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銳參考|中美“停火”了,不料美國的兩個亞洲盟友卻向它“開火”了

  “中美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大消息傳來。

  當地時間19日,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

  “美中經濟對話使得貿易戰停火。”美國《華盛頓郵報》如是說。

  FT中文網則形容這個決定“讓全球都鬆了一口氣”。隨後,全球股市提振,美國股指期貨開盤走高,亞洲股市普漲。

  然而,就在中美就貿易摩擦達成“滅火”共識的同時,美國的昔日盟友們卻“找上了門”——

  此前特朗普在全球範圍內推行的一系列單邊主義做法點燃的“火苗”,已使得繼歐洲之後,其在亞太的兩個親密盟友也相繼反彈……

  韓國拒不多付駐軍費用,韓美同盟遭質疑

  “韓國總統高級顧問對美韓聯盟長遠未來提出質疑。”

  美國《華爾街日報》18日以此爲標題報道稱,韓國延世大學教授、總統高級顧問文正仁最近在接受《大西洋》月刊採訪時表示,中短期內,韓國不可避免地要依賴韓美同盟,但從長期來看,當朝鮮半島實現無核化與和平後,韓國應該從一個同盟體系過渡到某種多邊安全機制中。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截圖

  作爲一名沒有政府職務的幕僚,文正仁的發言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關注,不僅因爲他被認爲是韓國總統文在寅的親信,還在於他此前以“個人身份”發表的一些意見,在一段時間後都成爲現實。以至於有韓媒稱,文正仁的言論可以被認爲是韓國政府爲測試輿論風向的“試水”。

  而就在4月底,文正仁還因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稱“若半島實現停和機制轉換,美軍駐紮韓國將缺乏正當性”而引發巨大爭議。

文正仁

  而就在韓國總統高級顧問對“韓美同盟”提出質疑之時,韓美之間關於防衛費用分擔問題的談判也陷入僵局。

  “韓美防衛費分擔協商仍是‘平行線’。”

  韓聯社18日報道稱,韓美在14日和15日進行了有關第十份防衛費分擔協定的第三輪談判,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在數額及項目等方面的分歧仍未縮小。而且韓方明確表示,在以實物替代現金支援方面,不打算讓步。

  韓國SBS電視臺報道稱,根據韓國國防部以及美國相關預算材料的數據,韓國目前分擔的駐韓美軍費用比例爲42%。

  不過,《華爾街日報》卻指出,美國在計算這筆費用時沒有考慮到首爾做出的一項最大的貢獻:免租金的土地。

首爾龍山駐韓美軍基地

  報道稱,駐韓美軍司令部所在地龍山基地位於首爾黃金地段,如果把面積達250萬平方米的龍山基地的土地租金考慮進去,韓方承擔的駐韓美軍費用比例將提高到80%左右。

  除了費用談不攏,駐韓美軍對韓國民衆正常生活的影響以及治外法權等,也都引起不少韓國民衆的反感。

  據韓聯社21日報道,當天上午,韓國市民團體在韓國外交部門前舉行集會,要求政府就美軍基地環境污染等問題,向駐韓美軍追責並全面修改“不平等的”《駐韓美軍地位協定》。

  5月21日上午,韓國市民團體在韓國外交部門前舉行集會,要求政府就美軍基地環境污染等問題,向駐韓美軍追責並全面修改《駐韓美軍地位協定》。(韓聯社)

  忍無可忍,日本終於對美髮起反擊

  也許更令特朗普政府意想不到的是,向來對美國亦步亦趨的日本,竟然也“反水”了。

  “日本放棄了對其最親密盟友的調和態度。”

  《華爾街日報》網站18日報道說,今年3月,特朗普政府開始對進口鋼鐵和鋁製品加徵關稅,並將日本與美國其他許多盟友“區別對待”:拒絕給予日本臨時性或永久性豁免。

  忍了兩個月之後,日本終於“爆發”了。

  《日本時報》網站19日報道說,日本政府18日晚間表示,已通知世界貿易組織,準備好對美國今年早些時候推出的進口鋼鐵和鋁的關稅採取反制措施。

  報道稱,日本將保留按照WTO規則徵收4億美元以上報復性關稅的權利。知情人士稱,此舉是東京努力讓華盛頓豁免關稅行動的一部分。

  事實上,日本的“反擊”的確出乎美媒意料之外。

  《紐約時報》網站18日不無驚訝地說,“現在甚至連日本也在反擊特朗普的關稅了”。

  雖然日本表示尚未決定是否真正將計劃付諸實施,但種種跡象表明,它並沒有在開玩笑。

  美國CNBC網站報道說,日本外務省在聲明中表示,日本政府將根據美國的進一步措施等,實施“再平衡”措施。

CNBC網站報道截圖

  而日本此舉令美國驚訝之餘,也令其倍感擔心。

  美國CBS新聞網報道說,中國、歐盟和日本在貿易問題上的反彈,使得金融市場持謹慎態度。

  報道說,美國的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增長形成潛在負面影響,可能會降低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就業率和工資水平。另外,還對美國能源行業造成了“重大打擊”,美國農民也大受其害。

CBS新聞網報道截圖

  同時對美國失去耐心的,還有昔日的歐洲老朋友們

  除了韓國和日本的突然“發難”,特朗普最近不得不面對的,還有早就對美國失去耐心的歐洲老朋友們。

  還記得上週小銳曾關注過的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帶給歐盟的失望和震動麼?當時,歐盟主席圖斯克就說了這麼一句肺腑之言:有了美國這樣的朋友,還要什麼敵人。

  如今,德國、法國、英國這歐洲三大國,終於要聯起手來應對這個“朋(di)友(ren)”了。

  據路透社20日報道,來自德國、法國、英國、俄羅斯和中國的外交官員將於25日在維也納舉行會議,以協商一項新協議,希望藉此挽救2015年簽署的伊核協議,並說服特朗普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儘管晚些時候的報道中,路透社又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否認了上述說法,但在“德國之聲”看來,爲挽救伊核協議 ,“五國正組成聯合陣線”已成事實。而計劃中的會議顯示歐盟致力於確保伊核協議得以繼續執行,即便這意味着他們要在脫離美國的情況下,與莫斯科、北京和德黑蘭展開合作。

  如果說五國會議凸顯的是歐洲對美國的失望,那麼德國總理默克爾短期內接連出訪俄羅斯和中國的背後,則是對特朗普的“忍無可忍”了。

  “普京和默克爾在反對特朗普這件事上達成了共識”,CNBC在18日的報道中指出,特朗普執意退出伊核協議,在鋼鋁產品上遲遲不給德國豁免,並要求德國放棄德俄“北溪-2”項目轉而購買美國天然氣,正把德國推向俄羅斯。

  不僅如此,在外媒看來,德國總理默克爾本週的中國之行,同樣是出於對特朗普一系列政策的迴應。

  香港《南華早報》20日報道,默克爾將於24日至25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而在她連任後首次、就任總理以來的第11次中國之行中,伊朗和自由貿易將成爲重要議題。

  對此,德國《漢堡晚報》分析認爲,華盛頓的好鬥正在推動默克爾轉向東方。

默克爾

  歐盟、韓國、日本、德國……誰也說不準,在特朗普引發的不安和關係震盪中,下一個“站出來”的會是誰。

  而這一切,正如《芝加哥論壇報》所說,混亂和爭吵正在破壞特朗普在世界舞臺上推進的議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