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也很喜歡李斯特,並且很愛彈他的作品,但是要論最偉大那倒還不至於,世界上也很少有這樣的定論。

弗朗茲·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匈牙利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浪漫主義時期的領軍人物之一。自幼便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九歲便舉辦了獨奏音樂會,曾隨多位鋼琴名家學習,包括車爾尼等,並受到了貝多芬的賞識與讚譽。李斯特曾報考巴黎音樂學院而被拒,雖沒能接受正規的音樂學院教育但因其自身的不懈努力,成功於巴黎和倫敦舉辦了獨奏音樂會,從此聲名大噪。居於巴黎時期,與肖邦、柏遼茲等著名音樂家都有所交流,其極具自由、誇張、狂放的演奏、創作與音樂使鋼琴藝術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留下了廣泛而多樣化的作品,並預見了許多20世紀的想法和趨勢。他最著名的音樂貢獻即交響詩的發明,既發展了主題轉換的概念,又對和聲地進行了激進的探索。1886年在德國因肺炎發作而去世,享年75歲。

在李斯特看來,鋼琴是一件不遜色於任何管弦樂隊的樂器,他給予了鋼琴絕對的活力、榮耀及生命力,因此也被成為「鋼琴之王」。李斯特的鋼琴音樂可分為三個時期:

創作初期(1811——1848):受到義大利傑出小提琴家帕格尼尼(Nicolo Paganini,1782~1840)那令人暈眩且充滿即興式的演奏與創作的影響,颳起了一股「炫技狂潮」。李斯特不僅創作了眾多高難度的炫技練習曲,而且還是第一個演奏從巴赫到肖邦的全範圍鍵盤曲目之人,第一個將背朝聽眾的鋼琴演奏位置變為側面之人,也是鋼琴獨奏音樂會形式的首創者。

魏瑪時期(1848——1861):在此期間李斯特擔任魏瑪宮廷樂長並創作了大量作品,包括交響曲《浮士德》、12首標題《超級練習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2首敘事曲、《匈牙利狂想曲》等。在這一時期,標題性構思也在李斯特的手中得到了蓬勃發展。

創作晚期(1861——1886):李斯特加入教會成為了天主教的神父,並創作了大量宗教性質的作品,包括《旅行歲月》第三集、最後幾首《匈牙利狂想曲》等。晚期的李斯特在和聲上進行了大膽嘗試與突破,給後世作曲家以重要啟發,在半音化和聲與調性模糊的不斷探索中,也對年輕的德彪西產生了影響。

有些人覺得李斯特非常好,但有些人又覺得李斯特太過於注重炫技,各花入各眼,每個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李斯特在鋼琴音樂上的發展與突破以及交響詩的首創核對標題音樂的發展,在整個音樂史上都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及不可磨滅的貢獻。

(歡迎評論交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