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永恆的主題,每一個都是從年輕過來的,所以說每個人都有那麼一段回憶。

看青春的往往是已經經歷過青春時期的人,因為他們知道已經無法挽回,只能是追憶。正處在青春時期的人是不會體會到青春是個多麼讓人嚮往的又無法挽回的必不可少的「東西」。青春的主題總會有那麼一個點觸動「過來人」的內心。

當我們能讀懂青春,知道青春的可貴時,我們已經「老了」。

本人是個90後,從《十八歲的天空》再到《那些年》……一步一步的我現在已經26歲了。

再見我的童年!

再見我的童貞!!

再見我的青春!!!


我覺得青春題材的電視劇是永遠有利可吃的,因為每一代人有都有每一代人不同的青春,所以這樣的電視劇題材,在細分領域還是很有市場的。根據初步統計,今年在播及待播的青春題材多達20部有餘,既有徐靜蕾首次「觸網」的《同學兩億歲》,也有知名IP改編的《暗戀:橘生淮南》。無論是數量、還是題材類型上,青春劇市場似乎都在朝著「飽和」方向發展。

但這一切在呂贏看來,恰恰相反。他認為,「青春題材永遠有市場」。比如《忽而今夏》從題材類型來看,雖為青春題材,但將範圍縮小來看,它切入的視角是「異地戀」,這在青春題材市場上,並不多見;而將其再垂直細分來看,它講述的又是一個關於「勵志」、關於「創業」、關於「離別」的成長故事,每一個小分支都足以支撐創作上「多次開發」。

比如,《忽而今夏》中大篇幅呈現的「勵志」元素,呂贏導演認為還有大範圍創作空間。「《忽而今夏》中,我們的勵志主要體現在河洛從學渣逆襲至學霸身上,其實還可以做成老師帶領一個「差班」整體逆襲,或者直接剝離開「學生時期」的勵志等等」。

再比如,劇中河洛章遠、常風李雲微、田馨趙承傑三對人物關係構成的「青春群像」,也可大做文章。呂贏導演表示,畢竟誰的青春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個體,刻畫「群像」日常,更具青春代表,而這點在今年播出的《一起同過窗》中,觀眾也深有體會。

實際上,青春網劇從圈層爆款走向大眾文化,僅用了短短兩年時間,未來,青春劇市場是否依舊「有利可吃」?呂贏導演認為依舊有效,關鍵在於做什麼樣的青春題材、輸出什麼樣的價值觀?畢竟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青春。 所以說我覺得這個題材的電視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還是有很多的內容值得去拍的,值得去創作。以上就是我的一點看法,歡迎你們評論。


從《最好的我們》開始回看這幾年的青春片,仔細分析,《青禾男高》票房2996萬,《閃光少女》票房3001萬,《秘果》票房791萬、《青春逗》票房311萬,《李雷和韓梅梅》票房4056萬、《夏天19歲的肖像》票房936萬……這是2017年上映的校園青春題材影片的票房情況。回看2016年、2015年乃至2014年、2013年青春片市場,會發現無論是宣發、演員還是票房、口碑上,青春片都在走下坡路,從曾經的繁華逐漸走向邊緣。

《致青春》以小博大,青春片颳起跟風潮

2013年由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6000萬小成本獲得7.19億票房,讓不少人看到了青春片的商機,跟風投拍。從2013年到2014年數量呈爆髮式增長,到2015年幾乎是「泛濫成災」。不僅很多網路小說、歌曲、電視劇被改編成電影。青春片成本低,入行門檻低,很多演藝圈的人也紛紛跨界當導演,執拍青春片,例如蘇有朋、何炅、郭敬明等。於是有了《小時代》四部曲破20億票房,《梔子花開》票房3.7億,《匆匆那年》票房5.8億,《左耳》票房5億,《同桌的你》票房4.5億。 這是以前青春片想都不敢想的票房,即使很火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2年在中國大陸上映時,票房也僅僅是7650萬。

在青春片大賣之後,導演、投資者都想搶個這個市場,出現更多跟風拍攝的電影,2015年電視劇《何以笙簫默》剛播完,電影版就上映了,票房3.5億。2015年還有不少青春片票房還能保持在3億-5億的水準,而到了2016年青春片票房直線下滑,多部由經典歌曲、小說改編的電影,票房都是艱難破億,有些更是保底失敗的典型。《致青春2》、《夏有喬木雅望天堂》、《誰的青春不迷茫》、《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基本都是日薄西山,青春片的市場從此便一蹶不振。

消費情懷,審美疲勞

這些影片大多數都是以高中、大學生活為背景,高考、暗戀、初戀、表白、墮胎、車禍、打架、成長是常見的情節,基本上都是激情就喝酒、表白一定要霸道、好哥們就幫打架、愛得深就墮胎。而且一個主題,反覆被使用,難免不讓觀眾審美疲勞。2012年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告訴大家,很難和高中喜歡的那個人在一起,之後《左耳》、《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誰的青春不迷茫》玩的都是這個套路。

其實就拿票房最高《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部影片來說,這部電影劇情並不出色,質量也不高,與《美國派》相比,基本上是個中規中矩的青春片。然而憑藉強大的營銷和懷舊情懷營造,成為票房黑馬。

翻來覆去總是拍那些內容,也讓觀眾失去了興趣。實際上,大家的青春並不是只有戀愛、考大學、抽煙、喝酒、打架、墮胎,這些轟轟烈烈的事情,多是平平淡淡中帶點遺憾。虛假做作是目前國產青春片最大的弊病,美化生活,偽裝殘酷,在抒發青春殘酷物語的時候,只能找來劈腿、車禍、墮胎這些套路,觀眾已經對國產青春片越來越失望了。國產青春片走入了只有量沒有質的階段,在2019年基本沒什麼浪花了。這樣一塊大蛋糕,拍著拍著就進入了死胡同,也給那些製作不精、靠明星、靠IP圈錢的片子以警告:沒有觀眾會一直為爛片買單的,情懷消費也有盡頭之日


哈嘍大家好我是饅頭

我個人認為青春題材類電影是有長遠的發展空間,從它發現的形式來看,每出一部青春題材電影這之間的變化是很大的,當然包括情節內容和故事的起伏都是經過與現實生活中的事做了對比,相信大家可以看出,就聊一聊《後來的我們》吧!大家都聽過劉若英的《後來》這首歌曲,同時這首歌也在廣泛流傳至今,也有很多人通過這首歌表達個人心情和故事,那麼《後來的我們》正是劉若英執導的,從這麼多青春劇中看來層出不窮。

反而《後來的我們》早在前期就已經做作了大量宣傳工作,所以電影上映當天就吸引了很多觀眾,票房也是可觀達8億。

青春劇應該大多吸引的是90後和00後,青春懵懂容易動情的年紀相對而言很熱愛青春劇表達自己的感情,可以通過劇情表達你內心的真實感受,這就是青春題材的影響力。

感謝平台,也相信青春題材電影越來越好,越走越遠,謝謝!


班上沒有長好看又學霸男生,成績好的男生就是戴個啤酒蓋眼鏡,要不就是瘦的像竹竿,難得有一個成績好長得還過得去的男生

而女主高中成績一般,長得也很一般,走路張牙舞爪,喜歡的人不會和她成為同桌,更不會說幫補習功課,喜歡別人不敢說。然後就這樣上了一個學校讀完,找一份工作,工資一般,待遇一般,和高中同學就幾個人聯繫。高中喜歡的男生早就把女主忘的九霄雲外,同學會看見,他會調侃一句:喲,變好看啦。

就後面沒有交集。

不能引起我共鳴的最主要原因是,裡面有句話:

當時的你,是最好的你

後來的我,才是最好的我

其實現實像耿耿這種普通女生,更大一部分應該是:

當時的你,是最好的你

後來的我,依舊不是最好的我


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撞上一年一度的全國高考,電影總體票房不容樂觀。(畢竟很多考生及家長們一心牽掛考試,無心走進影院去看電影)

(票房數據顯示)2019年「端午檔」累計票房為7.74億元,較2018年的9.12億元有所下降。

與激烈的「五一檔」也有明顯的差距,五一首日票房達5.97億元,總票房累計突破15億元。其中,《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以59.64%排片比拿下5.02億票房,佔比超8成。

和以往「神仙打架」不同,這次國產電影再度被碾壓(和五一檔相比),可謂「集體休假」,無還手之力。

作為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的《X戰警:黑鳳凰》毫無懸念地成為了票房冠軍,但票房和口碑呈兩級分化。在它的豆瓣短評里,「爛片」是頻繁出現的關鍵詞。

而原本計劃6月21日、提檔6月6日上映的《最好的我們》未能撐起今年的端午檔,還被網友質疑是靠「幽靈場」票房造假,不少安排在晚間22時50分至次日10時之間的深夜場次,實現上座率100%。

「幽靈場」票房風波

在6月8日晚間,有網友晒圖指出《最好的我們》存在「幽靈場」的情況。

據統計,6月7日零點之後的24小時內,全國範圍內共有944場《最好的我們》上座率高達100%。其中109場是在晚22時50分之後放映,353場是在0時-次日10時開始放映,而且這些場次的上座率都高達100%。

因為電影上映初期票房造假,可以使電影迅速地達到某一票房成績,以此刷高影片排位,讓很多沒有明確觀影目標的觀眾可以跟風買票。此外,通過幽靈場的票房造假方式也可以讓影院獲得補貼,從而增加某部電影的排片量。

而網友質疑的《最好的我們》有「幽靈場」的情況,也引來了同檔期《追龍II》導演王晶的關注。王晶發微博公開怒斥稱,「以為『幽靈場』已是沒人敢做的違法事,居然還有人敢來,電影圈還需要這樣幹嗎?電影局請注意一下。」

面對網上輿論,《最好的我們》官方微博發布聲明表示,「個別影院存在系統問題或其他特殊原因,絕無票房注水、上座率作假等情況發生。我們會向相關部門舉證,以示清白。對於憑空捏造及發布虛假信息者,片方和發行方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近年來,不少上映影片均被指出存在「幽靈場」現象,同時偷票房、買票房的造假質疑也不時出現,包括《捉妖記2》、《地球最後的夜晚》等知名度較高的影片,也均陷入過票房造假的質疑風波。

電影好不好,關鍵得看內容和質量。近來,票房監察系統也在逐步完善,若想通過造假的方式實現預期票房效果,同時又不被發現,是很難做到的,觀眾的審美也在逐步提升。

因此,我們國產影視要做的還是「內容為王」,否則以片長不適合排片、檔期不合適、觀眾欣賞不了等等為自己影片的市場表現不好找理由,多少還是有些牽強,就像是足球輸了,就賴草皮不好一樣。

選擇獨特的宣傳點

電影版《最好的我們》,區別於網劇版「懷念青春」的宣傳模式,它的宣傳點是「適合告白」。主演陳飛宇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如果有喜歡的人而又不好意思說出口,那就帶Ta來看這部電影,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和很多以賺足觀眾淚點為主的青春電影不同,這種獨特新穎的宣傳點讓大家對這個原本很熟悉的劇情多了好奇和期待。上映期正值畢業季,有喜歡的人或正在熱戀的人,可以通過這部電影拉近距離。

回看一些賣座的青春愛情電影,都有它們各自的宣傳「眼」。由華誼出品的《前任3:再見前任》「打卡前任」,不要因為誤會和賭氣而錯過原本合適的人,總票房累計超16億。由光線影業出品的《悲傷逆流成河》直擊校園霸凌,突出現實問題,總票房累計達3.57億。張一白執導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講述小城裡的友情和愛情,累計票房達8.14億。

可見,有創新獨特的宣傳「眼」,是高票房的重要一步。近距離的路演宣傳,對票房也有一定的幫助,尤其是青春題材電影。電影版《最好的我們》目前去了三十多個城市,而此前《梔子花開》《誰的青春不迷茫》《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等電影也是多地路演宣傳,尤其是去到大學宣傳。

青春永遠不缺觀眾?

如今,青春影視劇已成為當下首選的製作題材,像優酷、愛奇藝、騰訊等這些視頻平台,每個月都要上新至少一部青春題材的網劇。實際上,產出大,質量平平,能成為爆款的並不多。即使這樣,青春影視劇的熱度絲毫沒有走低的趨勢。

因為,這類題材永遠都不缺觀眾,「沒有人永遠青春,卻永遠有人正青春」,以前是80後、90後,現在00後也是強大的觀眾陣容。還有是,青春影視劇的製作門檻低、成本低、收益率高。如果遇上熱門大IP,那就更不容錯過。

八月長安的「振華三部曲」——《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暗戀·橘生淮南》,作為青春校園小說的超級IP,戳中無數喜愛青春題材作品的讀者的心。

「三部曲」以振華中學為背景,現都已改編成網劇。其中劇版《最好的我們》在2016年播出,由劉昊然、譚松韻飾演男女主角,播出後口碑爆好,點擊率超過20億。《你好,舊時光》於2017年播出,由李蘭迪、張新成主演,圈粉無數。而《暗戀·橘生淮南》於6月10日,也就是今天在騰訊視頻獨播,備受大家的期待。

「振華三部曲」原著的成功之處,在於情節方面力求真實自然,還原每個人高中生活乃至青春本來的樣子,細膩純粹,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感和對青春往事的追憶。

劇版《最好的我們》原本選擇在優酷播,而後又在愛奇藝獨播。因為青春劇在網播環境下很少「失利」,視頻平台都盯上這塊「肥肉」,想要把熱門IP改編的電視劇買斷播放版權。

經過2016和2017前兩年的熱潮後,2018年的青春劇市場急轉直下。從數量上看,優酷、愛奇藝、騰訊和芒果TV在去年只推出了20部青春劇,其中數據最好的《甜蜜暴擊》卻口碑墊底,而口碑不錯的《忽而今夏》,數據表現不及《甜蜜暴擊》的四分之一。

今年它們各自的儲備劇,古裝、民國、懸疑探險、都市、青春依然是主流,其中青春題材仍然占視頻平台五大題材之一。青春題材依然是各大平台不願捨棄的主要戰場,它的主要切入點是壟斷少女心。

目前已知的騰訊視頻,青春劇儲備數量已達到12部,包括兩部爆款劇《暗戀·橘生淮南》和《小美好》姊妹篇《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全職高手》以及鄧倫、馬思純的《加油你是最棒的》。優酷和愛奇藝的看點也超過去年,李光潔、費啟鳴的《我在未來等你》,許魏洲、喬欣的《我不能戀愛的女朋友》、王以綸的《最動聽的事》、張雲龍的《趁我們還年輕》等,都在演員選擇上花了一番心思。除此之外,芒果tv繼續主打「青春、愛情」的主題。自製劇中《陪你到世界之巔》《你好,對方辯友》《出線了,初戀》都是小體量青春劇。

對於大多數投資方來說,青春劇一直是「價廉物美」的生意。除了成本不高,青春劇還具有較大的廣告投放容量,在可植入廣告的數量更多、類型更豐富的條件下,青春劇的廣告收入相當可觀,甚至可以無限靠近「穩賺不賠」的定位。

因此,青春劇被不少平台和製作方視為低風險項目。除此之外,青春劇還能夠為平台吸引年輕觀眾,是會員拉新、穩固會員的重要途徑。所以,在越來越看重自製內容的視頻網站里,青春題材始終不會被丟下。

青春片永不衰弱?

從1990年首部青春偶像劇播出,到《泡沫之夏》、《以你的青春為名》、《忽而今夏》、《獨家記憶》的熱播,青春劇在20年間已經歷經數次轉變。

從2017年的《你好,舊時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夏至未至》《春風十里不如你》,到2018年的《我的青春遇見你》《忽而今夏》《快把我哥帶走》《人不彪悍枉少年》等,青春題材不僅備受台網雙平台的追捧,更用「小而美」的製作模式捧紅了不少新人。

每個熱門IP,電影版、電視劇版和網劇版都是改編的大熱。到了2019年,更是蓄勢待發。

青春成長類作品有《七月與安生》《我在未來等你》《暗戀橘生淮南》《我只喜歡你》《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等。

劇版《七月與安生》由沈月、陳都靈、熊梓淇領銜主演,主打友情。講述了兩個性格迥異的都市女孩七月與安生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最終二人歷經萬難,終於明白了友誼的真諦,「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此前已有電影版《七月與安生》上映,累計票房1.67億。

還有主打甜寵的後三部青春愛情劇。它們皆講述了男女主從校園到職場、從校服到婚紗,共同成長,最後終成眷屬的故事。《暗戀·橘生淮南》由新人演員趙順然和朱顏曼滋主演,《我只喜歡你》由新晉CP吳倩、張雨劍主演,而「小美好姊妹篇」《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則同樣走起「最萌身高差」搭配模式,由新人邢菲、林一主演。

年代熱血類作品有《熱血傳奇》(曾用名:《艷勢番之新青年》)《烈火軍校》《租界少年熱血檔案》等。

原定1月30日上線,由黃子韜、易烊千璽主演的《熱血傳奇》突然宣布延播。劇方表示,經與各播出平台共同協商,因技術、編播等原因決定延播。該劇主要講述了清末民初時期,皇親貴族組成的秘密組織「艷勢番」在動蕩時局中早已腐朽傾頹,以崇利明為首的一眾擁有新思想的貴族青年,和平民少年阿易共同復興「艷勢番」,護衛家國的故事。

民國熱血青春劇《烈火軍校》,則由正在熱播的古裝仙俠劇《招搖》男女主許凱、白鹿主演。講述代兄從軍的謝襄女扮男裝進入陸軍講武堂學習,與玩世不恭的富家子顧燕幀和冷靜沉穩的沈君山成為同學,共同粉碎敵人陰謀,收穫愛情並實現愛國抱負,找到人生信仰的故事。

同是男女搭配的還有《租界少年熱血檔案》,由黃子韜、張雪迎領銜主演,該劇將故事背景從民國風轉移至風波詭譎的上海灘租界。講述少年吳乾與賀紅衣等人熱血集結,為了民族大義,捨棄個人小義,衝破重重阻礙,揭發陰暗、伸張正義,在亂世中譜寫了一段傳奇的勵志故事。

現今,觀眾對青春劇里的男主是新鮮面孔的需求越來越高。因為,青春靚麗的形象、年輕的狀態,在角色的加持下,很容易就得到觀眾的喜愛。儘管青春劇捧星能力強,但並不意味它沒有門檻,從以往因為青春劇走紅的明星來看,他們出演的網劇,本身就有相對較高的品質。

隨著網劇類型的不斷豐富、平台內容分眾化成為趨勢,青春劇的市場空間已經趨於穩定,但青春劇的市場空間可能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青春劇只是愛情大題材類別中的一小部分,想要突破圈層,更需要精耕細作。電影版《最好的我們》的上映更提醒著國產青春片的成熟之路,任重而道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