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是一種慢性肝病,由大塊型、結節型、瀰漫型的肝細胞性變、壞死、再生;壞死、再生,促使組織纖維增生和瘢痕的收縮,致使肝質變硬,形成肝硬化。肝硬化後肝功能減退引起門靜脈高壓,導致脾腫大,對蛋白質和維生素的不吸收而滲漏出的蛋白液,形成了腹水症。

生活中人們對肝腹水的認識會出現一些誤區,這對於疾病的防治是沒有好處的。那麼,肝腹水的認識誤區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誤區1:肝腹水和肝硬化認識上混淆

肝硬化可以出現腹水,但肝硬化不等於腹水,腹水的出現,提示肝臟功能已進入失代償狀態和門靜脈高壓症的存在。

誤區2:不敢喝水

肝腹水患者雖然腹腔中有大量的積水,但血液中的有效循環血量是不足的,所以患者多伴有口乾舌癥狀,而很多患者由於害怕腹脹而終日不敢喝一滴水,這是不對的,會導致體內的嚴重脫水。

誤區3:一味禁鹽

禁鹽,是最常見的肝腹水的認識誤區,很多病人不懂得限制食鹽攝入的道理,腹水患者應該嚴格限制氯化鈉(食鹽)的攝入。體內鹽過多水就必然多,這就像用鹽腌蘿蔔一樣,鹽多了出水就多。有些腹水的病人因為食慾不好就吃鹹菜,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另外有一些病人則限鹽過度,導致體內出現嚴重的低鈉血症,因為利尿劑會排掉很多的鈉,如果在大量利尿的同時過度限鹽則會導致嚴重的電解質紊亂。鹽的攝入多少應該根據利尿劑的用量,每日總尿量以及血中鈉離子的濃度來定,所以腹水患者應定期監測體內血鈉的濃度來絕對鹽的攝入量。

誤區4:依賴放腹水

有些患者由於腹脹在放腹水後馬上能緩解,因而產生對放腹水的依賴,因為大量的、過於頻繁的放腹水不但能夠丟失很多的白蛋白等營養物質,如果得不到及時補充會導致越抽越脹,抽得勤,脹得快;同時還可能誘發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嚴重併發症。

溫馨提醒:

一旦患上肝硬化一定要及時去正規的醫院治療,及時治療避免肝腹水癥狀出現,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