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樣板戲《紅燈記》可謂是紅遍大江南北,劇中的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等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捧紅了大批京劇演員。

《紅燈記》原劇本有唱詞「北滿派人到龍灘」,說明在東北松花江一帶。但後來改為「華北某地」,按劇中的情景和民俗,唱詞改為「上級派人到隆灘」,應該是河北一帶。但是這裡我們還是依據原著。

很多人只知道《紅燈記》的故事發生地在東北,可是東北三個省那麼大,具體是哪就不太清楚了。不過如果仔細深究的話,還是能夠找得到的,《紅燈記》的發生地應該是在黑龍江的密山一帶。

1962年第9期的《電影文學》,刊登了《革命自有後來人》的電影劇照,註解是這樣寫的:「影片是描寫東北鐵路工人抗日鬥爭的故事。李奶奶、李玉和與李鐵梅本來不同姓的三代人,為了保衛黨的重要文件,在獄中向敵人進行堅決的鬥爭。」

而《紅燈記》的故事就是根據《革命自有後來人》改編的,故事原型也是採取當時北滿密山國際交通站交通員傅文沈的事迹。傅文沈為當時的地下黨工作者,常在交通線轉送情報。

解放之後,《革命自有後來人》的作者沈默君和羅國士那時候在北大荒工作,在一次聽了傅文沈的報告之後,很是感動,於是他們二人便以傅文沈為基點,搜集了大量東北人民抗日的故事。

由於傅文沈一直在密山一帶工作,所以他們二人搜集的故事也都是密山附近。之後他們將搜集來的故事整編,寫成了電影文學劇本,分別以遲雨、羅靜這兩個筆名發表在《電影文學》上。

由於當時他們二人屬於下放,兩人的名字有些敏感,所以在後來改編為樣板戲《紅燈記》的時候,署名為集體創作。在《紅燈記》中,李玉和的原型就是傅文沈,李奶奶的原型是傅文沈的母親,李鐵梅的原型則是傅文沈的大女兒。


《紅燈記》的故事發生在吉林省吉林市。劇中背景的山為龍潭山,李玉和上班的車站既龍潭山火車站,就在龍潭山的山腳下,靠近松花江。劇中第一場李玉和唱段中「上級派人到隆灘」,隆灘,就是「龍潭」的諧音,指龍潭山火車站。粥棚,就在龍潭山北邊江彎附近的密哈站。關押李玉和的監獄就是後來的吉林市二監獄。柏山,就是吉林北山。柏山,也是「北山」的諧音,北山腳下就是鐵路。所以劇中,鐵梅過了鐵路就是游擊隊的住地。柏山游擊隊,就是當時的樺甸游擊隊。在那時,中共吉林省委經常轉移,曾經一度設在樺甸,吉林一帶的游擊隊,都屬樺甸游擊隊。省委1948年移到吉林,直到建國後的1954年方遷至長春。

相關鏈接 http://www.shjnet.cn/wh/jcwt/201711/t20171115_445404.html


有沒有原型不清楚,只知道由趙聯.齊桂榮等主演的故事影片《自有後來人》一上映引起文藝上的震動,京劇.話劇及很多地方戲曲以多種劇名把這一故事搬上舞台。而中國京劇院把上海滬劇團的《紅燈記》移植為現代京劇。改動的是把故事片中十七年前鬧工潮的地點由大連搬到了漢口,更加突出了工人階級的反帝反軍閥的愛國意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