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我的沉默不是我的沉默 --- 選擇性緘默症

我的沉默不是我的沉默 ---選擇性緘默症

 

文/蔡佳修 復健治療師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

 

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會受情境影響的溝通障礙症候羣,患者在需要說話的的場合,或某些情境中,卻因過度焦慮而說不出話來,這種狀況持續超過一個月,並且嚴重影響教育、職業或社交。

 

這類患者並非本身就是沉默寡言,而是處於該情境時,就好像自己正準備面對著世界發表演說般,是多麼的焦慮而無助,但在家中或其它習以為常的場合時,其實是活潑好動,言語能力正常。

 

發病過程大多是緩慢而漸進,大多起於24,但大多數卻是直到就學時才被發現,但仍有許多患者往往被誤認為只是害羞內向,而延遲診斷與治療。

治療

 

這種疾病的治療方式,需要醫療人員的團隊合作,需要跟家庭和學校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運用認知行為治療、遊戲治療、團體治療等方式,在此介紹兩種較普遍且有效的方法,「刺激削減法」、「去敏感法」:

 

 

 

在校園中,老師的角色則更顯重要,不要嘗試逼迫患者說話,但可建立「非言語式的溝通」,例如擁抱、拍頭或牽手,更要建立良善的同儕互動環境,只要患者肯開口言語,就當給予讚美和獎勵。

 

每個選擇性緘默症患者都有自己的說話底線,在這底線內無話不談,在這底線外則沉默是金,而治療則如同塔防遊戲般,必須緩慢且小心地把患者的心境推到底線內,需要治療師跟個案共同努力,此病必然可以痊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