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含致癌物,是真的嗎?

蕨菜又叫做拳頭菜、貓爪、龍頭菜,這種菜長得很光鮮、優美、高貴、百看不厭……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多分布於稀疏針闊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經過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還帶有黏液體、清涼.清脆爽口、有嚼勁……可以做涼拌菜、乾菜、腌菜、做餡料……的上等級菜肴。在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有廣泛分布。而在這些地方是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上等級菜肴。

由於其具有《原蕨苷》,牛羊食用過量會導致死亡,人食用會導致癌症的發病率提高,它也被認為是「日本胃癌"高比率的原凶之一。

蕨菜怎樣吃更健康?

只要採用合適的烹飪法,就可以減少蕨菜中的「原蕨苷",降低其致癌風險,"原蕨苷"是易溶於水,如果在烹飪之前把蕨菜在水中充分浸透且換幾次清水的話,蕨菜中的「原嶡苷"含量就會降低。此外,"原蕨苷"在常溫下容易揮發。在酸或鹼性的環境下也不穩定,因此,如果能用較高的溫度烹飪,或者是在烹飪過程中加一點醋,就能破壞其中的"原蕨苷",降低蕨菜的致癌風險。

蕨菜雖然能致癌,但是只要吃的不特別頻繁,做前在水中浸泡透,高溫烹飪,在烹飪的過程中加一點醋,也是不錯的美味。


嘿嘿!蕨菜又得罪中國專家了! 這些專家啊,都快搞的大家不知怎麼吃飯了。電視上來一段苦瓜汁能治百病,我婆婆就把苦瓜汁請上了桌,這是人喝的嗎,我就算得病也不想喝這個。專家又說了:肉不能吃,要吃素,要少鹽……從此晚餐再不見葷腥,都是開水燙一下沒鹽的蔬菜……三天後我臉和眼都綠了,一周後我看到老公偷著在外面進館子我也去蹭了一頓,才走得動路。專家又說,剩菜不能吃,從此,晚上的菜減半,我的天啊,本來就吃不飽了還減半,讓人怎麼活啊!專家求求你們別說話了,今晚我和婆婆吵起來了,就因為我兩孩子長身體,肉不能多吃,就買了蝦和花甲,讓孩子們補點營養和鈣。孩子們開心極了,婆婆卻不準吃,說專家說這些東西是避孕藥喂大的,吃了以後沒生育能力。還讓不讓人好好吃飯,好好活。你們這些專家能閉嘴嗎?世上的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什麼喜歡的好吃的,適量適度吃點比什麼都好!人蔘再好當飯也養不活人。反正就一問句話,專家的壽命統計一下活的可都是二百五十歲!


今天晚上恰好炒了一盤蕨菜,清水燙過、草木灰水泡過的蕨菜,在鐵鍋里焙乾水分後盛起,鍋里加豬油少許,再加入干豆豉兩把,辣椒段一把,超出香味後,蕨菜回鍋入味,再來幾段蒜苗,起鍋上桌。

央視這「共同關注」報道,採訪的專家就是我,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挺合適。

食用蕨類中毒,並不是這個世紀的新鮮事,100多年前,人們就發現,牛如果吃了大量蕨類植物,會造成中毒,甚至死亡。上個世紀60年代,人們用蕨類植物飼餵老鼠,發現可能導致癌變。

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科學家從蕨菜中成功分離出一種稱之為「原蕨苷」的物質,這才真相大白,這就是蕨菜可能致癌的元兇,這個壞傢伙,可以使DNA的腺嘌呤和鳥嘌呤烷基化。一些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多吃蕨菜和增加胃癌風險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

為什麼科學家花了幾十年才讓真相浮出水面呢?這其中的原因並不複雜,因為這種物質不穩定。

央視記者跑到菜市場買一堆的蕨菜,我在實驗中發現,蕨的嫩葉部位在經過浸泡漂焯、蒸煮煎炒後,原蕨苷含量能大大減少,少的一半,多的能到九成。熱水漂洗時,加入少許小蘇打,就 5%的小蘇打溶液,就可以大大增強對原蕨苷的降解作用。

好了,這下明白了。儘管一百多年前,就有動物吃它中毒,即使時至今日,還有牛羊因它中毒的案例,但是人吃蕨菜中毒的事件,好像從來沒人聽說過,原因就在這裡了。一是因為牛羊胃口大,二是因為它們都是生吃。

目前蕨菜對動物的致癌風險比較高,許多研究都表明了這一點,但是對人類致癌證據還有限,有相關性,但無法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為了提示風險,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其定為2B類致癌物。

這風險提示,並不等於吃了就會患癌,我們大可不必焦慮。要知道,酒精、檳榔、煙草、鹹魚(就是那個跟沒夢想的人一樣的鹹魚)以及太陽光里的紫外線可全是躺在1類致癌物名單里的。

酒不能喝、煙不能抽還好說,要說太陽都不能曬,恐怕太聳人聽聞了吧?歸根結底,致癌物並不等於吃了就得癌症,你也大可不必因為之前吃過一兩次蕨菜就惶惶不可終日,更不用擔心會英年早逝,也不用從此告別蕨菜。

說到健康,當然了,拿蕨菜打牙祭天經地義,而且哪裡有那麼多蕨菜天天吃呢。吃一點沒什麼不可以,我今天不就才美美地吃了一盤么?

但蕨菜產地的人們,平時拿它當普通蔬菜的話,可以有意識地控制食用總量和食用頻率,同時注意預處理方法。傳統煮啊,曬啊,泡啊,包括用草木灰水、淘米水泡就不錯,特別焦慮致癌的話,還可以試試加點小蘇打揉搓泡泡,清洗乾淨,基本不影響口感。

另外,春夏兩季放牧牛羊時,注意避開蕨菜繁茂的地方,牛羊吃多了可能導致中毒。


首先看到這類報道要有正確對待的心態,不要惶恐,其次就是注意食用方法,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所需要的各類營養,分布在不同的食物中,要做到飲食平衡。如果某些食物中含有多人體有傷害的物質,要看是如何吃法的,所以少食是沒有關係的。希望解答對您有所幫助


蕨菜含致癌物,吃多會致癌?家庭醫生在線邀請專家為您專業解答:

春夏交接之際,蕨菜就會漫山遍野的長出新芽。深受人們的喜愛。蕨菜是傳統野菜的代表,是「山菜之王」,很多人認為它綠色無污染,有營養,甚至還可抗癌,被譽為「長壽菜」。據相關資料顯示,蕨菜嫩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鉀、鈣、鎂等多種營養素和礦物質。此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等。

而早在唐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藥王」孫思邈曾對蕨菜提出「久食成瘕」的說法,意思是長期吃蕨菜會對身體帶來不利影響。在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把原蕨苷列為第3類致癌物(無法歸類),即缺乏該物質對人類或實驗動物致癌的證據,與它為同一分類的還有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茶與咖啡等。而蕨菜被列為2B類(可能對人類致癌),即該物質對人類致癌的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的證據也不充足,泡菜也同為2B類。

其實,食物致癌的風險在於長期、大量地消費某些食物,而長期大量偏食,先不說癌症,其本身就違背了飲食均衡原則,這樣的做法並不健康。因此,蕨菜吃了一兩次也不會立刻就得癌症,這與攝入致癌物質的量有關,偶爾少吃一點,也不用過於恐慌,但做好不要長期食用。長期、大量食用蕨菜確實會提高致癌率,若是以前經常食用蕨菜的人也不必驚慌。因為,我們在製作蕨菜的過程中,一般會用水焯後再食用,這樣的處理,會大大降低原蕨菜苷的含量。不過,這樣的處理只是降低,而不是消除,最好還是少吃為妙吧。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蕨菜確含致癌物但偶吃無妨

關於蕨菜致癌的各種說法一直存在,吃蕨菜究竟能否致癌?

已經有研究證明蕨菜中確實含有某種致癌物質,但含有致癌物並不等於一定引起癌症,按照目前國人的飲食習慣,蕨菜的影響並不大,只有攝入劑量累計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致癌,偶爾吃並無大礙。

蕨菜確含致癌物原蕨苷

「蕨菜中含有的致癌物主要是一種名為原蕨苷的物質,如同毒蘑菇中的毒性成分一樣,這種物質在蕨菜中是天然存在的,國外研究發現這種物質的確會致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已經有研究證明蕨的提取物有致癌作用。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曾表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有研究發現蕨會導致癌症,也有實驗證實蕨確實能夠導致動物的癌變。科學實驗發現,原蕨苷在蕨的各部分中都有,而人吃的蕨菜——蕨的幼嫩部分中含量更高。至於這類物質和癌症的關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日本中部山區調查過吃蕨菜和食道癌的關係。發現在那裡的居民中,吃蕨菜使得男性的食道癌發生率增加了2.1倍,而女性則增加了3.7倍。在英國的北威爾士地區,胃癌發病率一直很高。1990年進行過一項「病例-對照」研究也顯示幼年時代吃蕨菜會增加後來胃癌發生的風險。類似的研究在世界其他地方還做過一些,結果也基本一致。

含致癌物不等於引起癌症

據悉,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評級中,原蕨苷為2B類致癌物,即「此類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並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雖然蕨菜中確實含有致癌物,但並不等同於吃蕨菜會立即引發癌症,范志紅告訴新京報記者,只有長時間大量地攝入蕨菜才有患癌的可能。另一方面,很多國家都食用蕨菜,尤其是中國、日本、韓國,有研究發現經常吃蕨的幼嫩部分的日本某些居民,也的確食道癌發病比例較高。「但他們的攝入量是比較大的,只能說經常吃蕨菜的人癌症的發病風險,尤其是食道癌等的發病風險更高一些。

另一方面,原蕨苷在蕨菜中的含量是非常低的,常年累積的攝入劑量才有引發癌症的可能,就目前人們一年大多吃幾次的情況來看,基本無需擔心因此可能引發癌症。」


具體解釋是這樣的:蕨菜中含有的致癌物主要是一種名為原蕨苷的物質,如同毒蘑菇中的毒性成分一樣,這種物質在蕨菜中是天然存在的,國外研究發現這種物質的確會致癌。

科學實驗發現,原蕨苷在蕨的各部分中都有,而人吃的蕨菜——蕨的幼嫩部分中含量更高。至於這類物質和癌症的關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日本中部山區調查過吃蕨菜和食道癌的關係。發現在那裡的居民中,吃蕨菜使得男性的食道癌發生率增加了2.1倍,而女性則增加了3.7倍。在英國的北威爾士地區,胃癌發病率一直很高。1990年進行過一項「病例-對照」研究也顯示幼年時代吃蕨菜會增加後來胃癌發生的風險。類似的研究在世界其他地方還做過一些,結果也基本一致。

雖然蕨菜中確實含有致癌物,但並不等同於吃蕨菜會立即引發癌症,只有長時間大量地攝入蕨菜才有患癌的可能。這是因為,原蕨苷在蕨菜中的含量是非常低的,常年累積的攝入劑量才有引發癌症的可能,就目前人們一年大多吃幾次的情況來看,基本無需擔心因此可能引發癌症。


有報道稱,蕨菜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種具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是不是唯一一種很難說清,但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研究發現厥會導致癌症,但是卻遲遲沒有找到厥致癌的元兇。

20世紀70年代,日本中部山區食道癌高發,調查結果將元兇指向了蕨菜——當地人經常食用蕨菜。數據顯示:當地男性食道癌病發率比其他地區增加2.1倍,女性病發率更高,增加了3.7倍。

真正證實蕨致癌是在20世紀80年代,一位日本科學家成功從蕨中分離出一種致癌物質,實驗發現,這種物質攝入後會引發或加速動物的癌變,具有致癌性。人們把這種物質命名為原蕨苷。

不僅如此,目前科學家已經從厥中分離出多種可疑的致癌化合物,而原蕨苷只是其中一種已經比較肯定的致癌物質。


老祖宗吃了幾千年的東西,也沒看見說誰被蕨菜毒死,況且你又不是當飯吃,一年能吃多少?現在什麼東西不是致癌物?你呼吸的空氣都致癌,難道你就不呼吸了?現在這社會,想吃什麼就吃,聽磚家的你只能上火星上去生存了。


真的搞不明白了,我記得我14歲的時候有公司在成都附近山區收蕨菜乾,說是收來賣給日本蕨菜可以醫治癌症,前幾年又有專家又說蕨菜會至癌,我老家人輩輩人都吃蕨菜,基本上就沒怎麼聽說得癌症的,唉聽專家的話啥都不能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