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羅斯帝國在國內人民的反戰聲中轟然倒塌,蘇維埃俄國承接其政治遺產登上歷史舞臺。然而由於蘇維埃俄國的社會制度跟歐洲其他國家完全不一樣,不是資產階級掌權,而是工人階級執政。

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出於擔心本國工人階級效仿的憂慮,於是打響了“干涉戰爭”,大力扶持原俄羅斯帝國將領“揭竿而起”跟蘇維埃俄國對着幹,而英法支援物資的主要路線之一就是途徑芬蘭。

1918年芬蘭當局同意英國人利用它的港口爲補給地,對蘇維埃俄國的軍隊進行打擊。也正是因爲芬蘭的這次“同意”,當蘇維埃俄國於1922年12月蛻變成蘇聯,國力開始逐漸恢復之後。

蘇聯高層一直將芬蘭視爲“仇人”,認爲他是在自己萌芽期幫助英國人扼殺自己的幫兇,並始終懷疑,一旦局勢緊張,芬蘭依舊會幫自己對手打自己。

同時芬蘭的所作所爲也讓蘇聯人提心吊膽,出於所謂的大國平衡需要,蘇聯崛起的同時,芬蘭開始大肆的接收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援助。

不完全統計1935~1938年僅英國就向其提供了約2.11億芬蘭馬克的武器裝備,德國則更加直接,它除了拿錢,還手把手的幫芬蘭構造武裝力量。

當時芬蘭的大批軍用機場都是德國援建,芬蘭軍中也有着成批的德國教官。因而出於讓自己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需要。

1939年春開始蘇聯開始告知芬蘭,出於對蘇聯安全的考慮,希望能跟芬蘭達成一個領土互換的交易。

即要求芬蘭把卡累利阿地峽的兩國邊境北移40公里、雷巴契半島割讓給蘇聯;漢科半島租借給蘇聯,作爲補償蘇聯拿奧涅加湖西北兩倍於芬蘭所割讓地區的土地交給芬蘭。

然而由於蘇聯讓出的土地,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尚未開發的原始地塊,而芬蘭自身割讓的都是城市成熟地區,芬蘭選擇了堅決抵制。

蘇聯這方則是爲了自身國防安全不惜一戰,1939年11月30日,蘇聯派出第一批人數約爲45萬的大軍進攻芬蘭。

對於此時的蘇軍將領來說,龐大的蘇聯打芬蘭小國,如同大象踩死螞蟻。但結果是悲慘無比的,因爲蘇聯的輕敵,給予了芬蘭人局部勢均力敵的可能。

主戰場上芬蘭用約13萬人作戰,蘇聯直接參戰的也就20萬。此時的蘇聯未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且因芬蘭本土作戰熟悉地形,蘇聯軍隊則在大雪和森林的影響下疲於奔命,芬蘭在局部上一度給予蘇聯重創。

華西列夫斯基

戰後統計整場戰爭,蘇聯人付出了約40萬的傷亡 ,而芬蘭滿打滿算也就傷亡了約10萬出頭。面對如此大的差距,事後蘇聯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不經感嘆“對於我們來說,芬蘭戰爭是個奇恥大辱”。

同時蘇聯高層也意識到了這點,進行了嚴厲的問責制度,作爲除了最高領袖外,蘇聯軍方的第一把手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被直接罷免。

軍方二把手蘇聯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也被“降權”爲副人民委員,去負責修建防禦工事,喪失指揮一線蘇聯軍隊的權力。

參考資料:《二戰祕密檔案》 索科洛夫

張永強. 永恆的史詩 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 《 國際展望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