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講座:章法分布50例(五)
作者:佚名  來源:金石書畫論壇

  41.點畫粗細法

  點畫粗細法,系指入印文字的點畫在章法布局中有粗有細之謂。例如附圖中漢印「蠻夷里長」,其中「蠻」字的筆畫很細,「夷里長」三字的筆畫很粗,兩者之間粗細相當懸殊。

  漢印「南深澤尉」,每個字的點畫之中,有粗畫也有細畫,其排列系粗細相間的形式。這類印作端莊古樸,跳躍靈動,變化多端,洋溢著波瀾壯闊、生動無比的氣息。這類布局得到歷代印人的承襲與發展,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藝術佳構。如「高鳳翰印」、「動正用和」兩印,均是典型的點畫粗細法印章。「粗」與「細」沒有任何標準與尺度,在印章上兩者只是比較而言,粗粗細細,相輔相成,猶似亂石鋪路,大塊小塊,組合成錦繡文章。

  42.點畫放射法

  放射是一種物理現象,後運用至數學、幾何、建築等各類學科中,成為社會、自然、人類生活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在美術、線條藝術上,以某一點為中心,向四面發散輻射,或者以某一點為基準,向某一個方向擴展散延,這種形式即為放射形式。古往今來的篆刻藝術家洞察到了這一點,採用這個原理與形式,運用到篆刻治印的章法布局中來。如附圖中何震的「放懷」印,齊白石的「奪得天工」印,都特具放射法特徵,屬整體放射。

  我們還可以看到局部呈放射形態的印章。如古璽「長乘車」、晉印「廣典衛令」中的「乘」與「典」兩字,呈放射狀。此外,還有一種印章,印文有多組、多個局部向不同方向作放射狀,如「千岩秋氣淳」的「岩」與「氣」兩字。

  放射法印章新穎別緻、趣味性特強,在篆刻藝術中給人以一種鮮明的衝刺式靈動感,很有魅力,值得我們去探索研究。

  43.點畫粘連法

  附圖中白文漢印「楊博」,「楊」字的許多筆畫都緊緊地粘在一起,線條和線條之間幾乎沒有間隙與留紅。確切地說,它的筆畫粘連在一起了。再如漢印「萬延年」,其印文的某些線條亦粘接並連,猶如銅板銅塊,埋在地下年久日深,鏽蝕斑斑,故這種朱文印俗稱「斑銅印」。無論是爛銅印還是斑銅印,它的共同特點就是印文的線條與線條之間時有粘接並連,這也是與印文破殘法的不同之處。粘連法印章的總體風格是蒼古淳樸、典重高雅、落落大方、自然天成。正因為如此,後來印人特別青睞,精心加以仿效,佳構迭現。如陳衡恪的「無娛為歡」,四個印文皆彩用粘連法,氣貫全印。

  明清以前的粘連印,「天人合一」而成者居多,明清之後的粘連印,印人刻意而為者居多。在設計粘連印時要掌握「有度、有數、有味」六個字。「有度」即合理,達到預想的效果即可,不能過度,不能一意地追求粘連,「有數」即粘連在何處、粘連多少應心中有數,不能隨意率手而為,毫無目標;「有味」即有趣味、有意境,不能盲目亂粘一氣,要有選擇,有「恰到好處」的全局觀念。

  44.點畫方折法

  點畫方折法即人們常說的點畫採用方折而不用或基本不用圓轉流麗的線條。如附圖中晉官印「殿中武力司馬」,印文線條橫平豎直,線條的拐彎轉折處也是直角交接,基本沒有圓意,體現了方折法印章的特色。再如瓦當「京師瘦當」,筆畫也都充滿方折氣息。

  點畫方折法印章源遠流長,從殷商有印章以來就一直被運用繼承。鄭燮的「板橋」一印,線條方勁挺拔。陳堯廷的甲骨文印「往事越千年」,猶如刀槍劍戟,縱橫豎斜,清新悅目,令人生愛。此外,丁敬、趙之琛、陳豫鍾、鄧散木、趙之謙等,無論是浙派印人還是皖派印人,都善用方折法治印。值得一提的是,齊白石的印章堪稱方折法的典範。如其「有衣飯之苦人」一印,每根線條單刀直入,不是放射延伸,就是直衝到底,方折的意境與氣息表現得淋漓盡致。

  方折法印章的藝術特點,貴就貴在剛勁上面,它給人的感覺是爽直暢達、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這正是力量的象徵,陽剛的表現。它的線條無論是橫還是豎,都是挺直的,所以最宜用沖刀與切刀來刻。而沖刀與切刀正是篆刻藝術中最基本的刀法,所以方折法印章,亦最適合篆刻愛好者初學與臨摹。

  45.點畫圓轉法

  印文的線條有方折的,也有圓整的,我們稱印文線條圓轉的印章為「點畫圓轉法」印章。如附圖中「公孫中印」,其印文線條以圓轉為主,轉折處也呈圓角之狀。另「曹」一印,每個點畫皆呈圓狀,多姿多彩,異常別緻。圓形不僅在數學、化學、物理學領域中存在,在動物界、植物界,在山川自然、人類日常生活中都無所不有,而且也是繪畫、書法、篆刻、音樂、攝影等藝術門類的審美形態之一。圓,寓意完美。在篆刻藝術中,線條的圓曲流麗之美會和人們追求圓滿的心態產生一種和諧的共鳴,這正是印人們「借題發揮」的良好基礎。

  鄧石如的「意與古會」、汪關的「松圓道人」、張大千的「大千父」等印章,由大圓、小圓、半圓、曲圓組成了一個圓的世界。

  點畫圓轉法印章在古今印譜中非常多見,數量很多。概言之,它的主要特點是以柔取妍、以圓取勝,它給人的感覺是含蓄、流麗、飄逸自然、姿態優美。刻時,用刀應審時度勢,因字而異,因勢利導,隨彎而轉,重在流暢。尤其是應避免「走刀」而造成「斷層」與「稚折」。宜在圓轉之中求拙、求趣。

  46.點畫方圓法

  印章上的文字或文字點畫,有以方為方,稱方折法印章;也有以圓為主,稱為圓轉法印章。方與圓是一對矛盾,我們可以將它合二為一,將其巧妙、合理地布置於一印,形成方圓相參、方圓結合或方中寓圓、圓中寓方的格調。藝術是沒有框框、沒有模式、沒有硬性規定的。「思離群」,應當是印人們的共識。且看附圖中「王舍」一印,「王」字為方,「舍」字為圓,呈左圓右方格局。漢印「公車賞」繫上圓下方的格局,趙孟頫的「趙太子丞」,則呈對角方圓的布局。此外,還有方圓相間式、一字獨圓式等。方圓法印章不僅是人們視覺的需要,也是人們心理上的需要。方代表剛勁有力,屬陽剛之美;圓代表柔和流麗,屬陰柔之美。陰陽合一,剛柔相濟,賞心悅目,魅力無窮。實際上所有的印章印文,都有方有圓,只是兩者的反差程度不同而已。無論是設計者、篆刻奏刀者還是品賞者,均希望從中得到畫龍點睛之妙趣。

  47.點畫垂直法

  在欣賞瀏覽古今印章時,會發現有一類印章的印文線條十分特殊,幾乎所有的豎畫都從上至下垂直而下,印文中的橫畫則十分短小而且只是寥寥幾筆。這寥寥幾筆橫畫在印面上一般被擠壓在印上或印下,佔一個很小的部位。這種以縱貫上下之垂線為主體的印文布局法,稱為「點畫垂直法」。如附圖中漢凶「張」,印文豎線細垂方直,橫畫短小。漢印「丁詡印」、丁敬「大宗」印,豎畫粗壯挺勁,而短小的橫畫基本上在印之上方,形若街坊巷口之柵欄,故也有叫這類印章為「柵欄法印章」。漢印「丁詡印」、文彭印「檀心軒」等印章,其印文豎畫粗壯且排列緊密,而橫畫俱在印上或印下,猶如昔日的手工織布機,「緯線」連接著「經線」,故稱這類印章為「緯系文印章」。其實點畫垂直法印章的形式是很繁多的,凡是以豎畫佔主導地位、豎畫多於橫畫者,都能稱點畫垂直法印章。這類印章的藝術特點很明顯,它是以縱取勝,以剛勁暢達直抒胸臆。在刻這類印作時,一般都是用沖刀或切刀而為,勢如破竹,一貫到底。它給人的感覺是恢弘、端莊、方正、古樸、豪邁。這類印章亦很適合初學者臨摹創作。

  48.點畫平橫法

  有一種印文的點畫以平橫為主體,而將豎畫壓縮或作減短處理,整個印面橫畫多於豎畫,這種章法布局稱為「點畫平橫法」。如附圖中西漢印「石泉右執奸」,畫密布,並佔主導地位,而豎畫十分短小,很不起眼,系典型的平橫滿白文印。漢印「史左」、「巨董千萬」平橫法氣息特別濃郁。朱文的平橫法特色亦不遜於平橫滿白文印。諸多元印、明清印人的印章,如「管軍總把印」、「黃氏大易」印等印章,以平橫為基本單元,組成了左右貫通的音符樂章,讓人感受到平衡的心態與淡泊的氣息。

  平橫法印章在設計時要注意變化,多營造自然天趣,切忌造作。用刀應多用橫衝刀法,以增加橫畫線條的爽利感與力度。同時刻好平橫法印章還需要一種「思離群」的創新精神,多看多臨摹古人佳作,精心選取入印文字,掌握規律,方能得到滿意的效果。

  49.點畫向背法

  入印文字的點畫一般都因字而定,左右縱橫,斜曲變化都依照傳統篆法書寫。而點畫向背法印章的印文則有所不同。向,即同一個方向。背,即相反方向。向背法印文將某些線條有意拉長或放大,形成超乎尋常的向背線條。例如附圖中瓦當「大富」中,「大」字橫畫、「富」字的寶蓋兒均系貫滿全印的圓曲之線,作相似形同方向處理,而瓦當的圓形邊欄與之保持協調一致,故印章氣度不凡,溫潤和雅。魏晉印「樊纘」,印文下方的兩組線條均是背對背,呈反方向布局。為不雷同,兩組反向點畫的弧度、寬度有所不同,異常新穎別緻。這些向背的印文線條雖然作了誇張處理,但仍不失端莊典雅的韻味與風貌。「向」與「背」在中國文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在篆刻領域裡,藝術家們在進行印章章法設計時,把向背線條「單獨處理」,左右或上下縱橫全印,在印面上「跳」出來,佔主導地位。例如何震印「真實居士」、米萬鍾印「文石居士」以及趙之謙的「長守閣」印,設計了許多組向背線條,有同方向的,也有反方向的,有從上至下的排列,也有從左至右的排列,印章左右還大體呈對稱狀態,真是妙不可言。這些印章皆充滿了點畫向背法的章法特點。它們有的大起大落,十分顯眼;有的小中見大,顧盼呼應;有的布排密集,處處向背;有的布排稀疏,「一枝獨秀」。點畫向背法印章風流瀟洒,靈動多姿,妙趣橫生。但毋庸諱言,它也因之帶來了一些缺憾,如結體散而乏氣,線條的力度與筆意難於把握,減弱了古拙雄渾的韻味。這就提醒印人們要揚長避短,不斷總結經驗,小心著墨,大膽奏刀,創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構來。

  50.點畫穿插法

  在印章章法設計時,印文的布局一般要求工緻勻稱、平穩端莊。在這個大前提下,人們不難發現,有許多秦漢印章,印文之間、結體之間、點畫之間互相穿插挪讓。有的是偏旁部首之間的互相穿插,有的是印文整體互相揖讓。這種穿插交錯、牝牡相合、互相伸屈謙讓,使印章更為密切緊湊,強化了整體感。這種「彬彬有禮」的君子之風,融入了篆刻藝術,不僅提高了印章的藝術層次,而且增加了印章的可讀性與藝術情趣。如附圖中漢印「●川侯印」,四個印以自身的大、小、長、方等形式的變化,互相穿插,平穩地布置在方寸之中。「程義」印的「義」字豎畫下插,「趙道」印的「趙」字右部插到左部中。而「竇中孺」印,「中」字筆畫少讓位於「孺」字,「孺」字的左右偏旁又互相左移右讓。「陸陽」印中,「陸」字「土」的中豎長長地伸到頂部,天趣盎然,生動無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