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是中國經濟晴雨表。4月16日財政部披露的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顯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46706億元,同比增長僅5.4%。

  而去年同期這一增速是17.3%,這意味着與去年同期相比,稅收收入增速大幅下滑了11.9個百分點。

  爲何會稅收收入增速大幅下滑?這跟去年減稅政策翹尾因素和今年大規模減稅新政推出直接相關。

  16日下午,財政部國庫司副巡視員李大偉在財政部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解釋,一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1.9個百分點,主要是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涉及小微企業稅收等普惠性減稅政策效應持續顯現。

  他接着說,其中,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10.7%,增幅同比回落9.4個百分點;個人所得稅同比下降29.7%,增幅同比回落50.4個百分點;關稅同比下降6.8%,增幅同比回落13.1個百分點。此外,爲促進外貿穩定增長,今年以來加快了出口退稅進度,出口退稅同比增長32%(體現爲財政減收),增幅同比加快20.3個百分點。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去地方調研發現,不少企業確實享受到減稅政策,尤其是個稅減稅新政。受個稅起徵點提高、專項附加扣除引入和低稅率範圍擴大影響,企業員工個稅減稅明顯。

  比如,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跟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公司代扣代繳個稅降幅近80%。西南鋁業有限責任公司財務人員告訴記者,一季度公司代扣代繳個稅約60萬元,比去年同期減少約202萬元,1800名員工享受到減稅優惠,每月到手工資增加100元到1500元不等。

  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陳東浩介紹,前兩月約4400萬納稅人享受到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優惠政策。提高“起徵點”和實施專項附加扣除,約8400萬納稅人無需再繳納個人所得稅。

  儘管受減稅衝擊,稅收收入保持低速增長,低於經濟增速,但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企業所得稅3個主要稅種合計增長14.7%,支撐全國財政收入增幅8.8個百分點,李大偉認爲這反映出宏觀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

  一季度稅收增速疲軟,非稅收入卻保持較快增長,全國非稅收入6950億元,同比增長11.8%。

  李大偉解釋,這主要是各級財政部門積極應對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收支平衡壓力,主動挖潛,多渠道盤活各類資金和資產,組織做好非稅收入收繳工作。非稅收入中的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同比增加較多,三項合計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10.3個百分點,支撐全國財政收入增幅1.3個百分點。

  當然,涉及降費政策的有關收入繼續下降。比如,受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影響,一季度,教育費附加等專項收入同比下降0.8%,增幅同比回落14.3個百分點。

  李大偉表示,從後期收入看,深化增值稅改革的相關措施,將給財政收入增長帶來更大壓力。但相信隨着企業負擔的明顯減輕、市場活力的不斷激發、宏觀經濟運行的穩定性不斷增強,必將夯實財政收入增長的基礎,全年財政收入增長預期目標有望實現。

  第一財經記者在地方調研發現,減稅降費給地方財政收入衝擊較大,主要是4月1日增值稅稅率大幅降低和5月1日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後,地方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656億元,同比增長6.2%。根據今年的預算報告,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預期目標爲5%。

  除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放緩外,地方政府依賴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一季度呈現負增長(-9.5%)。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表示,考慮到地方財政,尤其是基層財政面臨的收支平衡壓力,財政部一方面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積極指導地方做好預算平衡。

  2019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75399億元,增長9%,是近年增幅最高年份之一,增量爲歷年最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