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是什麼意思?


這是出自唐代詩人錢起(大曆十才子之一)的《觀村人牧山田》:

六府且未盈,三農爭務作。

貧民乏井稅,塉土皆墾鑿。

禾黍入寒雲,茫茫半山郭。

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

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

顧慚不耕者,微祿同衛鶴。

庶追周任言,敢負謝生諾。

「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抓字眼很明顯就知道季節是秋天,時間是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霖雨」是連綿的雨。「銍獲」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糧食作物都相應地很成熟了。

那這整句話的意思就出來了 :

秋雨綿綿,只有等到霜降的時候才能收穫莊稼。


六府且未盈,三農爭務作。貧民乏井稅,塉土皆墾鑿。

禾黍入寒雲,茫茫半山郭。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

中田聚黎氓,反景空村落。顧慚不耕者,微祿同衛鶴。庶追周任言,敢負謝生諾。

這句詩是來自唐代詩人錢起的《觀村人牧山田》。

霖雨是連綿大雨的意思,而銍獲則是用鐮刀收穫的意思。

所以這句詩的大概意思就是秋天到來積雨連綿,只有等到霜降才得以收割莊稼。單單從這一句詩來看的話,就是一個簡單的描述農事的詩句。

但是如果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的話。描寫農民為生計、交稅,不得不冒雨去開墾貧瘠山地的真實生活。秋雨綿綿,只有等到霜降才得以收割莊稼。山田貧瘠,又遭秋雨浸泡,收穫之微薄可想而知。農民這麼的操勞,使詩人想起了那些「不耕者」,而他就是其中一員,自然覺得慚愧,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之心。


謝邀。"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詩句出自唐代詩人錢起所寫《觀村人牧山田》,詩曰:

六府且未盈,三農爭務作。貧民乏並稅,

瘠土皆墾鑿。禾黍入寒雲,茫茫半山郭。

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中田聚黎甿,

反景空村落。顧漸不耕者,微祿同衛鶴。

[注]銍zhi去聲,古代-種短的鐮刀,割禾穗。黎甿meng陽平,氓,外來的農人。

該"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詩句,大意是說,立秋節氣來到,百穀己成熟,往住大雨連綿,等霜降節氣到後,天高雲淡,百禾成熟,人們收穫莊稼,感受豐收的喜悅。這句詩,在全篇詩中,佔有重要一環。

我國,歷代君王,都十分重視農事。"民以食為天,手中有糧,人心穩,不慌張。就錢起該詩全篇整體而言,寫農民因生計,為完成租稅任務,辛勤勞作,將山坡、田邊的貧脊土地,都開鑿耕種上莊稼,精心管理,禾苗生長茂盛,隨山勢高入寒雲,等到秋霜後,百禾熟成,農人才得以收穫,將糧歸倉。但因當時處於"安史之亂",社會動亂、黑暗,民生無趣,一些外來的農人,因租稅交夠而少有糧食,而外出逃荒,以至於村落空曠,耕者漸少,村落不興。這裡,表現詩人對他所處時代民生的關注。

錢起,字仲文,吳興人,享年58歲。是"大曆十才子"之一。曾任藍田尉,與王維交甚密,流連山水,寄興詩酒,詩作長於五言,有詩集《藍田溪雜詠二十二首》,詩風清麗。

我國,新時代,重視民生福祉,社會安定團結,2018年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重視農民、農業、農村,三農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各地因地治宜,沿用農事"二十四節氣",不誤農時抓好糧食生產,將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中,為建設我國富強文明美麗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鬥,打下雄厚、堅實的基礎。

以上所述,友們同意嗎?


這是出自唐代詩人錢起(大曆十才子之一)的《觀村人牧山田》:

六府且未盈,三農爭務作。

貧民乏井稅,塉土皆墾鑿。

禾黍入寒雲,茫茫半山郭。

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

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

顧慚不耕者,微祿同衛鶴。

庶追周任言,敢負謝生諾。

「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抓字眼很明顯就知道季節是秋天,時間是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霖雨」上面已經解釋過了是連綿的雨。「銍獲」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糧食作物都相應地很成熟了。

那這整句話的意思就出來了 : 秋雨綿綿,只有等到霜降的時候才能收穫莊稼。

此詩描寫的是貧苦農民為生計,為交稅,不得不冒雨經霜去開墾貧瘠山地的真實生活。第七八句寫秋雨綿綿,只有等到霜降才得以收割莊稼。但是山田貧瘠,又遭秋雨浸泡,收穫之微薄可想而知(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顧慚不耕者,微祿同衛鶴。)…...


秋天是農耕的豐收季節,即便遇上秋雨綿綿,防礙收割,那麼到]霜降節令,莊稼收割完全成熟,必收不可緩。是秋收的最後階段。


秋雨綿綿,只有等到霜降才得以收割莊稼


秋雨綿綿,只有等到霜降的時候才能收穫莊稼。


秋天來了,露水增多;只有等到霜降才得以收割莊稼。


秋雨綿綿,莊稼無法收割,只有等到霜降之後方可進行。說出農民天災之後,莊稼收成不好。


秋多連綿雨,黃金收獲時。耕農之盼,果實盈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