮮血淋淋的屠刀,夏完淳傲然而立,絕不屈膝。劊子手被他的凜然正氣所震撼,只得閉著雙眼按照他的要求從正面行刑。

在即將永遠告別這個世界和親人的時刻,夏完淳的耳邊肯定會響起被捕時作的那首決心赴死的《別雲間》——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