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小時作為央視重量級欄目,受眾較廣,影響較大,在此欄目中播出軍火系列節目,說明我們的官方傳媒觀念在改變,說明國家上層對此項工作的重視。

1987年,我們與沙特做成了新中國最大的一筆軍火交易。沙特以一億美元一枚購買東風3地對地導彈,大大震驚了所有人。35億美元的交易額甚至超出了中國當時的外匯儲備,中國人這才知道軍火交易的利潤可以如此之大。

兩伊戰爭期間,我們與雙方做軍火生意,實實在在的賺了不少。但90年代的海灣戰爭,美國憑藉新思想,新裝備,新戰術打的伊拉克兵敗如山倒,伊拉克裝備的中國產裝備沒有起到實質作用,令國產武器名譽大損。隨後,中國奉行韜光養晦政策,軍事裝備的研究低調而緊張。

近十年來,伴隨著國家經濟的大發展,經費的充裕性與研究成果的厚積薄發使我們普通群眾都看到了中國軍工的巨大成績。隨著觀念的改變,我們也改變了敝帚自珍的毛病,開始將那些先進的武器出口創效。

正如節目中介紹的,我們海陸空各型裝備大放異彩。空軍的「彩虹」「翼龍」無人機賣的那叫一個火,沙特連生產線都搬家去了。海軍的護衛艦和潛艇也出口了,陸軍的VT—4坦克讓泰國欣喜若狂。可以說,中國的軍備已經逐漸被外界所認可,並在實際使用中得到了檢驗。

在央視播出軍火節目,既能讓百姓了解軍事知識,又能讓大家理解國家進行軍火交易的意義,更能激發廣大研究者的榮譽感和工作熱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