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人日報5月14日報道,每到坐診時間,海南省婦幼保健院的兒科醫生陳靜都會早早出門。

早上提前1個小時上班,下午推遲1個小時下班,中午取消午休時間,可一天下來,她就像打仗一樣。

其實,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的5位兒科醫生,幾乎人人像陳靜一樣,每天超負荷運轉著,有的甚至一天門診要接待100餘號病人。海南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的背後,是目前醫療系統面臨的一個全國性現象:兒科醫生荒。

據《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近5年來,中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人下降到10萬人,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名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緊缺,成為從業界到普通百姓的痛點。

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後,兒科醫生的緊缺將進一步加劇。在海南,這種緊缺狀況尤為明顯:海南有兒科執業醫師551名,而0~14歲兒童數量為176萬,平均每名兒科醫生要承擔起近3200名兒童的健康。

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她看了103名患兒

早上7點半,陳靜的診室外已經擠著一長排患兒家長。

資料圖 因用人荒在武漢兒童醫院,輸液成了「流水線」

儘管還不是資深的專家,但陳靜每天仍然要面對至少五六十個來自海口和其他各市縣的患兒家長。

「這段時間算好的,去年入冬,海南兒科全線爆棚,直逼醫院承受極限。」她清楚地記得,去年入冬,海南忽冷忽熱再加上陰雨天,前來就診的患兒一撥又一撥,那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她看了103名患兒。「下班後,根本開不了車,精神太緊張,人太累,腳連踩油門的力氣都沒了。」

在兒科工作了11年,陳靜上了9年夜班,每四五天一次,從下午4點半到第二天早上8點。每次值夜班的醫生只有1位,高峰時,她要面對七八十名病人。「下夜班後,動都不想動,和著衣服在值班室里睡一覺才緩過來。」

這樣的工作強度,意味著沒有8小時工作的概念。不少醫院的兒科規定,24小時值班的醫生,第二天上午還需要出門診,連續工作會超過28小時。「周末不能放下所有工作去休息,就算不當班也要轉一下病房。」陳靜苦笑。

高壓力讓不少人選擇逃離。這讓兒科醫生短缺的情況雪上加霜。2016年,陳靜有2個同事辭職。可招聘兒科醫生卻一直是該院的難題。近幾年,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幾乎每年都進行招聘,而且是面向全國的,但經常「無功而返」。

留不住人,招不來人,導致兒科醫生極度缺乏。

海南省婦幼保健院人力資源部林雲燕給記者提供的一組數據,反映出目前海南全省兒科醫生緊缺的現狀。

兒科醫生短缺是全國性問題,在海南,這種緊缺狀況尤為明顯。據統計,海南各醫院兒科年門急診406.3萬人次,佔全省醫療機構門急診的12.8%;兒科住院人數9.49萬人次,佔全省住院人數的9.8%,與此相反,兒科執業醫師551人,僅佔全省全部醫師比例的約4.56%。

「照理說,城市裡的三甲醫院,醫學生削尖腦袋也要進,但兒科是例外,這是醫學生最後的選擇——其他科室都進不去,沒辦法了才去兒科。更有人甚至寧願回縣醫院干別的科,也不幹兒科。」林雲燕很無奈。

壓力大、委屈多、收入少

10點50分,工作將近4小時的陳靜第一次起身,她要為幾名患兒做激光治療。「孩子一會兒還上課呢!」「孩子要驗血還沒吃飯。」「你們為什麼要加這麼多號?」……焦灼等待的家長們經常抱怨。

有時,走廊里,家長的抱怨聲、孩子尖厲、無休止的哭聲達到的高分貝,讓兒科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景觀。

「一天下來,腦子都是蒙的。」有科室醫護人員說。

實事上,超負荷工作,委屈多、收入少,導致兒科醫生「稀缺」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兒科被稱為啞科,孩子不善表達,病情變化又快,且不配合治療,多數情況下需要醫生根據豐富的經驗和孩子的病徵來判斷病情,誤診難免,風險和壓力極高。

一般小孩生病至少都是父母陪同,更有甚者還出現父母加上4位老人一同前來的情況。「現在一個小孩生病,後邊往往站著6個家長。醫生不但要反覆回答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各種詢問,且小孩病情稍有變化,脾氣急躁的家長就會情緒激動,甚至拳打腳踢。」陳靜粗略計算,科室里有三分之一的醫護人員被推過、打過。

與其他科室的醫生相比收入待遇不高,也是兒科醫生面臨的現實困擾。

一名不願具名的市級醫院兒科醫生坦言,同本院其他成人科室相比,如婦產科、普外科等,和她同資歷的醫生,每月收入都要比她多出兩三千元左右,收入與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壓力大、委屈多、收入低,導致兒科醫生越來越「稀缺」。

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邢凱慧告訴記者,她本科和研究生讀的都是兒科,本科的時候,兒科的兩個班有79個學生。畢業後,30個男生全部轉到外科等領域。女生則有很多轉到婦科等領域。最後,兩個班的學生從事兒科的只有約20人,佔25%左右。

醫生待遇低、工作強度大,患者就醫體驗差,醫患矛盾突出,這樣的惡性循環讓醫學生對兒科望而卻步。

尋求破解之道刻不容緩

中午1點10分,醫院兒科門診的樓道里仍然擠滿家長。護士走進診室,攔住還在排隊的患者說:「看了一上午了,醫生要吃飯了。」但32分鐘後,陳靜才結束了一天的看診。

她坐進隔壁不到10平方米的休息室里,和2個醫護人員擠在一起,往嘴裡塞了一口速食麵,此時麵條已經提不起來,這是護士1小時前為她泡好的,也是她多年來的午飯。

「兒科醫生不需要同情,哪個科室的醫生都辛苦,可隨著二胎時代的到來,這些問題確實值得有關部門重視。」陳靜說。

事實上,海南主管部門顯然已經意識到了兒科「醫生荒」的嚴峻,努力多舉措試解兒科醫生緊缺之急。

「定向培養,也許是個救急的辦法。」海南省衛生計生委婦幼處有關負責人說。

2015年,海南省首批80名「農村訂單」免費醫學生畢業將赴鄉鎮醫院工作。同時,為加強海南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更好地滿足農村居民健康需求,從2014年起開展鄉村醫生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項目。

該負責人認為,像培養鄉村醫生一樣,訂單式培養兒科醫生是目前看起來最可行的辦法。

「兒科醫師緊缺是全國普遍性問題,建議國家層面在有條件的高校單獨開設兒科專業,並向海南等偏遠省份定向培養兒科醫師。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中加大兒科的招生規模。」在陳靜看來,在呼籲醫學院校恢復舉辦兒科專業的同時,相關專家也希望對兒科醫生給予尊重理解、並在薪酬分配上有所傾斜。

與此同時,由於這些年兒科萎縮,現有兒科醫生集中在三甲醫院,社區、二級醫院的力量有待開發。

「讓患有常見病、多發病的兒童在家門口的醫院就能享受兒科醫院同等的醫療服務,可以免去了患者在各大兒童專科醫院長時間等候之苦,也能緩解兒科醫生短缺的矛盾。」陳靜說。

為破解「兒科荒,此前,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已與海南醫學院提出戰略合作,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便是希望海南醫學院能成立兒科專業,成立婦幼健康研究所。有關部門還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優先投資舉辦兒科相關的醫療機構,允許社會力量與公立醫院以特許經營委託管理等方式新建兒童醫院。

(原標題:海南兒科醫生遭「用人荒」 壓力大、委屈多、收入少)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