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90後末尾的我,前幾天和閨蜜一起去看了電影《最好的我們》,已經屬於老阿姨的我,看這種青春片時,還是會有一點感觸。

看過電影,記憶最深的喜劇話就是「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後來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

每一個高中都有一個不準談戀愛的規定,每一個學校都有違背規定偷偷談戀愛的學生,耿耿、余淮可能沒有公開表白,但他們內心的那種偷偷的暗戀更讓人看的很甜蜜。

我現在雖然不夠完美,我現在雖然不是最好的我,但我會努力將來成為最好的我,然後才是最好的我們。

我們會惋惜耿耿和余淮錯過的這些年,會生氣他們為什麼不早早的表白,但青春就是這樣,沒有點遺憾怎麼叫青春,沒有點存著怎麼成為最好的我們?


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後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怎麼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

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我的青春,那段平凡卻又不普通的高中時代。在青春這段美好的日子裡,有和藹親切的班主任,有親密無間的好姐妹,有偷偷暗戀的男孩子,每天都活得這麼無憂無慮,每天都為著自己腦海里的美好未來努力著......

我想,在高三教室里,一定有很多的耿耿、余淮,他們正在為自己的未來和夢想奮鬥或掙扎著......當然,還有那些懵懂的愛情,與同桌的小默契,與舍友的小爭執,父母老師的小嘮叨,一切的一切,很多年後的你再回味,會覺得一切都美好的不像樣,因為那是最好的時光。


《最好的我們》是八月長安的振華系列作品之一,講述了意外進入振華高中的普通學生耿耿和「學霸」余淮成為了同桌,他們共同成長,經歷分離又重逢的一系列故事。

作者八月長安生於1987年,是哈爾濱市2006年的高考文科狀元,後進入北大光華學習。大概是一名好學生的緣故,八月長安筆下的振華系列作品除了有言情小說常見的情竇初開外,還充滿著各種對高中生活最細膩的體驗——軍訓、考試、作業、晨讀、家長會、文理分班、全校大合唱,還有一個總是在訓話訓話訓話的教導主任。這些細節雖然簡單樸實,但卻最打動人心。

可能是劉昊然譚松韻太深入人心,所以大家對這部電影有先入為主的偏見。豆瓣上有位叫做what"swilliam的網友打3.3星。我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他說:劇粉表示居然還成,不太黑得下去嘴,比預告好看,影廳內九成年輕女性看到最後都是哭哭臉。

1.演技平均分輸劇版,貝塔用力過猛,耿耿後期某場電話哭戲很到位。

2.陳飛宇在片子里從身高到顏值一枝獨秀,真要感謝親媽。而演技比之《秘果》小有進步,劉昊然珠玉在前,陳飛宇居然沒被橫掃讓我相當意外,他居然演出了一丟丟和劇版不同的余淮,劉昊然版余淮勝在天然不耍帥,陳飛宇版加了那麼一丟丟「壞」和「淘氣」。成年後的余淮有一點點撐不住,當然劇版也有這個問題。

3.劇版改電影版的缺點就是劇本進度略快,劇情進程有斷裂感,幾場情緒爆發戲顯得很突然。偶有中二羞恥感,但也並非一定是短板。

4.既然都請惠英紅演余淮媽了,乾脆請陳紅出山多好,話題爆炸。

5.《勇氣》那段有點gay gay的,但其實挺好聽的。


最好的我們用影視方式勾勒出無數人的青春痕迹,使得大眾感同身受,那個階段中的確住著曾經最好的我們,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青春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