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jpg 

看看媽咪今天排的行程~早上先到“嘉義植物園”(因為巴西橡膠木這裡種了一區,在書上看到覺得那種子好可愛哦,想去碰碰運氣!),中午吃“台灣魯肉飯”(我們到嘉義必吃)下午到官田看菱角,最後到“台南水雉生態園區”看水雉,回程時,到佳里吃好吃的臭豆腐。完美!

結果,第一站“嘉義植物園”要從嘉義公園穿過,沒想到就卡在這裡了……

因為~我們遇到有趣的~黑冠麻鷺。

 2.jpg

一家人才剛踏入嘉義公園,迎面而來的一位好心的阿姨告訴我們:「前面有“暗光鳥”哦!有很多隻在那裡,趕快去看哦!」

~聽到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還不趕快瞧瞧去!

 

3.jpg

 在維基百科中查到的資料:

黑冠麻鷺分佈於亞洲南部、東部和東南亞,在印度、中國大陸、台灣和菲律賓一帶繁殖。

黑冠麻鷺站起來約有有47公分高,棲習於森林並常於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擬態,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鳴叫。

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

亞成鳥是灰棕色有黑和白色斑點,並且下部有斑紋。

因普遍出現在廣闊的地區,黑冠麻鷺在iucn紅色名錄中被評估為-可最低度關注的物種。

------------------------------------------------------

低度關注是指什麼呢?是數量多,非保育類的物種嗎?但是有些資料又寫著”不普遍留鳥”或”保育類留鳥”,這到底是多還是少呢?

 

6.jpg

看來,我們今天遇到的黑冠麻鷺是亞成鳥囉~

亞成鳥就是幼鳥,就是還沒轉大人啦!我也是查了網路才知道的。

 

 5.jpg

雖為幼鳥但體成已經跟成鳥差不多了。

 

 9.jpg

黑冠麻鷺的幼鳥

嘴鉛色,全身佈滿橫斑,生活在草地或緩坡地,食物以吃蚯蚓為主,其他包括昆蟲、蛙類及爬蟲類。當它發現蚯蚓時,常像拔河一樣,慢慢拉出蚯蚓。

可以近距離觀賞,不怕人,是普遍留鳥。

(以上網路資料)

牠們常常是單獨活動的。我們這次在嘉義公園看到的黑冠麻鷺都是各自活動的。

 

10.jpg

黑冠麻鷺真的不怕人即使我們距離牠不到一公尺遠,牠也不在意,牠只專注在草叢中尋找食物。

我們在一旁欣賞牠好一會兒,牠也只是偶而瞧我們一下,對我們也沒有警戒或敵意,我們家那位小姑娘甚至坐到涼亭處,一邊看著牠,一邊吃著點心,真是的!

後來有一隻可惡的狗跑過來追趕牠,牠才飛走!破壞了我們的觀察活動。

不過,這裡的幼鳥不只一隻!

 

11.jpg

似乎看到目標物了!牠盯著目標物看,我們則盯著牠看,想看看牠到底發現了什麼美味食物。可惜,我們並沒有看到牠吃了什麼,牠的動作極快!一下子就把食物吞下肚了。

 

13.jpg

14.jpg  

17.jpg

連續幾張照片,真的可以感受到黑冠麻鷺尋找食物的決心,很有氣勢!

 

21.jpg

名稱由來

黑冠麻鷺額頭和頭頂為黑色,後腦有一撮長達10公分左右的黑色飾羽,所以稱之為「黑冠」;「麻」是把锈紅色的背部佈滿了黑色橫紋,胸腹部也有锈紅色的縰斑。

87.jpg

黑冠麻鷺吃東西後有一個好可愛的動作,就是脖子會不斷扭動,以幫助食物下肚。

我們第一次看到覺得好驚訝!後來覺得好笑極了,一直在等牠吃東西,扭動脖子的時候。

-------------------------------------------------------

我實在忍不住一直不斷的按下快門,因為這幾隻黑冠麻鷺真是太可愛了~

 18.jpg

 20.jpg

 12.jpg

19.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3.jpg

 35.jpg

36.jpg

37.jpg

38.jpg

 

40.jpg

41.jpg

 

  46.jpg

47.jpg

48.jpg

49.jpg

   53.jpg

58.jpg

 61.jpg

62.jpg

63.jpg

 65.jpg

66.jpg

  69.jpg

 72.jpg

73.jpg   

 77.jpg  

 80.jpg

81.jpg

82.jpg

83.jpg

84.jpg

85.jpg

86.jpg

  聽說,暗光鳥是夜鷺。我上網查了一下”閩南語辭典”,它的暗光鳥有兩種,一種是夜鷺,另一種是貓頭鷹,還有另一種是很晚了還不睡覺的人。哈~知識+有人分享,黑冠麻鷺也叫「山暗光」因為主要在山林活動覓食;自由時報有篇文章寫《暗光鳥》指的就是黑冠麻鷺;另一種說法是~只要是晚上出來活動覓食的鳥類都稱之為”暗光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