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一個能賺錢的市場(下)

steve-jobs-apple-iphone拜讀過世界知名創業家傳記的人,如:Steve Jobs、松下辛之助、亨利‧福特等…。一定會發現書本在介紹他們時,都會陳述他們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看見了別人所見不到的未來。

那如果真的預見了趨勢,發展就一定會成功嗎?

我喜歡把生意的時機解讀為:你隨時可以掌握住任何商機,只要判斷眼前的任何事業,進入的時機點是正確時你就應該立即把握,並迅速介入這個事業。

但是,如果你把這句話解讀為:人的一生運氣就只有幾次,只要時機到了,把握住機會你就會成功。通常從這個角度解讀的人,終其一生都要等待成功的機運!

我們從大家身邊的事物來探討時機點的例子吧!

大概在1995年左右,台灣開始流行上網咖玩遊戲。記得那時男生最喜歡做的,就是圍觀在網咖看人玩紅色警戒遊戲。那個年代,如果家裡要上網,還要買一台數據機,用撥接上網。

redalart

到了1998年左右,市場開始推廣單向寬頻,也就是下載是寬頻的速度,上傳是龜速。那年代上網真的很痛苦。

到了2000年左右,開始有數間雙向寬頻供應商了。

那時大家覺得,每個月多花1,000台幣來申請網路使用是很貴的,大部分的人思維還是停在上多少時間的網路付多少錢。

2000~2003年,平時喜歡上網的人,都安裝了寬頻服務。

2003~2005年,連覺得付月租費很貴的人,都接受了這個事實。這個時期百家爭鳴,削價競爭,搶客戶的手段不用其極!

2006~2010年,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寬頻上網了。

我們來看看,假使你覺得做寬頻網路供應商的代理商,是很有商機的一個行業!那你選擇不同時機點進入,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

  1. 1995~1999年—第一階段 
    選擇這時加入,那你的客戶應該很少。因為對網路了解的人並不多,認為需要他的人也不多,但是產品單價獲利很高。可是因為客戶不了解這個產品,你必須付出極大的教育顧客的費用,導致獲利被吞噬,企業通常都撐不過這個階段就結速營業了。
  2. 2000~2003年—第二階段 
    如果你是在這個階段加入,因為開始有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產品,也願意嘗試了。這個時期,你只要隨便廣告就可以獲得客戶,而且你的毛利還很好!
  3. 2004~2006年—第三階段 
    如果你是在第三個階段加入,你會發現你的競爭對手變得很多。你的每個競爭對手使出看家本領來促銷產品。甚至可以推出首年免費的方法來搶客戶。這時獲得客戶變的不容易,而且獲利也變差了。
  4. 2007~2010—第四階段 
    如果你是在第四階段加入,這時有需求的人不多了,商家只能用更可憐的方法來拉攏客戶了。但是在第二、第三階段就進入這個市場的人,因為以前累積了固定的客戶群,現在可以針對既有客戶做新產品推廣,順利的做服務轉型,未來還是有存活的空間。

抓緊時機點,跟著市場脈動順勢而為是很重要的!

再來觀察兩個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例子!

個人電腦在1981年由IBM推出,那時的市場趨勢,趨向於開放性系統,Steve Jobs堅持用獨立的系統,不跟整個趨勢潮流走。Steve Jobs本來有機會跟IBM合作成為科技業的霸主,但是他不願意進入開放系統。所以他把可以成為世界首富的機會拱手讓人。

 

 

2000年左右發明了平板電腦,當年比爾蓋茲還宣稱2001年會是平板電腦的天下,結果直到了2010,蘋果的Ipad才帶起了平板電腦的風潮。

 

ipad

 

最近蘋果因為發行了IPHONE4IPAD,以及這十年累計的成功,取代微軟成為世界第一大企業了。關於這點,比爾蓋茲在上電視脫口秀時,面對主持人問及這個議題,都無正面回應,盡說些五四三來塘塞!

 

iphone4

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進入嗎?我只能說他們都很肯定自己想做的事、以及該堅持的事,但是最後取得的成就卻不同。

 

不同的堅持,在不同的時間點取得不同的成就。

這些成功人士,成功的原因,就是憑藉著就是他們常掛在嘴邊的:相信自己、永不放棄。

多數有夢想的人,在新創市場的第一個階段都會以破產收場。如果有幸撐得到第二個階段的人,有可能因為經營能力不佳,錯誤的財務觀念,導致企業破產。蘋果也經歷了這個時期!

所以關於市場進入的方法,日本的直效行銷大師,神田昌典,提供了一個可以評估的方法。

記住!理論,只能拿來評估、參考用。實際上,你還是必須隨時觀察市場動向,以免自己被未知的浪潮甩得太遠。

我把他的理論整理成這個圖表,讓大家可以做進一步的理解!

marketprofit

上面這個圖表分成四個時期,分別為:導入期、成長期前半段、成長期後半段、成熟期。在這個圖中可以清楚看到,在每個時期,市場的成長,市場佔有率,以及市場的獲利概況。

 

下面為這四個時期分別作解說:

導入期:

產品剛推出市場沒多久,知道產品,並了解產品該怎麼用的人不多。此時產品單價高,獲利也高。但願意接受新產品的人不多,所以公司整體獲利不高,而且教育客戶的費用高到足以吞噬整個獲利,新公司或新產品通常無法撐過此階段。此時市場還未成氣候。

成長期(前):

開始有較多的客戶,了解如何使用、應用這個產品,市場也擴大了。所以只要商家隨便宣傳都會有人購買。此時是獲取客戶最便宜、最容易的時機點。在這個時間點加入的商家通常都會得到很令人滿意的投資報酬率。此時競爭對手正緩慢增加。

成長期(後):

見到先前進入這個新市場的商家生意做得不錯,於是大家一窩蜂搶進這個市場。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現象,商品開始削價競爭。此時加入的商家還是可以容易取得客戶,但客戶取得成本不再便宜。獲利也因為競爭對手過多,變得僅能維持營運而已。

成熟期:

這時該買的人幾乎都買了。如果在這時進入市場的商家,一定會經營得很坎坷。通常也賺不到錢!

 

現在你知道這四個時期了,如果你發現一個很棒的商品,你可以使用這個直效行銷的市場判斷法,先判斷它是屬於哪個時期。如果你發現沒有人販售這個商品,你還不能高興得太早,因為,有同樣想法,同時出現在幾個人腦中是很正常的,所以不太可能只有你自己想到。你要思考,是不是這個產品根本沒市場,所以沒人進入呢?

 

  1. 假設你選擇導入期的商品、市場,那你最起碼會有機會撐到成長期。
  2. 如果是成長期前半部,那恭喜你,您中獎了!
  3. 如果是後半部,那就拼價格來獲取客戶吧!
  4. 如果是成熟期呢? Well!還記得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的選擇市場的方法吧!那個方法就是針對大家都知道的熱門市場,去創造一個新的細分市場。 新創造出來的細分市場雖然是新的商品,一樣屬於導入期。但最起碼你省去了教育費用,教育客戶的費用往往是最大的成本。

 

現在,你要選擇一個看起來似乎很有前途的市場,你有了一個準則。你可以避免錯誤的時機點進入市場,提高成功的機會。請熟記上面四個不同時期的特徵,並試著用你身邊的例子來試著分析。

最後再次提醒,你要了解,沒有人可以準確的預測產品會不會成功,或是處於哪個時期。但是掌握了這個準則,最起碼可以掌握自己的行動,不能掌握自己的去向是最辛苦的事了!

資要來源:http://www.minlutw.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