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上的富足什麼時候才是盡頭呢?我們每個人在討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時,都會提起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差異,等我們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時候,我們民族骨子裡面的那種工匠精神,那種初心,那種為了某一項事業而奮鬥終生的精神才會復甦。可是物質上的滿足真的就和追求完美和不忘初心有些遞增關係嗎?難道真的只有達到了物質上的富足才會去追尋自己所喜歡的事情嗎?譬如,在我國古代社會中,物質並不是很富裕的情況下,我們先人在建築,文化,藝術等領域內不也是存在著工匠精神嗎?物質什麼時候才算是真正富足呢?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追尋最初自己喜歡某種事情的心態呢?社會發展至今,我們大家都變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功利主義。我做這個課題研究,寫這篇論文能不能發sci ei c刊?我做這個事情會在我將來的職業生涯中獲得怎樣的回報?難道我們最初做這個東西的初心不應該是喜歡嗎,不應該是我喜歡我願意我想要有興趣做嗎?現在當老師的考慮的是穩定、有保障、有長假期,進行政體制考慮的也是穩定可靠,做科研的考慮的是會帶來怎樣的利益和國家會投入多少資金?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真的是只有我們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才能拾起這些我們骨子裡丟失的東西嗎?那這個時間什麼時候是個盡頭?人性的貪婪和慾望真的是可以滿足的嗎?當然,以上所有觀點和反思只是我個人的,不針對任何人事物,如有打擾敬請諒解。


用不了多久啦,如果貿易戰輸了,熱錢抽回美國了。經濟發展停滯了。你到時候就可以開始考慮接下來為什麼而活了——以及,到底活還是不活。


《權力的遊戲》看過么?人家都那麼有錢了還打得狗血淋頭。但只要你自己不在乎,你就可以不為利益而活


現在就可以


等我們每個人的利益都得到滿足的時候


當社會的生產力發達到一定程度後,人人都生活的很好,社會高度發達,這時候人們就會開始為了理想和信仰和工作,你可以去看下人的需求層次,當衣食住行不再成問題時,人們就會開始有對地位,權力,高尚,理想,主義,信仰,等等而工作,但是即使如此,人依然脫離不了對利益的追求和對分配的公正的要求,只是人們會對利益看的更淡些。


當你好好愛自己……這是我目前能想到自己心裡最好的答案。


難道你想為了生存而活?


你把你的大部分財產給我,只留溫飽的就行(滑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