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六小齡童的名氣為吳承恩故居帶來一定知名度」?這話好像說反了吧,吳承恩出名了五百多年——比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的時間還長,怎麼到現在卻要去蹭一個演員的熱度?簡直就是天下笑話。

再過二十年,吳承恩故居依舊在,六小齡童那時即使健在,應該也老眼昏花、連發微博炫耀666萬個粉絲的力氣都沒有了吧。吳承恩會一直留名青史,藝人就是時光隧道的過客,滄海一粟而已。

這個身份定位沒搞明白,即使網友不黑,也必然留下身後一片笑話。沒有哪個時代會因為文學巨作搬上舞台、獲得掌聲無數,就記住了演員而丟掉了文學,更沒有演員能壟斷了文學在舞台上的再次呈現。

唐國強老師演的諸葛孔明出神入化、好評如潮,也沒見成都武侯祠里掛著唐國強的照片;陳道明老師在《康熙王朝》里也是把一代帝王康熙,刻畫的活靈活現,故宮不照樣還是故宮,有多一個演員的影畫嗎?沒有!

但六小齡童做到了,而且很徹底很執著。

86版電視劇《西遊記》至今沒被超越,而且是一部罕見的沒有代溝的良心作品,孫悟空形象也堪稱經典。我們記住了六小齡童(章金萊),也記住了導演楊潔。

可惜,六小齡童顯然在過度消費觀眾的記憶和好感。或者是入戲太深,幾十年過去了依然無法從戲中自拔,以至於戲如生活、生活亦戲。又或者是六小齡童版的美猴王,曾經聚焦了太多光芒,以至於六小齡童覺得只要和美猴王有關的一切、都和自己有關、都應該打上自己的標籤。

六小齡童自己曾經說:一千個觀眾心中只有一千個美猴王。所以,他也能把周星馳版的《大話西遊》罵得體無完膚:「孫悟空和白骨精竟然談戀愛?人妖不分、是非顛倒。」——很有意思,難道文學《西遊記》里孫悟空是凡胎出生的?還是六小齡童代入感太強了、覺得自己就是傳說中的猴子?

也所以,他在1994年就成立了上海六小齡童文化實業有限公司,一共註冊了91個商標,除了「六小齡童」,像「孫悟空」、「齊天大聖」等也屬於其名下商標,就差把「西遊記」也註冊了。

所有與孫悟空有關的形象,在六小齡童眼裡都是有缺點,都不符合他的「審美」標準、彷彿唯他獨尊: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這話六小齡童說的在理,那麼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雷人神劇《吳承恩與西遊記》,何止「亂編」倆字能形容的。

很多人很好奇,六小齡童目的是什麼?維護藝術的純美?

不想長篇大論,簡單說:捆綁「美猴王」、把「六小齡童」這個形象神化!然後呢?形成品牌!!!再然後呢?二五年前就有濃烈商標意識的演員,僅僅是演員?

有興趣的看官可以搜索下,出道成名(1993年)至今,六小齡童代言了多少產品、遊戲,或許就明白什麼了。


這件事的關鍵在於,吳承恩本人是否《西遊記》的作者存在學術爭議,而即便他是作者,其事迹保留下來的也實在太少。

吳承恩是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淮安區)人,淮安嘉靖中歲貢生(中貢生時已經50歲),其事迹僅有清代吳玉搢的《山陽志遺》、阮葵生的《茶餘客話》和丁晏的《石亭記事續篇》等地方學者雜著中有零星記載,知道他少有才名,喜歡涉獵雜學,但科舉不得意,五十歲才當上最低級的功名——貢生,後來走「大挑」(低級功名擁有者申請候補低級佐雜官員),在朋友幫助下才做到縣丞(副縣長),因不順心很快主動辭職。明代天啟年間編纂的《淮安府志》說吳承恩編了一本《西遊記》,但並未羅列《西遊記》的內容。俞平伯等先生據此提出質疑,指出《西遊記》是常見書名(比如丘處機的徒弟就編過《長春真人西遊記》),吳寫的那本《西遊記》未必就是小說《西遊記》,且府志通常也不涉獵小說(認為不登大雅),當代一些學者則認為,《西遊記》有明顯多作者創作和書商剪裁拼湊痕迹,未必有一個統一的作者。

吳承恩據說寫過志怪小說《禹鼎記》,但無保留,現在能確認是淮安這個吳承恩寫的文字,就只有《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都是中規中矩的普通士子作品,看不出什麼志怪痕迹,因此他是或不是小說作者很難判斷——更重要的是,即便他就是原作者,如此可憐的事迹和近乎為零的遺迹遺物,又怎麼支撐一個如此高規格的故居展覽?

1936年趙景深首次撰成《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年譜》,是吳承恩首次被「定稿」,而吳承恩被作為「地方文化名片」大事宣揚,則更是近幾年的事,2016年淮安市政府和《人民文學》聯合設立吳承恩文學獎,更將這種「名片打造」推到最高潮,在這種情況下故居必須隆重布展,大書特書——但故居固然是人造的,裡面的展品和事迹也有太多空白,這種情況下只能找一些「沾邊就算」的東西做補充,既演過孫悟空又演過吳承恩本人的六小齡童於是「替補登場」。

用六小齡童填補吳承恩故居本身的確很荒唐、和不應該,但更應反思的,是這種「有條件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各地五花八門的注水古董、注水文物、注水名人事迹,以及似曾相識的「主題文化表演」比比皆是,中原某大省,幾乎城城有主題文化表演,有五花八門的「歷史陳列」,其中有多少是本色?天下皆然,又何止一個吳承恩故居在出洋相?


當然有些喧賓奪主。這事兒很多大V批判過了,避免六小齡童老師舉報我,我就不想多說了。

我感興趣的是,這一行為很可能是《西遊記》原作者考證的重大突破。

為什麼這樣說?且聽我細細道來。

對於《西遊記》作者是誰,學術界已經爭論了幾百年。

即便在今天,對於《西遊記》的原作者是吳承恩的說法,學術界依舊有人表示不服。

不過這都是學術界的事兒,吃瓜群眾知道有這樣一部傳統名著,並且閱讀它就已經很不錯了。

事實上,明刊《西遊記》的白回本並沒有作者署名,能看到作者署名的最早版本(目前能夠見到的)也就是金陵世德堂版本(1592年),作者名是華陽洞天真人校。

據考證,吳承恩逝世時約1583年。

對於華陽洞天真人到底是誰,不清楚。

元朝學者陶宗儀認為,《西遊記》的原作者是丘處機。

在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丘老師也有客串,是郭靖的師傅之一。

丘處機是《西遊記》的原作者在清代非常盛行。很多學術大拿紛紛站隊,比如寫出《西遊原旨》的劉一明,《新說西遊記》的張書紳。

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劉老師寫的《西遊原旨》。他認為《西遊記》每個字都有講究,一字一典。

反正我看了以後被劉老師的學問嚇到了。

當時人認為丘處機是《西遊記》的原作者跟今天大家以為是吳承恩一樣,都是非常主流的看法。

清代還有個大黑胖子文人,名氣很大,你們很可能聽說過他。

這個人就是常常在電視劇中與和珅鬥智斗勇的紀曉嵐。

作為一流文人,紀曉嵐認為,丘處機是《西遊記》的原作者並不可信。

他的理由是《西遊記》原著中的衙門官名都是明朝特有的,丘處機生活在宋元時代,除非他能穿越,否則不可能寫出《西遊記》。

紀曉嵐得出結論,《西遊記》就是明朝人寫的,不論是誰,但絕對不是丘處機。

吳承恩是《西遊記》的原作者說法也出現在清代。

至於《西遊記》的原作者到底是誰,一個叫吳玉搢的學者站起來了。

他認為是吳承恩。

這個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民國時期,有個叫樹人的浙江人,從《淮安府志》中考證,《西遊記》就是吳承恩創作。

當然,大家都知道 ,樹人還有個如雷貫耳的筆名——魯迅。

作為魯迅的老鄉,紹興人六小齡童演過《西遊記》。現在又在吳承恩故居中,大肆樹立自己的頭像,讓人恍惚以為,吳承恩故居也是六小齡童紀念館。

對於這種行為,我表示憤慨也開心。

憤慨的是,這樣做是不對的,求六小齡童老師放過吳承恩。

開心的是,為將來《西遊記》原作者的考證埋下了重要證據。

我毫不懷疑,將來有一天,我們的紙質書消亡了,傳統資料也不見了。只剩下六小齡童主演的大爛劇《吳承恩與西遊記》,考古專家發現吳承恩紀念館的殘骸。

專家學者們不由自主發表自己的觀點。

《西遊記》的原作者是章金萊,筆名六小齡童。


看了這麼多諷刺美猴王六小齡童的,雖然一時快活,其實有點過於調侃。

要知道一般情況下故居是歸文化局或者文物局管,只有納入旅遊項目的才會出現旅遊管理局或者景區管理。

顯然,這個吳承恩故居是歸文化局管的:

而六小齡童只不過是一個名譽館長,所謂的名譽館長,相信大家也都明白,沒有實權!

一個故居有什麼可以看的?

並沒有多少東西可以給大家看,因為根本找不到吳承恩的一絲蹤跡,更拿不出他生前用過的任何物品,他只留下了一本《西遊記》,至於這本是不是他獨自完成的,尚不能確定。

可是任何單位要生存,他需要流量啊,人流量。

人來了之後看什麼?

看一個空蕩蕩的,不知道依照什麼標準建的一個空房子?

作為一名館長,肯定不能這麼忽悠遊客,這可咋辦?

還好,有一個猴王在世,六小齡童嘛,家喻戶曉啊,作為館長的你,當然會想辦法跟他聯繫,看看能否提供點幫助?

最好弄點他的照片和雕塑來裝飾一下,也算是積累點人氣了,說不定他一高興還能捐點錢,或許名譽會長就是這樣來的……

當然,最終的結果是六小齡童將收藏的一千多件收藏品捐給了這個藝術館,他可是這個藝術館的救星,一下子解決了遊客過來無東西可看的狀況。

給個名譽館長也就正常了,替六小齡童宣傳一下,也就符合人情世故了。

但是,剛才也講了,大家大可不必諷刺六小齡童,其實跟他有什麼關係,他又沒有決定權,真正需要譴責的,正是文物局啊!


吳承恩故居是不是掛著六小齡童的照片?掛著呢。但是不是掛滿了?沒有。

故居門口是掛有一張六小齡童的照片的,六小因其扮演孫悟空獲得的知名度,目前是故居的名譽館長,還是故居所在的淮安的榮譽市民。照片下面寫有一句話,「吳承恩故居名譽館長六小齡童先生祝您旅行愉快!」

而從故居內來看,紀念館佔地面積15000平米,掛滿六小齡童照片的美猴王世家藝術館佔地135平米,倒也不算太喧賓奪主。

那麼,此次網路上曝光的這條新聞為什麼會引發如此大的關切,引起大家對六小齡童的更多反感?萬事都不是孤立的,大家之所以表現得如此有情緒,主要是近年來六小齡童種種言行引發負面情緒的一種延續。

一個人從億萬人心目中的偶像,跌落為萬眾嘲笑的演員,30年就夠了。自從演完《西遊記》,成功塑造出孫悟空的形象,六小齡童就變得天下捨我其誰的猴霸,美猴王成為他的私有財產,《西遊記》也不容許別人改編演繹,簡直有些不可理喻。《西遊記》不改編,能有你演的八六版《西遊記》嗎?

在成名立腕之後,六小齡童個人的演藝生涯沒有太多進展,沒有再塑造出其他任何經典形象。近年來不厭其煩地出現在大學校園、電視節目中,說著一成不變的話——「孫悟空有幾個妖怪女朋友啊」,擺出一成不變的動作——學別人放肩膀上拿金箍棒引發鬨笑,實在是讓人喜歡不起來。

聯繫到他以上的各種言行,遊客們到吳承恩博物館本來是要看吳承恩生平,結果一到跟前還是擺脫不掉六小齡童的影子,大家變反感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紀念館負責人解釋說,布展工作都是專業人士設計的,六小齡童家人沒有參與,也沒有獲取報酬。是,六小可能沒有指點如何布展,但目前的展出安排肯定是經過他本人知曉後點過頭的。看完這樣的安排還覺得合適,沒有提出過什麼調整意見,這倒是與他多年來的言行保持了高度一致。


首先必須得承認,六小齡童對於吳承恩著作《西遊記》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孫悟空的生動傳神的演繹,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與此同時,電視劇的加持也為這部作品的普及和經典化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另外,吳承恩故居相關文化管理部門出於提升知名度、增進話題度,從而帶動該地區的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的考量而在故居當中啟用六小齡童(或者與影視劇相關的演員照片或海報)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在門口懸掛六小齡童的照片那就不太合適了。

這是吳承恩的故居,這種行為還不算「喧賓奪主」,這是典型的「張冠李戴」,不僅僅是對吳承恩的不敬,也是對六小齡童的不尊重,與此同時,也是對吳承恩故居管理部門文化素質和專業態度的一次打臉。

迎合市場,利用商業市場的規律發展文化事業,是值得推崇的,但我們也應該注重方法,不然就成為了一次笑話。


所謂故居,一般是指偉人或名人出生後,以及青少年時期生活遺留下來的房屋,因為他們對國家和人民有大的貢獻或影響力,後人為了紀念和表彰其功績,將名人所遺房屋維修,作為文物加以保護。如韶山毛主席故居、湖北黃岡林彪元帥故居等,都有他們少年生活時期的住房為證,這是真正的故居。

這個所謂的「吳承恩故居」,因為沒有吳承恩出生或生活所遺留下來的歷史房屋,現在這個全部現代構思修建的房子,若說是故居,實則是偽造文物,連假古董都算不上,假古董還有真古董作模版呢!如果給個確切一點的說法,這個地方只能說是「吳承恩故里」,而這個房屋改寫成「吳承恩紀念館」,其它的掛和吳承恩有關的戲劇人物照片,就都名副其實了。

各位看官注意,「故居」和「故里」,一字之差,意義重大:故居是偉人或名人出生和居住過的房屋。故里,是偉人或名人出生和生活過的地方,意思相當於故鄉和家鄉。


近日,江蘇淮安的吳承恩故居引發許多爭議。有網友爆料,在故居的門口設置了許多六小齡童的畫像和雕像,內部也有大量六小齡童、猴王世家等展品,而吳承恩事迹及史料的陳列卻相當少。

工作人員解釋,因為年代久遠,很多與吳承恩本人有關的文物或者事迹都難以追溯和查詢,所以故居大多以《西遊記》為主題。

興建吳承恩故居,擺滿了電視劇《西遊記》的道具、畫像,也不是這兩年的事,突然間爆發熱議,與近年來,六小齡童章金萊以維護、推廣《西遊記》與「孫悟空」之名,「炒冷飯」、「拼噱頭」的所作所為引來網友的口誅筆伐有關。

網友們真正抵制的,不是六小齡童傳承弘揚的西遊文化,而是文化借傳承之名的過度商業化,這和吳承恩故居的經營者們,藉助《西遊記》和吳承恩之名背書,提振當地旅遊產業,思路上如出一轍。

這才是「霸故居」背後,引發爭議的出口。 所以,「霸居」也好,傳承也罷,人們的關注點不在於吳承恩,而在於六小齡童。

不可否認,因將全本《西遊記》搬上銀幕,而首開中國電視劇先河的1986年版《西遊記》,創造了3000多次的最高播放量。

百看不厭、老少皆宜,這是對這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最為中肯的評價。

更重要的是,誕生於生機勃勃又踏平坎坷的1980年代,這部《西遊記》,對一代中國人的影響深刻而持久,最終沉澱成一種不言自明的集體記憶。

《西遊記》的大獲成功,離不開六小齡童的精湛演繹,他,將人們心目中的孫悟空「演活了」,這幾乎是觀眾們沒有爭議的共識。

出身猴王世家,歷經艱辛困苦,厚積薄發的六小齡童,憑藉《西遊記》一鳴驚人,絕非偶然。

曾經與猴王章金萊面對面,一個小時的訪談,六小齡童說的全是如何保護和傳承《西遊記》、孫悟空在內的傳統文化,口語之間毫不掩飾對「褻瀆經典」、「篡改西遊」的輕視與不屑。

從一代「猴王」六小齡童,到「孫悟空」形象代言人章金萊,扛起宣傳西遊精神、傳承西遊文化的重任,希望世人對《西遊記》這樣的經典名著心存敬畏心、感受真善美。

《西遊記》之後,能夠拍出《吳承恩與西遊記》,足見六小齡童的用心。

在那個文化盲從的年代,這種率真與勇敢值得敬佩。然而,近年來,這一舉動卻同時引發了認同與反對兩種對立的聲音。

《西遊記》播出之後的劇組不和、出國走穴,作為局外人的我們不便深究,借用「孫悟空」一角,來宣傳、代言自己的行為,也不是不能容忍,但對周星馳、《七龍珠》在內,不分青紅皂白的批判與詆毀,這非黑即白的表現,就讓本來的「好心」,給辦成了「壞事」。

文化,本就不分高低貴賤,對文化的不同表現與解讀,也不該盲目否定。

滿足多元化、世俗化的文化需求,既是存在的,就有合理性。

中華民族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來源於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而歷史的沉澱性、包容性與延續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這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自信絕不等同於唯我獨尊、固步自封,兼收並蓄的精神風度,讓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傳承弘揚優秀中華文化,就要在積澱、傳承與創新、發展中,煥發出蓬勃生機。

屏幕上孫悟空的經典形象,是六小齡童的起點和底子,但從「霸故居」這件事,看得出「自信」過頭了的六小齡童,骨子裡是將《西遊記》與猴戲劃等號,將孫悟空與他自己劃等號,這不僅是對原著作者吳承恩的不尊重,更表現出對傳統文化的不自信。

事實證明,一個德才不配位的演員,「代表」不了一種文化。回顧六小齡童的人設崩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固然有網友厭惡鄙視挖黑料的神助攻,但更主要的,還是他的西遊文化「權威解讀人」形象,並不能讓所有人信服。

一個不願包容、不夠自信、不能服眾的文化代言人,不要也罷。


第一,一份兒時的寄託,對六小齡童,個人來說,那是一份兒時的情感,小時候,西遊記百看不厭,那撒著無數滿天星的黑白電視上,留下了無數美好的回憶,那時就對六小齡童這個名字頗為好奇。現在吳承恩故居懸掛六小齡童照片,我個人覺得真是一份兒時美好記憶的寄託,很好的一件事。

第二,就算是炒作,就算是廣告效應,也無可厚非。炒作分惡意和善意,掛六小齡童照片,藉助六小齡童名聲來為吳承恩故居打廣告,完全沒有問題啊,六小齡童本人也是非常希望弘揚西遊記及其背後故事的,本人已經很有名了,根本不需要掛個相片炒作,而且就算是炒作,完全是為了弘揚西遊的善意炒作,難道只能讓那些就長個好看臉蛋天天鬧緋聞的去炒作她們那臉蛋?好人炒一炒就被潑髒水?請不要這樣子好吧~藉助名人打廣告,是慣常做法,完全不用上綱上線說到六小齡童有私心,就算有,又怎麼了,那些明星做各種廣告私心恐怕更大。

第三,近年來,六小齡童頗受爭議,個人覺得主要是由「神壇」走向了「人間」,以前只是有限的傳播手段,比如電視,甚至是黑白電視,看到美猴王,往往也就對六小齡童充滿美好想像。現在呢,大彩電都不叫啥了,什麼微博,微信各種自媒體,什麼各種訪談與談話節目都有了,如此,六小齡童更多的以人而非美猴王的身份展現在大家眼前,剛開始大家覺得新鮮,後來見多了,也就煩了,於是你咋總出來這種話也就有了。不過,個人覺得,非議六小齡童的話總歸還是非主流。而且這也正常,哪個名人都是名之所至謗亦隨之,也符合咱們人間的定律,這個不好改,不然還用唐僧去取大乘佛法幹啥,看來度化人心,依舊任重而道遠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