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忠犬八公》印象挺深刻的,至今我電腦還保存著這部電影。

在一次下班回家,在車站教授偶遇了小八,經過一系列後,教授收留了小八,把他養大,而小八每天都會送教授去火車站,也會早早來火車站等教授下班回來。就這樣慢慢成為了習慣。有一天小八突發反常,教授在小八小的時候教它撿丟出去的球,但它總是學不會,直到長大了也不願去撿球。這一天,教授準備去上班時小八第一次不願意離開家門,教授獨自一人走後,它咬起了球,追上了教授。它纏著教授要玩以往從來不會的撿球遊戲,這是第一次小八學會了撿球。教授高興地向所有人炫耀,我的小八學會撿球了。教授進車站那一刻,它好像叫住了他,似乎在說別走,可它沒能留住他。當天教授因病去世了!

小八還是和往前一樣等他回來,然後堅持每天跑去車站等教授,最後風雨無阻的等了十年,當教授妻子再次來到這個車站時,認出已經老去的小八還在這裡等教授。看到這一幕,應該很多人都忍不住流淚了吧。

據說這電影是根據日本真實事件改編,1934年4月,人們還在澀谷車站前為八公建造了銅像。八公「本犬」也出席了銅像的揭幕式。此後,銅像附近的車站入口就被稱為「八公入口」。

這部電影,如果沒有聽過,剛開始看,可能看不下去,但是當你看下去的時候你發覺會被它的故事吸引下去,看完後整個人都會被帶進戲裡面了,看完後你會默默收藏下來,但是你會發現自己再也沒有勇氣看第二次!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裡面塑造的秋田犬小八是一個和人一樣有情感的動物。秋田犬本來就是一種智力很高的狗,教授一心想把它訓練成一隻會撿球的狗,可是它卻好像永遠也學不會。直到教授出事的那天,它好像有預感一樣不讓教授離開甚至用撿球去討好他讓他不能離開。但是,最終教授還是離開了,而小八也失去了它的主人,但是它一直守護在車站等待教授回來。這一等九年,他一直都不曾離開那個車站,知道死亡。忠犬八公是一條很忠心的動物,和人一樣它也有感情,狗是我們最忠誠的伴侶,我們也應該善待它們。


《忠犬八公的故事》前後我有3-4刷吧!記得特別清楚第一次看的時候,有個情節「八公的主人去世了,八公每天還是堅持去地鐵站點守候主人歸來」當時一下淚目了,後面一段流著淚看完的,非常非常感人的電影。

後來,身邊的朋友讓我推薦電影我都會推薦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劇情很生活化,就是講述忠犬八個跟主人的故事,可是特別能夠引起情感共鳴。估計看過此片的人基本都淚目了吧,也被八公圈粉了。這部劇在各大平台也一直是高評分,好口碑,是部難得的經典。如果大家沒有看過《忠犬八公的故事》,那我極力推薦你去看下。

犬是人類的好朋友,愛護動物吧!

大家看了這部電影淚目了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貓頭鷹觀影—聚焦精彩電影,共度歡樂時光。敬請關注!


「狗通人性」,要「人通狗性」。

自古以來,狗就被認為是人類最忠實的動物。人們往往陷入這樣一個「誤區」:狗通人性就是聰明。

 

我相信幾乎每一隻真正「通人性」的狗,都有一位善解「狗」意的主人。

 

《忠犬八公》的結尾有點凄涼。這種凄涼就是:「八公」失去了一位善解的主人。狗的一生相比人來說要短暫太多,遺憾的是主人沒有跟它早點相遇。它的年齡和內心已經不能再容下其他人。

 

人跟動物都有習慣,尤其是那些能夠去感受溫暖的習慣。當這種能夠慰藉心靈的習慣被打破甚至消亡後,留下來的首先是不願接受,再是無所適從,最後一片空洞。

 

影片的開頭是巧合的收養。

剛開始對收養者來說多了一隻動物,對狗狗來說,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所以狗狗的眼裡深藏對主人的感恩。相伴於主人每一個可以相伴的日常。後來主人不幸患病死去,但是狗狗的行為習慣卻沒有改變,他依然保留著自己對主人那份深沉的愛。

 

整部影片簡單的情節讓整個故事更顯真實,用細緻的環境和狗狗的小細節展現出極其暖人的細膩感。

以至於影片結束後,聯想到開頭的情景,讓人產生一種「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緣分。到底是人選擇了狗,還是狗選擇了人,有一種微妙的感覺。

 

社會複雜,人心險惡這是人類社會的黑暗面。輕易的相信,毫無保留的付出,絕無可能。但是正是有了這種防備,有的時候一點點的溫暖可以把我們所有的堅強和偽裝都卸下來。越是承認世界殘忍,就越想體會那些溫暖的一面。

 

很多時候,人們會在潛意識裡做比較:人都可能難以深情至此,一隻不懂得說人話的狗狗,卻可以為了自己的主人,不顧風寒不顧酷暑,在那裡一等就是等了八年。

 

有了反差和對比,就更映射出這繁雜社會下更顯珍貴的美好一面,也是稀缺的一面。

 

所以,這種感動衝擊了更猛。

有人說,大人跟一個孩子說話的時候,蹲下來,孩子更願意與你交談,因為這樣在潛意識中,有種高度的平等。

 

影片中有很多鏡頭是以狗狗為視覺拍攝的,黑白灰讓人看起來非常的溫馨,就是這種潛意識。

 

往往絢麗的色彩容易遮住了本質,只能看到黑白灰這三種顏色,單調卻又幸福。

 

你眼中的和我眼中的可能不一樣,但我們都看到了最純的東西:真情實感。

 

所以,最後我想如果真的從狗狗的角度出發:一個善解「狗」意的人類,值得晃動我的尾巴。

 

 

 


首先關於忠犬八公有兩部相關的影視電影,一個是美國版的《忠犬八公的故事》,這個完全是以電影的質感和敘事形式去講述小八的故事,中間的情節點能更好的引起觀影共鳴,第一遍看的時候,記得是晚上帶著耳機,哭的稀里嘩啦,然後特意去網上搜關於小八的真實事情,然後小八在日本的雕像每年有很多人去參觀,主要是小八是一條日本品種的秋田犬,可以說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還有一部是日本的《忠犬八公》這部內容比較紀實,很大部分還原了小八和主人之間的故事,所以內容和節奏很平淡,但是因為這個因素,更容易讓人在觀影的時候代入,更接近事實方式的紀實。

兩部電影講述的都是同一個故事,但是在兩部沒有誰好誰壞,各有各的優點,看大家的口味吧,個人建議先看美國版的,再去看日本版本的,然後電影的內容就是一條流浪的小秋田犬被教授帶了回家,養大,然後每天小八都會去車站接教授回家,某天教授早晨出門,小八有徵兆的不讓教授走,後續也是教授的離開(死亡),但是小八每天依然去車站等教授。


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忠犬與主人之間的故事:大學教授帕克在小鎮的車站上,遇到了一條可憐的小秋田犬,心生憐憫,便將它收養在家,取名「八公」。小八一直陪伴著教授一家人成長,由楚楚動人的小身軀,變成了龐然大物。忠實的小八每天傍晚都會在車站等候下班的帕克歸來,小八與帕克在車站相擁、嬉戲的畫面,漸漸地被周圍的商販所熟悉,大家都愛護著帕克教授與他的忠犬八公。可是,帕克教授在一次大學演講的時候,因心臟病發,永遠地倒下了。那天傍晚,小八還是像往常一樣,靜靜地等待著帕克歸來,可是,它卻永遠也見不到帕克了……小八沒有氣餒,每天傍晚,它還是靜靜地候在車站旁,等待著自己的主人,數十年如一日。帕克的夫人見到八公這番舉動後十分感動,她依偎在小八身旁,說:「我和你一起等。」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小八仍然在那兒等著,在它壽命已盡的時候,它仍趴在車站旁。死前,它做了一個夢,夢中帕克朝它親切地喊著:「嘿,hachi(小八)!」就像以往一樣,他們歡快地嬉戲著……

當看到小八一直守候在車站的時候,我的淚水已像瀑布一般,止也止不住了。這個溫暖的故事,帶給了我太多的感動。

帕克在車站拾起小八的時候,他看著小八的眼神,是溫柔的,而小八的眼睛裡,也閃爍著溫和的光,那是他們的第一次邂逅。往後的日子裡,帕克不斷地教導、陪伴小八,為了讓它學會撿球,帕克不惜自己做示範,爬在地上,學狗狗銜球的動作。忠實的八公,在主人死去之後,仍堅持在原地守候著主人的歸來,也許它也明白,自己的等待會是一場徒勞,自己再也不可能見到帕克從車站出來了,但他仍是這麼守候著,不論嚴寒酷暑,不論風霜雨打,執著在他的心中永不磨滅。

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很多的感動。狗的性命有多長?長達十年的默默等待,為的只是守護那份希望,那份溫暖,人生若只如初見,將那份愛停留,那該多好。也許我們人類永遠也不會明白小八的那份堅持,那份執著,更不要談做不做得到。小八對主人愛得純粹,愛得自然,願意為主人一生堅守著,無悔於付出。

電影中沒有激動人心的情節,沒有懸念起伏的羈絆,在那優美的配樂前,只有那份淡淡的感動,那份永久的執著。


這部劇看了幾遍!

我覺得每個人類可能都覺得自己是理性的,也崇尚著這種理性。可是,有些事情,比如愛,人似乎沒有辦法遵循理性。

比如,人不會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做出一個評分表,然後去把身邊的人評一個分,隨後決定這些人值不值得自己去愛。又比如,兩個各方面條件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人,但如果有一個人先和自己接觸,人類也會傾向於更喜歡那個先來的人,哪怕後一個比前一個有更多一點的優點。

那麼,愛這種感情是什麼呢?

我最喜歡的解釋來自於聖埃克蘇佩里,他覺得愛是一種「馴養」,也就是說,兩個人花長的時間彼此付出。

馴養其實有兩個要素,一是在一萬個人中挑出一個人,二是與他相處很長時間。狐狸曾經對小王子說,在你馴養我之前,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和其他千萬的小男孩一樣。而我對你來說也只是一隻狐狸,和其他千萬隻狐狸一樣。但是,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就互不可缺少了,對我,你是世界上唯一的,對你,我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我甚至會喜歡那風吹麥浪的聲音,因為它讓我想起了你金黃色的頭髮。

帕克和小八的愛,何嘗不是這樣呢?他們在車站遇到彼此,讓他們從千萬個選擇中找到彼此,隨後他們彼此相處。在這之前,他們互相都只是普通的路人,但是在這之後,就不是了。並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優秀,或者更值得忠誠,而是單單因為他們彼此馴養。

不管是對於帕克還是小八,這份愛都讓人動容。

只是,出於各自的立場,帕克愛著小八是一個生命中極重要的朋友與伴侶,但小八愛自己的主人帕克卻是把他當成自己生命的全部。

忠犬八公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八公)出生於1923年,在它主人上野英三郎去世之後,它一直在涉谷站等待了主人九年,直到1935年3月8日去世。八公生命的十一年裡,幾乎都是在等待中的。後來,涉谷車站就有了這尊忠犬八公的雕像,而這成為了一個景點與地標,至今仍是。

在電影中,帕克的孫子朗尼說道,小八告訴了我們忠誠的意義。是的,這是小八令人敬佩與感動的地方。

但是仔細想想,忠誠是一種怎樣的選擇呢?為了過去的愛,放棄了所有自己本應當有的自由,甚至一生,這難道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嗎?一定是不理性的,但是當看到這個情景的時候,我們卻會為了這種忠誠感動落淚。

其實忠誠是一種深沉的愛的表達,而但凡與愛相關,都不是可以用理性解釋的。

確實,腦中的化學反應讓我們思考與行動,但我相信,在這之外的某個地方,一定有一些是神秘而精巧的如同樹葉下的光影一般的緣分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影響著。

比如,為什麼帕克偏偏遇上了小八,為什麼小八在車站找到了帕克呢?又或者,為什麼 是那樣的一個寒冷的冬天,又或者,為什麼我們會愛上一個人呢。

小八用它一生的時間講述了忠誠的含義,在這個忠誠的背後是源源不盡的愛。我相信,這種愛不是任何能夠用理性或者邏輯所能解釋窮盡的,所有的背後應該有一個神秘的意義,而那種意義是我們說不清楚,但又知道確實有的。這份愛值得我們投入讚美之心。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關於狗狗的電影中最感人的一部,我想它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將重點正確放至在了對小八內心的刻畫上,而沒有像其他一些影片文不對題,偏偏喜歡渲染一些多餘人物的情感,很顯然,主題對了,觀影者自然而然會買單。

他們本來形同陌路,屬於兩個不同的物種。 他們的生活也許不會有交集。 他恰好遇到了它,無家可歸的它。 它把他帶回家,他給它溫暖,給它一個家。 他愛它,所以它等他。 太平常太俗套的故事了。 只是很多事情,只有回過頭,才會看到它的潔凈與美好。 我們總希望有人在什麼地方等我,你也總希望有人在什麼地方等你吧。

這情感竟能那般頑強地蹣跚過十年,恍恍惚惚,清濁相間,一點一點穿過世間最遙遠的距離。 生與死的距離,對於一條狗來說,它無法參透,它只相信,他會來。 它的生命如一注流水,一點一點在車站的青石台上年復一年地流逝。它等待。 作為一隻狗,它有它的原則。不離不棄。不論生老病死。 它卧在那裡,十年,透徹成一種風景。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這樣的故事並不比別的故事更慘烈,比如《海豚灣》。 它只是,「悵然遙相望,疑是故人來」。 他讓它懂得了愛。於是它用了十年,它的一生來堅守。那些記憶里的美好,從未消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