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推薦小說

《萬曆十五年》然後我就蒙了,我當時就覺得難道我看的是假書?


是論文。


謝邀,不是。

書不在手邊,已贈故友。數年沒看了。但是我手邊尚有一本黃仁宇先生的《明代的漕運》。我們亦可從中略窺一二。

黃仁宇先生所著,往往給人一種平鋪直敘的感覺。但其中各個句子的編排銜接,像是一陣有清晰脈絡的渦流。看似隨意,實則隨時可啟收之前的伏筆。隨意選擇的人物,事件,史料,角度,都體現了一種見小而知大的研究方法。

《萬曆十五年》作為中晚明的研究書籍,是一本較為通俗的普及讀物,然而,其所選史料皆處處註明,能夠找到出處。不得不說其為嚴謹的學術著作。

老先生已經在序中以在美國出版社出版的經歷說明過自己作品定位的尷尬處境。既無法被純粹地分類為通俗讀物,也無法被定義為純粹的明史研究。但在我們讀者看來,其實並無出版社的痛苦和糾結。

若打一比方,《萬曆十五年》與傳統研究明史論文的對比如同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著《全球通史》和湯因比所著《歷史研究》。在性質上這個比方並不恰當,而在作品給讀者帶來的感受方面,也許可供參考.

或者,從另一方面,依小說的性質而言,那麼《明朝那些事》更符合這個定義,它更加通俗,更加直接。甚至可以說,《萬曆十五年》絕非僅僅研究明朝,它是選取明朝這一切口,在探究「漢學」以及古代中國整體(也許包括現在)的國家運行機制。由此可見,毫無疑問本書的學術性質遠大於小說性質,因此也就應該被定義為學術著作。

以上,再次謝邀。


謝邀。比起小說我更想把它叫做一本史書,作者以一種《史記》般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明朝的歷史,不同於《明朝那些事兒》這本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朝書,這本書的語言字裡行間無不體現了作者的思考與情感,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算是一本嚴謹而不嚴肅的史書吧


不是小說,其實是比較嚴肅的史書,只是寫法和語氣,讀起來很輕鬆。


不是,史論類的書籍。


對萬里十五年這一年發生的事的政論,涉及軍事,經濟,政治,文化,官場規則等各個方面。很有乾貨。


不是小說 是作者對歷史的感悟總結 算是政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